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已读取发文须知并详阅版规(Y/N):Y
这篇未看要先推,不然别人会以为你看不懂XD
上周写了一篇 28 年没防晒会发生什么事的文章,
完整介绍了紫外线相关的问题:
https://www.medpartner.club/ultraviolet-photoaging-sun-protection-introduction/
太多板友来信问相关问题了,
因此我们把目前市面上比较有意义的防晒指标以及代表的意义,都整理在这篇了,
这次一定要让大家不管是学什么背景的,全部都看懂!
如果看不懂,请推文,我们就继续解释到大家都懂~
如果要选购防晒产品,请务必先理解这些指标,不然买产品真的是在买感觉的而已。
大家有什么问题,也欢迎持续在底下留言提问,
这个夏天我们一定要把所有防晒知识跟问题都讲完(握拳)
网页图多好读版:
https://www.medpartner.club/sunscreen-spa-pa-boots-star/
防晒的重要性相信大家都已经知道,
特别是在看了这篇长达 28 年单侧曝晒的劝世文之后
https://www.medpartner.club/ultraviolet-photoaging-sun-protection-introduction/
可能很多网友都四处在挑防晒产品。
但挑选防晒产品,重点就在于到底有没有足够的防晒能力,
但这部分是不是有客观的标准可依据呢?答案是有的,但问题也是很多。
如果你没搞懂,买防晒真的是在买心酸的。
今天就请大家花三分钟的时间,让我们一次教你看懂所有重要的防晒指标吧!!!
下次如果朋友跟你臭屁会看 SPF 跟 PA 的时候,
请记得跟他摇摇手指说:“这样太浅了喔~”
防晒的重点就是要避免晒红、晒伤、晒黑、晒老,以及紫外线曝晒造成的其他皮肤病变。
但在挑选防晒产品的时候,除了“防晒强度”以外,
我们还必须同时考虑“防晒均匀度”、“防晒广度”以及“防水性”这几个面向,
才有机会挑到一个合用且有效的产品。
以下我们就依序跟大家介绍包含这四大方向的各种防晒指标!
》防晒强度:防止 UVA 或 UVB 伤害皮肤的能力
上一篇文章我们讲到紫外线可分为 UVA、UVB、UVC 三种。
其中 UVC 几乎不会到达地表,UVB 有5%达到地表,会造成晒红晒伤,
UVA 有 95% 都可到达地表,会造成晒黑晒老。
所以防晒产品主要的目标就是防止 UVA 与 UVB 对皮肤造成伤害。
针对两种不同波长的紫外线防护能力,科学家设计了不同的指标。
1. SPF (Sun Protection Factor),防晒系数
http://imgur.com/9WdVWz7
SPF 是针对 UVB 的防晒指标,也是最常见的防晒指标之一。
刚刚提到,UVB 主要造成皮肤晒伤和变红,
这种伤害短时间内便会显现,所以是相对容易用人体测试的。
因此 SPF 数值的人体测试,通常用背部的皮肤,
一边有擦防晒产品,另一边没擦防晒产品,看看晒了多久皮肤开始出现晒红。
假设没擦的这边 10 分钟就晒红了,而有擦的过 100 分钟才晒红,
那么 SPF 就是 100/10=10,或换句话说,SPF10 代表该产品可以晒红的时间“延长10倍”。
同理,SPF50 的产品就是可以让你被晒红的时间延长50倍。
所以你实际晒红、晒伤的时间,主要还是看“当下的紫外线指数”还有“自己的肤质”,
防晒产品只是让你“延后”晒红、晒伤。
http://imgur.com/uUKHQkY
另外要知道的是,SPF15 跟 SPF30,并不代表后者就是前者的两倍强度。
看一下上面这张图,假设在不防御的状况下,100 颗辐射光子都会直接抵达皮肤,
但 SPF15 的防晒产品使用后,剩下 7 颗光子会抵达皮肤,
而使用 SPF30 的产品时,只剩下 3 颗光子会抵达皮肤。
但这只是一个示意图,澳洲辐射防护与核能安全局网站上有实测的数字,
看看下面这个表格就知道。
http://imgur.com/XJTYiOw
2. PPD (Persistent Pigment Darkening) ,持续晒黑系数
http://imgur.com/6lifKVb
SPF 是用来评估 UVB 的强度,那 UVA 的强度当然也要有个方式评估。
复习一下,UVA 造成的是皮肤“晒黑”,所以检测的方式跟 SPF 接近。
定义是“使用防晒剂后,光源照射,皮肤产生持续 24 小时以上的变黑现象所需时间,
与不擦防晒剂时所需时间的比值”。
换句话说,PPD10 的产品,代表如果皮肤原本曝晒 10 分钟会晒黑,
则涂抹 PPD10 的产品能让你的皮肤撑到 100 分钟才被晒黑。
但台湾民众对这个指标比较不熟悉,产品上也比较少看到这样的标示。
3. PFA(Protection Factor of UVA), UVA 防护指数
http://imgur.com/UAqq3uV
日本化妆品公会所提出针对 UVA 的防护效力,
指“使用防晒剂后,光源照射,皮肤产生的黑斑量,
与不用防晒剂时产生的黑斑量之比值。”
有没有觉得跟 PPD 很像?基本上测量方式是类似的道理,
只是 PPD 测量的是“时间比值”,PFA 测量的是“黑斑量的比值”。
4. PA(Protection Grade of UV-A),UVA 防护等级
http://imgur.com/Kt7De9V
这个标示大家就应该比较熟悉。
因为 PA 是“日本化妆品工业联合会”在 1996 年提出的一种标示法,
而台湾很常见到日系的产品,自然就对这种标示比较熟悉。
一开始 PA 最多只有到 3 个+号,
但在 2013 年之后,因为该协会接受了新版的“ISO 24442 UVA 防护效果测定法”,
所以最高可以标示到 4 个+号。
但 PA 要怎么测量?其实 PA 是把测量出来的 PPD 数值,
采用一个换算表,简化成用+号来表示。
换算的方式请见上表 ,简单说,PA 的+号越多,就有越强的 UVA 防护效果,
防止晒黑、晒老的能力就越强。
目前台湾也跟进日本的标准,因此现在你在台湾买得到的防晒产品,
也能看到最多到 4 个+号的标示法喔~
》防晒广度及防晒均匀度
1. 临界波长(Critical Wavelength)
波长越长的辐射线,通常越难被阻挡,
因此多数防晒剂对于波长较短的 UVB 都有不错的阻挡能力。
但随着波长增加,防晒剂的防护力就会下降,
而到达某个波长时,整个防护力就会突然陡降。
在这个防护力陡降时的波长,就被称作“临界波长”,
代表这个防晒剂的防晒能力范围,在比这个“临界波长”的波长更短的范围。
聪明的你,大概就知道“临界波长”越长(数值越大),
就代表这个防晒剂的防晒广度越大。
一般来说基本的防晒产品临界波长要能达到 370nm 以上,
如果临界波长能超过 380nm 才称得上进阶级的产品。
http://imgur.com/MwzzUgI
2. Broad Spectrum (宽带防护) 标示
依照法令规定另一种标示 Broad Spectrum(宽带),
只要防晒波长达 370 奈米以上,就可以使用这个标示法。
大部分的防晒产品对 UVB 的防护力都比较好。
如果一个产品只能防 UVB 但对 UVA 防护却很烂,应该不会是你期待的结果,
因此防晒剂对于 UVA 和 UVB 的防晒力“均匀度”就更显重要了。
那要怎么表示防晒的“均匀度”呢?
先想简单一点吧!
如果你有一把红豆跟一把绿豆,两把豆子混在一起,你要怎么呈现豆子的“均匀度”?
把绿豆的数量跟红豆的数量相除不就好了吗?
如果比值越接近 1,那就代表均匀度越好囉!
所以实务上,我们就是把对 UVA 的保护力除以对 UVB 的保护力
(通常这防 UVA 的能力会比较弱,所以这个数值会小于 1 ),
就可以大致得出防晒产品的“均匀度”。
目前常见的有以下两种表示法:
(1) UVA:
这是欧洲委员会(European Commission)的建议指标,
对 UVA 保护力达到 UVB 的三分之一以上,就可以挂上这个标示:
http://imgur.com/naRn4Ze
但这样的分级方式,毕竟还是比较粗糙,所以就有人又订了更细致的分级法。
有时你可能会听到人家说,这个防晒产品是“四颗星星”的。
但这样念就弱掉了,我都念Costco(误),
专业一点你要这样讲:这个防晒产品的均匀度是 Boots Star rating 四颗星的喔!
(2) Boots Star:
就是把 UVA 对 UVB 的比例更加细分成几个等级 。
http://imgur.com/g06ZF92
如果防晒剂对 UVA 的防晒力是 UVB 防晒力的 20-40%,那就可以得到一颗星。
以此类推,
如果防晒剂对 UVA 的防晒力是 UVB 防晒力的 90-100%,那就可以得到五颗星。
所以星星越多,代表防晒的均匀度越好!
》防晒产品的抗水性(Water Resistance)
防晒产品最怕什么?答案通常是水。
如果流汗或者是泡水后,防晒剂会脱落,防晒的效果就会大幅下降。
平常如果你都在室内,那防水性相对就不重要,
但如果是要在户外做会大量流汗的运动,甚至是去水上活动,
那产品的防水性就不能忽视了。
不然买了贵松松的防晒,一跳进水里就通通掉光,不是在擦心酸的吗?
目前市面上有关防水能力的标示仅有抗水性(Water Resistant)
及非常抗水性(Very Water Resistant)两种,
但认证的标准却有两种,分别是美国系统的 FDA 标准以及欧洲系统的 COLIPA 标准。
这两个系统都不会讲防水(Water-Proof),因为那太唬烂了,
实际上就是不可能达到“防水”,顶多只能“抗水”。
“防水”那是像“潜水表”这类的精密器材,
实际上测试过可以在深达 XX 公尺的水中不会进水,才能这样宣称。
所以如果以后看到写“防水”的防晒产品,基本上就先不要考虑了,根本乱讲一通。
但这两种系统的检测方式稍有不同,有兴趣的人可以参考以下表格:
http://imgur.com/RtGC52e
简单翻译如下:
FDA
1. 泡水 20 分钟,重复 2 次后,
以当下测得的 SPF 系数为准标示(Water Resistance)
2. 泡水 20 分钟,重复 4 次后,
以当下测得的 SPF 系数为准标示(Very Water Resistance)
COLIPA
1. 泡水 20 分钟、重复 2 次,若仍有 50% 以上保护力,
则以原系数标示(Water Resistance)
2. 泡水 20 分钟、重复 4 次,若仍有 50% 以上保护力,
则以原系数标示(Very Water Resistance)
换句话说,标示water resistance 是泡了 40 分钟后的结果,
very watery resistance 是泡了80分钟后的结果。
FDA的标准是比较严格的,要求把“被水影响后”的真实防晒系数标示出来,
但COLIPA的认证只要达标,就是以泡水前的系数作标示。
但实际上,会标出这是哪种系统测试的厂商,少之又少,法令上也没有规范必须标示,
如果想做第三方的公正防水测试,目前台湾的SGS无法执行。
所以这部分还是一个检测的死角。
但讲了这么多,即使你全都看懂了,
实际我们要面临的问题是:“厂商标的防晒系数不一定是真的”。
目前相关的标示,都是厂商自行提出资料,
卫福部就让它标示,但是政府并没有去主动复验的机制。
这除了厂商的诚信问题以外,测试方法不同(体内或体外测试就差很多)也会造成影响。
目前进行人体测试,或用更精准的方式进行体外测试,应该是合理的方向。
但这些检验成本很高,也可能是照妖镜,
要是检验出来结果不好,那不是花钱打自己嘴巴吗?因此多数厂商实在没什么动机去做。
先前邱品齐医师就曾经验过一系列产品,
结果许多知名品牌中箭落马,这个新闻大家可能还记得。
近期 MedPartner 团队在大家的支持下,也会送验接近20项市面上的防晒产品,
预计在六月底、七月初会公布第一波的结果。
接下来我们会再写更完整的文章,
告诉大家怎么利用这些科学化的指标来客观挑选适合自己的产品。
讲完落落长一篇,大家至少要知道,
挑选防晒产品必须注意“防晒强度”、“防晒广度”以及“防晒均匀度”三个面向。
另外如果会大量流汗或进行水上活动,就要再注意“抗水力”,
底下这个表格给大家复习一下。忘记了也没关系,不用记,之后再回来复习就好。
邱品齐医师之前对于防晒产品有订过一个建议标准,
这也是 MedPartner 团队认同的方向,我们稍做编排给大家参考如下:
http://imgur.com/JEJoFED
老话一句,“保养是科学,不是仪式。”
你把看奇怪的业配跟美妆部落客文章的时间,
挪出一些好好看懂我们的系统教学文,
才有可能让自己的保养省钱、安全、有效啊!
如果有问题,欢迎底下推文,我们一定要讲到你懂!!!
Reference:
1.澳洲辐射防护与核能安全局
Australian Radiation Protection and Nuclear Safety Agency
2.WHO官方资料
http://www.who.int/uv/health/en/
3.台湾皮肤科医学会UV防晒卫教手册
4.台湾药妆品研习专业小组课程资料 ( 邱品齐医师提供 )
5.In vitro assessment of the broad-spectrum ultraviolet protection
of sunscreen products·
Jan 2001 ·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Dermatology
6.美国食品药物管理署(FDA)
7.COLIPA, Cosmetics Europe - personal care association
8.台湾食品药物管理署(TFDA)防晒相关资料
9.美国皮肤科医学会 American Academy of Dermat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