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疏洪道计画图
![]()
" target="_blank" rel="noreferrer noopener nofollow">
![]()
基隆河汇集在淡水河的地方在社子和关渡之间,芦洲东北面疏洪道大汉溪和新店溪交会处,华江桥中兴桥一带
![]()
" target="_blank" rel="noreferrer noopener nofollow">
![]()
这张是洪峰量通过计算,基隆河虽然在做员山子分洪前也是淹水连连,但洪峰量远比大汉溪新店溪是两个不同的级距,二重疏洪道入口堰在现在的新北大桥下附近,基隆河的洪峰跟二重疏洪道无关我是不知道你为什么一直要把基隆河洪水和二重疏洪道连结但大概是因为水利署的写大台北防洪计画是一个很长的篇幅,前半段解释就是这样被维基百科搬去,但如果你有看完整,就会知道二重疏洪道不是用来疏基隆河的水
![]()
" target="_blank" rel="noreferrer noopener nofollow">
![]()
淡水河是潮感河,那么三道河汇集后河水倒灌问题呢?就是关渡平原做的大量湿地,和社子岛,河水倒灌也会影响面对河口的芦洲,但后来芦洲跟着这些防洪计画盖起提防后,搭配二重疏洪道,芦洲也不再被河水倒灌和上游河水所淹,现在的气候变迁,虽然会出现积水,但那也只是大雨云在芦洲三重上空强降雨导致都市内提防内的排水不及积淹水,和河水倒灌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