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心得] 给美保板友-全面破解保养品商业逻辑!

楼主: VanHorn (范小洪)   2016-08-19 22:57:35
第一篇回的比较简单笼统
这篇回的再深入一点
1.国际化妆品原料标准中文名称目录(INCI)
目前收录的化妆品原料超过13000种
广义的来看分子量小于500的有几种?
狭义的来看化妆品"真正"有效成份有几种?
(真正有效的定义 细胞实验 动物实验 人体试验有相关科学报告)
而这其中分子量小于500的有几种?
2.分子量小于500的原料是否就很容易进入皮肤?
举例 肌肽(carnosine)只有两个胺基酸组成 分子量200多
但进入皮肤的效果非常差 原因在于肌肽的结构太过亲水
人的皮肤表皮层偏亲油 通过表皮层后转为偏亲水
要通过上述这些所有皮肤的关卡条件再要达到作用的位置如黑色素细胞
我认为是相当困难的
3.过往的成份是药物 开放致化妆品原料可使用 但有用量限制
这代表的意思是什么 我的解读是
这个成份在浓度高较有效的情况下是药
浓度低比较没效且不影响皮肤生理的情况可做为化妆品原料
在这样的规定之下 做出来的产品的真正效果如何?
曲酸:日本品牌宣称的有效成份 曾经有安全性的疑虑日本禁用
但又重新开放 真正美白去斑的效果我认为不好
熊果素:很多产品会用的成份 效果好坏我觉得可以另再开一篇
让板上有用熊果素产品的人先投票看大家使用起来的效果有感无感
我再来详细介绍这个原料更详细的资讯
传明酸:口服或注射的效果(皆为处方药)在美白去斑不错
涂抹的效果如何 我觉得也可先请大家投票 再继续详细介绍
有学理 有实验 有经验 有消费者的使用心得
这样讨论的结果才能最公正客观
4.各式多元醇类如酒精 丙二醇,丁二醇,1,2-戊二醇,1.2-己二醇
穿透皮肤的效果较佳 在化妆品配方体系中可当经皮吸收剂
帮助成分吸收 亦有杀菌防腐的效能 现今多数宣称无添加的产品多用此类原料
但副作用过敏 发热 发红的现象是存在的
此外我从未看过涂抹的保养品可在尿液里被验出的报导
可否请发文的板友提供相关的佐证
5.保湿成份留在表皮就好我绝对同意
问题是这篇主题是在讲破解保养品商业逻辑
广告就常扯这个成份超保溼
那个成份超好吸收超补水
身为有良心的键盘研发当然是站在消费者的立场
告诉各位吸收这件事没这么容易
6.保养品最大的商业宣传还是在美白 去斑 去皱 抗衰 防晒
消费者也多半对于这些功效的期待远大于保溼
但这些产品使用不当也应该会比保溼用多了更伤皮肤
所以我的诉求点才会认为是保溼比较重要
可能上一篇讲的太简单了造成板友的误会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