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今天去桌游店买了牌套,在架子上看到一款令人眼睛一亮的游戏,
黑色系的盒装,封面画了张台湾地图,看起来好似一本历史教材书,
看了一下设计师是由侯惠泽教授设计,带着支持自己学校教授的心情买下这款游戏。
![]()
我很敬佩愿意设计本土题材的游戏设计师,
一来让大家更认识我们所生长的这片土地,
二来设计师们愿意出版这类相对不吸引人的题材来挑战,
为台湾的桌游设计更添了许多丰富的元素。
我本身就挺喜欢历史主题的游戏,如《历史巨轮》、《Lancaster》等…
但属于台湾的历史游戏我还是头一次遇见,
就让我们带着兴奋的心情来开箱吧!
二、游戏简介
说明书中提供了四种游戏方式供玩家游玩,
有类似《谁是牛头王》的接龙机制,只是数字变成年表,
也有像《Timeline》时间线的相对时间判断机制,
和《Hanabi》类似的合作游戏。
四种方式玩起来都有不同的感觉,虽然规则会让人看一眼觉得:
“喔,这跟那个某游戏好像!”的感觉,但加入历史事件进入后,
有令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游玩时间:10~15分钟
游玩人数:2~6人
三、配件
![]()
台湾地图游戏盘 - 六张
(比较可惜的是它是稍微厚一点的纸,而不是版图)
台湾事件卡 - 八十张
(里面最吸引我的部分,上面除了有年代、事件名称外,
也有对于该事件的简介,开箱时花了一段时间来读这些卡片,
且时间跨越荷治时期到最新的太阳花学运,真的很有趣。
![]()
正面是事件名称、插图和提示,背面则有事件简介和年份。)
时期卡 - 十张
(用来提示玩家用的卡片,从旧石器时代到中华民国解严之后。)
足迹卡 - 九张
(每张足迹卡代表不同的主题,如口号、地名,玩家必须说出该物属于哪个年代)
下注卡 - 九张
(游戏2会用到的卡片,让玩家下注。)
计分标记
(两页Token,用大写数字表示。)
骰子 - 一颗
玩家代表物 - 六种颜色,各三个
挑战标记
(游戏4团体合作游戏时使用,有点类似Hanabi的失败指示物。)
四、游戏方式
(详细规则请参阅规则书)
1. 游戏一:南下列车
类似《Take 6》的接龙游戏,算是热身用的小游戏,
因为吃到的列车是分数,而不是负分,所以较不会有牛头王那种刺激感,
若能够加入出错牌的处罚机制,也许会变得更刺激一些。
2. 游戏二:快打台湾通
游戏分为AB两阶段,A阶段是个抢答游戏,而B阶段判断哪些事情属于同一年代,
我对于《Timeline》的判断相对时间类型的游戏比较弱,
所以原本以为这模式会比较简单的,实际玩过之后不简单呀!
这是里面我最喜欢的模式,虽然玩起来有点像在历史小考,
就像以前历史考试都会有的题目:
“小明乘坐时光机回到郑氏时期,请问他会遭遇以下哪些事件?”
3. 游戏三:走过台湾团体赛
这是一个合作游戏,每位玩家手上都会有一张事件卡,
要同心协力完成一条线的历史洪流,也可以花费挑战标记去移动或换牌,
这里的挑战标记有点像花火的失败标记,只要挑战标记用完游戏就会结束算分,
而实际玩起来有点像合作版的《Timeline》,大家一起争论的感觉很有趣,
“欸…郭怀一是日治时期的吼?”
“屁啦是荷治时期好不好!而且上面明明就有画国旗阿!”
4. 游戏四:走过台湾个人赛
游戏三的个人版本,最快把自己的游戏图板拼完的人就赢了,
这次没有人会帮你,身边的人都变成竞争对手,
也变得更刺激了XD,跟《Timeline》不同的是,Timeline是同一条时间线,
而《走过台湾》是完成自己的一条线,所以互动的成分较低,
是一个比较可惜的点。
五、心得
玩《Timeline》最常出现的一句话是:“蛤?原来OO比XX还晚发明喔!”,
在游玩《走过台湾》时,也常常出现“蛤?原来孔庙这么早喔!”
(这句话出自台南人)
因为身边的咖完全不是相关科系的人,所以常常发现奇怪又好笑的情况,
不过玩游戏还能认识自己脚下的这块土地,是一件一举两得的事情,不是吗?
希望在未来还能够玩到更多跟台湾历史有关的主题游戏,
也希望能够往策略游戏发展,在玩完《港都情浓》之际,
也可以有台湾主题的商港游戏,(例如《打狗情浓》之类的)。
P.s 在此游戏的粉丝专页未来似乎会公布更多玩法,
有兴趣可以去参阅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