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物理性及化学性防晒优缺点完整分析

楼主: medream (sayaki)   2017-06-28 21:48:18
是否已读取发文须知并详阅版规(Y/N):Y
物理性防晒真的就比较好?化学性防晒可能有什么问题呢?网络上各种传言都有。
有些把化学性防晒妖魔化到好像什么毒蛇猛兽一样,
有些对物理性防晒的评价还停留在二十年前的观念没改。
今天我们整理了相关文献,
好好跟大家说明物理性防晒跟化学性防晒的差别,以及各自的优缺点。
给自己三分钟的时间,好好理解这个大家日常生活都必须面对的科学问题吧!
网页图文好读版:
https://www.medpartner.club/physical-chemical-sunscreen-myth/
》什么是物理性防晒?什么是化学性防晒?两者有什么差异?
首先要让你跌破眼镜的是:其实“物理性防晒”跟“化学性防晒”这两个词,并不精准。
一般来说,物理性防晒被认为是物理性防晒剂的颗粒透过反射、散射、折射的能力,
来避免皮肤接受紫外线的伤害。
而化学性防晒则是化学性防晒剂的成分,透过分子结构吸收紫外线的能量,
再转化为热能释放出来,借此降低皮肤伤害。
二战期间,军队就会用兽医用的凡士林抹厚厚一层当作物理性防晒使用,
但实在很不方便。
目前市面上的物理性防晒剂最常用的就是二氧化钛 (TiO2) 跟氧化锌(ZnO)这两种,
而其他的防晒成分几乎都是俗称的化学性防晒剂。
http://imgur.com/bgP4LVp.jpg
但其实俗称物理性防晒剂的成分颗粒,
同时也具备一点点吸收紫外线再以热的形式释放的能力。
俗称化学性防晒剂的颗粒也同时具备一些反射紫外线的能力,
毕竟人家还是占有一点体积的好吗?
所以这样到底怎么分?
比较精准一点的说法其实是把二氧化钛跟氧化锌分为“无机”防晒成分,
而把其他防晒剂分为“有机”防晒成分。
但实务上,你跟人家讲有机、无机的大家也听不懂,
就姑且沿用物理性防晒剂跟化学性防晒剂吧。
很多人听到“化学性”就想到是“人工的”,
但也不是所有化学性防晒一定都要“人工合成”,
只是在自然界萃取出的化学性防晒成分通常太弱、或很不稳定,因此难以商品化应用。
例如有些植物油脂也有防晒效果,只是真的防晒能力太弱了。
因此现在市面上的化学性防晒成分几乎都必须由人工合成。
》物理性防晒跟化学性防晒的优缺点比较
1950 年代海滩上的救生员就会把白色糊状的氧化锌抹在脸上,
但实在太油了,没人会想这样走在路上。
但二氧化钛跟氧化锌被微粒化之后,就大幅降低了油腻感,因此比较普遍被使用。
后来又出现了奈米化的二氧化钛跟氧化锌,效果更好。
一开始有渗入皮肤的安全性疑虑,
但后来回顾文献后被认为应该是安全的,因此核准使用。
一般来说二氧化钛跟氧化锌是相对惰性的成分,稳定度高,也不太会引起过敏反应。
但因为本身是白色粉末,所以擦起来会显白,比较容易有种厚重感。
目前国内防晒产品中的二氧化钛限量在 25% 以下,氧化锌则限量在 2-20% 这个范围。
一般物理性防晒对于长波 UVA 的防御力常会不够,
但现在科技进步,这方面的缺陷也在持续改进中。
市面上常用的化学性防晒的成分就高达数十种,
通常比物理性防晒剂透明,用起来感觉比较清爽,
多种化学性防晒剂对于长波 UVA 也有不错的防御力,
但某些成分较不稳定,容易跟皮肤产生刺激,引起过敏。
另外化学性防晒剂可能产生渗入皮肤被吸收的问题,
确实也有实验做出可在人体的尿液或血液中检测出某些化学性防晒剂,
如果渗入皮肤,也可能在皮肤内吸收辐射产生自由基,
因此近年来化妆品业界在开发化学性防晒剂时,都把分子结构倾向越做越大,
就是为了降低渗入皮肤的风险。
http://imgur.com/3Z5Knrj.jpg
这些化学性的风险虽然确实存在,但有时候可能会被过度放大。
例如曾经有传言某化学性防晒成分会导致男性精虫活动力下降,
但在回顾文献后,其实并没有真的这么危险。
目前这类的法规,以 MedPartner 团队的意见是,比较倾向跟进欧盟,
他们认为安全的相对可信任,美国则因为商业力量很强大,因此法规常常比欧盟宽松,
如果我们两边要选一边学的话,那选欧盟这边通常比较安全。
为了安全考量,不管是物理性还是化学性防晒剂,
世界各国都有“剂量”的上限规定,避免高浓度产生人体危害。
防晒产品是重要的保养必需品,如果还不清楚防晒重要性的,一定要回去看前三篇。
但防晒剂也的确可能有潜在的风险,
因此国内除了仅含二氧化钛(Titanium dioxide, TiO2, 非奈米化)的防晒产品以外,
其余含有防晒成分的化粧品均属于“含药化粧品”,
需向卫福部申请许可证后才可以输入、制造及贩卖,
民众可至卫福部网站查询经许可的产品。
不过 2017 年 4 月后,奈米化的二氧化钛因为安全性相对高,会被列为一般化妆品管理,
但如果是“喷雾剂型”的奈米化二氧化钛,就还是算“含药化粧品”噢!
因为潜在的吸入风险仍然没办法被排除。
目前国内共有 49 种合法的防晒成分,分别都有规定浓度上限,
在这样的浓度下使用,安全性一般来说无虞。
但依据不同的肤质,还是可以选择较适合自己的防晒产品。
但物理性防晒剂跟化学性防晒剂,并不是没有交集的楚河汉界。
在一些物理性与化学性防晒剂配方混用的状况下,
可以在防晒功能上产生彼此“加成”效果,
某些化学性防晒剂也会因为添加了物理性防晒剂而变得稳定,
因此市面上多数的产品都是混合两类的防晒剂使用,试图在两者的优缺点中找到平衡。
但也不是大家随便都可以混用的,有些防晒剂成份彼此就会打架,反而会变得更不稳定。
因此防晒剂的配方,真的是一门大学问啊!
》讲这么多,我到底应该挑物理性防晒?化学性防晒?还是混合型防晒?
施主,这个问题,多数状况下还是要问问你自己啊!
我们在这边做个比较,给大家参考。
但如果皮肤特别敏感,或有皮肤疾病的患者,在选用防晒时建议可以咨询您的医生喔!
一般来说,物理性防晒剂对于长波 UVA 的防护力比较弱。
而多种化学性防晒剂对长波 UVA 都有不错的防护力。
但实际的防晒能力,要考量防晒产品的“整体配方”,
最客观的方式就是参考产品的防晒能力检验报告,或者公正的第三方检验报告。
安全性部分:物理性防晒的安全性跟稳定性都很高。
某些化学性防晒可能有渗入皮肤吸收的风险,或是过敏刺激的风险,
因此在异位性皮肤炎或幼儿通常建议避免化学性防晒,
但一般成人相对比较不用担心,如果真的产生刺激过敏,再换掉就是。
使用质感上,通常物理性防晒的颗粒会需要比较油的配方让它分布平均,
所以常会感觉比较油腻,另外就是白色的粉末可能让皮肤显白,或是流白汗的情形。
而化学性防晒剂就比较容易做成较清爽的剂型。但市面上多数产品都是混合型。
因此如果你是皮肤稳定,但不希望擦了显白或油腻的朋友,
选择配方稳定的化学性防晒是合理的。
但如果是两岁以下的幼儿,
或是异位性皮肤炎、容易过敏不确定化学性防晒的风险是否能够承受的朋友,
就可以考虑选择物理性防晒。
但如果是酒糟的朋友,则不一定使用哪一种比较好,
因为酒糟是一个变化多端的疾病,在不同的病程中,适合的产品可能就不一样,
请务必跟你的医师好好讨论喔!
http://imgur.com/7TpTf9m.jpg
最后要补充一点,
仿间有谣言说“物理性防晒可立即有效,化学性防晒必须提早30分钟使用才有效”,
这是大错特错的说法。
不管物理性还是化学性,都可以立即产生防晒效果。
如果要提早擦,为的只是避免“分布不均”的问题,
这也是一些机构会建议大家提早一些擦防晒的主要理由。
事实上在擦完防晒产品,等到基剂的成分蒸发或挥发差不多时,
防晒成分就已经附着在脸上,就可以出门了,没有非要等多少分钟。
如果不够清楚,可以参考这篇文章:
https://www.medpartner.club/mkup-false-advertising-myth/
看完这篇,希望能让大家更清楚如何正确理解物理性防晒和化学性防晒的选择,
预祝大家夏日防晒大作战成功(握拳)!
Reference:
cosmeceuticals, 3rd edition
台湾药粧品学研习专业小组讨论资料(邱品齐医师提供)
美国皮肤科医学会AAD
食品药物管理署防晒成分列表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