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geneonline.news/china-pharma-trend/
中国生医市场在短短 4 年内从约 1.12 兆人民币(2014 年)成长到约 1.53 兆人民币
(2018 年),年复合成长率 CAGR 达 8.2%,且预计在 2023 年成长至约 2.1 兆人民币。
其中,中国生物药市场的年复合成长率将超越化学药与中药,以 19.4% 的速度从 2018
年约 2,622 亿人民币提升至 2023 年约 6,357 亿人民币,化学药与中药的年复合成长
率仅 3.5%、3.1%。
另外,中国生技制药的投资环境也相比 10 年前丰富许多。据 BCG 统计,中国从 2010
至 2020 年崛起的生技制药企业高达 141 家,相比 2000 至 2010 年成长 178%,且相比
同年美国、欧洲、日本等大型经济体负成长的局势来看,中国的生技制药创业风气相当兴
盛。
“10 年前要在北京创业,除非是成功的连续创业家,不然以当时的投资市场很难资助一
间公司营运”中国百济神州 BeiGene 共同创办人暨执行长 John Oyler 指出,现在中国
投资景气截然不同,环境十分活跃,时常可见大型合作案与投资案,同时竞争也将越来越
大。
据全球投资银行 Torreya 发布的《The Pharma 1000》,中国依照市值排名前 5 大企业
分别为江苏恒瑞医药(全球第 21 名)、扬子江药业(全球第 27 名)、石药集团(全球
第 30 名)、智飞生物(全球第 32 名)、豪森药业(全球第 37 名)。
Torreya 于报告中指出,中国政府在 2010 至 2020 年间积极推动创新药物研发,加速中
国生技产业的现代化,这让中国生技业在过去 5 年企业估值共增加 5,000 亿美元,也明
显表现在《The Pharma 1000》的榜单中,中国企业排名往前,更有新企业加入榜单。
中国转型研发 First-in-class 药物,强调在地化研发
生医市场高度需要跨界合作创造创新,在科技发展突飞猛进的情况下,中国生技市场也衍
生出不少破坏式创新,打破现下企业的营运模式与研发界线。2021 年度 BIO CEO &
Investor 大会中,多位长期深耕中国生技市场的业界专家也针对“ China as an
Emerging Center of Innovation”的主题发表看法,剖析中国研发趋势。
Johnson & Johnson 上海 JLABS 负责人 Sharon Chan 指出,放眼中国市场,人工智能、
数据科学、再生医学、3D 打印、基因疗法、自动化、微生物是中国的研发焦点所在,更
是技术跨界整合后出现的新兴市场。且因为受到新冠肺炎(COVID-19)扭转全球工作、行
为模式的影响,中国将积极投资如远距医疗等数位转型的应用,且把注意力拉回到在地化
研发、制造与创新。
另外,中国从低成本制造优势转型开发 First-in-class 药物的力度也出现成效,目前已
有不少新创、企业加码投资炎症、自体免疫、癌症、代谢疾病药物开发,试图在中国奠基
坚实的 R&D 基础。同时,中国也依照生技产业动态积极修法,降低药物、临床试验审核
时间,加速流程。在 2011 年需耗费 31 个月通过创新药物的临床试验申请,但 2018 年
仅需 2 个月就能处理完毕。
中国生技市场的转型将带来 2 大变化。Oyler 执行长指出,其一是中国加入全球临床试
验将有助降低成本,中国具有庞大的患者族群,开放各国进行临床试验对双方皆有效益。
第二,中国研发药物的定价未必会像美国这么高,主要会集中在如何让更多患者取得药物
。而来自世界 2 大经济体的不同定价策略很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的市场变化。
国际人才、新创涌入中国生技业
另一方面,近年不少海外人才与新创涌入中国生技业,在 Johnson & Johnson 上海
JLABS 进驻的 46 个新创中,可发现只有 50% 来自中国内地,有一半新创来自加拿大、
美国、香港、新加坡、台湾、日韩、澳洲等地。且据统计,中国 75% 顶尖人才大多有至
少 5 年的海外研究经验。
且国际药厂也透过中国在地厂商投资中国,从细胞/基因疗法市场中就可看到,Gilead 子
公司 Kite Pharma 与上海复星医药(Fosun Pharma)研发标靶 CD19 的 CAR-T 药物
Yescarta、Juno 与中国药明康德(WuXi AppTec)研发标靶 CD19 的 JCAR017 以及
Johnson & Johnson 旗下 Janssen 与传奇生物科技 Legend Biotech 研发标靶 BCMA 的
LCAR-B38M 等案例。
海外企业频繁与中国生技业合作的情况代表着 3 件事。首先,海外生技人才正在涌入中
国,而这将活化中国生技业的跨界整合与技术研发,强化跨国、跨链、跨领域的合作动能
。再来,人才涌入的背后代表市场机会大,中国生医市场无疑是一块大饼,且仍有许多医
护需求尚未被满足,发展潜力巨大。第三,在跨国合作频繁的局势下,中国在地企业为了
维持国际竞争力,势必得寻找合适伙伴走入国际市场。
中国 3 大生技园区:上海张江高、苏州工业、北京中关村
生技企业难以单打独斗,需要跨界合作才能维持高竞争力,这对市场庞大的中国也不例外
。过去中国长期面临低基础研究、低创新能力、审核流程冗长、合作障碍高等挑战,因此
中国和许多国家一样,采取成立生技园区的方式以促进跨领域合作、吸引资本与人才,改
善产业问题。
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内有 600 家以上生技与生医新创,目前已开发出 400 种以上药物,
取得 1,000 多项专利授权,超过 130 个药物进入临床试验。2019 年该园区的总营收额
约 721 亿人民币,目前全球前 10 大跨国药厂中有 8 家皆将研发中心设立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