※ 引述《HoldMeBack (HoldMeBack)》之铭言:
: [懒人包]失恋想看心理医生求推荐 XD
: 分手到现在第四天
: 有时也不明白自己到底是算好多了还是强颜欢笑
: 会做一些蠢事,会笑也会快乐
: 静下来之后满身悲伤。
: 第一天的晚上抱着就算伤了也不会因此害怕去爱,才不会对下个人不公平、造成伤害,重蹈覆辙和我一样的结果。
: 第二天的晚上也许是酒精的关系,一瓶海尼根喝了两口情绪上来了。发泄,哭过好多了。甚至因为酒精的关系有些亢奋,心情也很乐观豁达。
: 第三天晚上已经没招了,一瓶竟然不够了。不知为何脑海里全是她的身影、回忆、笑容、眼睛,所有所有。我知道我在想她了,朋友说因为还爱着。
: 想到会掉泪,会泪崩。想到很讨厌这样的自己,很不想去想,因为会哭。我想乐观,想成为她需要的阳光。尽管我们分手了
: 开始害怕每天的白昼,每天醒来都会想到她。本来习惯赖床的我现在一睁眼就再也阖不上眼。
: 归缩在一个人的床上,天气又很冷的使我缩成一团不想起床,同时也觉得日子好长好难熬。
: 朋友说就喝吧!醉了吐了就不会去想了,但我不想烂醉的过日子,只在晚上来一瓶。
: 想她的情绪快把我逼疯了,还在读书的我无法休学去放松。
: 有和朋友聊过但也不是无时无刻都会在,一想起来完全无法招架。
: 这三天的白天我都能谈笑风生,一个人时难免泪崩
: 但这样的:白天开心 > 晚上悲伤 > 买醉 > 哭泣 > 释怀 > 入眠,醒来后开始想念,又无限循环。
: 真的快受不了
: 有考虑过心理医师,不过完全不知道要去哪看啊!
: 想问看看板上的各位大大
: 有没有人有看医生的经验
台湾的确没有心理医生
在心理卫生相关领域中,有以下三种角色(职业):
1. 精神科医师
医学院毕业,具医师执照,可以进行诊断并开精神科药物给你
有些精神科医师不会跟病患进行太长的晤谈
会以评估用药情形、调整药物、转介咨商师为主
但也有精神科医师会接一般咨商晤谈(一次50~60分钟那种)
我硕班时跟诊经验是,有的医师大概十分钟看一位病人,
也有医师会特别开放晤谈时段预约,所以要看是哪位医师。
大部分精神科医师处理的是精神疾病,
用白话点来说就是严重程度比较高,或有些跟大脑生理机制有关
2. 临床心理师
临床心理相关研究所毕业,且实习合格、考取证照后,就成为临床心理师了
由于大多临心所着重心理衡鉴、生理病理方面的训练
所以临床心理师大多以医院工作为主,且衡鉴是其专业
但有些临床心理师也会另外进修咨商晤谈,或是选择在学校工作。
3. 咨商心理师
咨商心理、辅导相关研究所毕业,一年全职实习合格后才可考取证照
因为咨商理论、学派百百款,
所以咨商心理师会依照自己的兴趣、学习,发展出自己的工作模式
例如,有的擅长儿童、青少年,有的擅长大学生或成人,有的则是伴侣夫妻或家庭
或是,有的运用艺术媒材进行治疗,有的着重处理情绪,有的以认知调整为主
工作场域也很广,有国中小专辅老师、大学咨商中心心理师、社区机构等
也有的会去企业工作(HR或企业咨商),或是成为行动心理师(个体户接案、演讲)
咨商是很生活化的东西,不是“有病”的人才需要
而通常咨商师称呼来晤谈的人“个案”或“当事人”,
比起医院体系,咨商师较少用“病人、病患”这个词。
原PO还有学生身份的话,可以先去学校的咨商中心询问
找那边的老师聊一聊,看要不要在那边咨商。
好处是免费,省下的钱可以吃好料、出游之类
或是其他可用来帮助你调适心情的事物。
如果有特殊考量希望付费找咨商师,
有些精神科医师、临床心理师、咨商心理师有自己的诊所或工作室
或是民间机构也有提供这类服务(google就会有一堆)
可以选择交通方便、价位能接受的。
曾看过一份研究,
说失恋前几周带来的身心影响(难过、沮丧、没精神、吃不好睡不好等)
跟忧郁症的症状其实差不多。
失恋真的是件不舒服,甚至痛苦的事情
心理学上叫做“失落事件”
所爱之人的离去,可能让我们怀疑自己、后悔、不甘心等等
原PO希望透过外在资源的帮助,是很值得肯定的行为。
所以别觉得“有那么严重吗”
每个人对失恋的感受不同,
只要你自己觉得需要帮忙,那就不用客气去吧!
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