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心理师彭涵妮:如何运用Team Building帮助球队内部破冰、化解彼此竞争的心态
作者/邱煜庭
运动员竞技表现,除了依靠科学训练与先进仪器,心理健康与韧性又该如何评估与锻炼?12强中华队金牌幕后功臣之一,运动心理师彭涵妮,分享如何用她的专业提升团队凝聚与球员表现。
竞技场上全力发挥,突破体能、技术极限的运动员,当在幽微、不显于外的心理层面遭遇困境时,在场下帮助他们跨越难关的,正是运动心理咨询师。
在今年棒球12强中华队夺冠的幕后功臣中,就加入了一位来自国立体育大学的运动心理咨询师彭涵妮,除了协助球员走出心理压力专注球场,赛后总是会围圈聊天、跳舞,彼此打气的点子,也是出自于她。
年轻球员的心灵导师
第一次见到彭涵妮,她身着一身黑色大衣与皮靴,健步如飞带着记者走入国体大的棒球练习场,里面一群年轻选手正各自做着暖身。
彭涵妮将球员拉过来一一介绍:这几个是U18国手、这个已经与日职签约、这个已经毕业旅美,在小联盟打球 一边介绍一边关心选手们的近况,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同时身兼国立体育大学球类系教授,彭涵妮平日也陪伴着这群小将,无论是日常训练或外出比赛,随时掌握他们的心理状态。
年仅18岁与日职球队签约,毕业于谷保家商的投手陈睦衡回想,在2023年U18世界杯,他因身体状况不佳,上场前担心表现不好而感到紧张。彭涵妮敏锐地给予帮助:“当时老师马上提醒我,先不要想结果,专注在当下。”陈睦衡回忆。
彭涵妮将心理学的技巧融入训练中,让学生学会运用呼吸以及正念思考,提升比赛表现。陈睦衡以一个简单的思考转换举例:“老师要我们上场时告诉自己,我要打好球,而不是我不要打坏球。”因为负面的语言反而容易让人分心。
她对学生毫无保留给予帮助,加上温暖爽朗的个性,也潜移默化影响了这些小球员。曾是彭涵妮学生,目前正在美职2A奥克兰运动家队的庄陈仲敖分享,因为彭涵妮,他随身都带着心理书籍在闲暇时阅读,直到现在遇到心理难关时,也会打电话回台向老师讨教。
中华职棒首位运动心理师
除了今年12强,彭涵妮经历相当丰富,她是中华职棒首位运动心理师,经历过多支球队,拿过五枚总冠军戒指,更曾参与过两届世界棒球经典赛,目前服务于味全龙队。
但她最初并非心理科班出身。
彭涵妮大学就读英文系,因为个性外向接触到运动心理学,加上本就是死忠棒球迷,于是前往美国进修运动心理学。
后在回台攻读博士班期间,开始参与国家队的运动心理训练,并在2010年广州亚运中担任棒球队的随队心理咨询师。这次经验让她被看到,受邀协助中职Lamigo桃猿队的运动心理训练,开启了她的职棒之路。
中华队围圈的秘密
进入职棒工作后,与今年中华队总教练曾豪驹曾有合作,成为她加入国家队的契机。
曾豪驹表示:“大家都是不同队伍,要怎么样卸下心防彼此信任,我觉得需要透过团体课程,所以才找来彭老师。”
彭涵妮坦言,她一开始就观察到团队中有两个问题:一是球员来自不同球队,彼此不熟悉,甚或是竞争关系,需要尽快建立团队凝聚力;二是年轻球员较多,且不少是首次参与国际赛,缺乏自信容易紧张。
为了解决这两个问题,彭涵妮将味全龙队围圈的形式带入中华队,并分两阶段凝聚彼此。
初次围圈时,多数球员都有些困惑及不自在:“他们习惯练习后、赛后洗完澡解散,所以我就在群组上请大家牛棚集合,甚至去一个一个拉过来。”彭涵妮回忆。
阶段一:破冰
前期围圈的目的在于破冰,此时由彭涵妮主导进行团体活动,让球员们能更坦诚地沟通、互相了解。
例如,某次围圈探讨“适度的紧张”与个人表现,彭涵妮让球员们从一到十分,定义适合自己的紧张程度,并与众人分享。
彭涵妮解释:“我告诉所有人记得这些分数,例如有球员讲十分、九分,那他们上场时可以多给言语激励。有的人是四、五分,代表他需要安静,不要跟他讲太多话。”
透过活动让他们更了解自身需求,同时也袒露自己真实的一面,建立互助支持的基础。
阶段二:凝聚
球员彼此熟悉,围圈成为固定仪式后,彭涵妮便退居二线,由队长陈杰宪接手主持棒,跳舞仪式也是从此时开始,彭涵妮提到:“跳舞是杰宪提议,因为在母队他就有这种习惯,我也鼓励他们把各自好的习惯带进队内。”
透过点人跳舞、分享心情以及做赛后总结,欢声笑闹中,不仅能释放比赛累积的压力,球员相处时间拉长,也能有效提升凝聚力。
值得注意的是,围圈时教练团皆不在场,这是彭涵妮有意为之,让球员更能畅所欲言,表达真实的想法。
曾豪驹也提到,集训前期就与彭涵妮讨论过,也完全相信他的专业,“当然一开始是陌生的,例如要围圈手牵手,男生们难免尴尬,”曾豪驹笑着回忆“但后面很自然的大家就牵起来了,这就是信任的感觉。 ”
助年轻投手群超常发挥
本次中华队实力赛前备受质疑,特别是投手阵容普遍年轻,被评为战力隐忧之一,彭涵妮坦言,她放较多心力在年轻投手们的心理训练。
她总结投手问题主要分两面:无法快速进入投球状态,导致保送率高;失误发生后无法迅速调整状态。
如同带领国体学生,彭涵妮先教导他们深呼吸技巧、意象训练、正向自我对话等,帮助他们提升抗压性和稳定情绪。
接着协助选手建立个人化的例行流程 (routine),可以是动作、习惯或语言,上场前按照熟悉的节奏进行准备,稳定情绪并提升专注力。彭涵妮说:“像杰宪在打击区闭上眼挥棒,模拟击球,这就是一种意象训练;而陈冠宇、张奕等投手,在投手丘上各自有特别动作,都是属于他们的个人流程。”
若发生失误时,也能透过设定好的流程定神,如一个关键字或短句:“过了就过了”、“专注当下”等,快速将注意力集中到下一颗球或下一个play。
融入运动员日常,建立信任感
尽管实战经历丰富,但谈到在这份工作过程中最辛苦的部分,彭涵妮认为是在与选手建立互信关系,要突破运动员的心防没有捷径,只能花时间相处。
彭涵妮的行动是:“我会完全融入球队的生活,跟选手一起吃饭、训练、住宿,甚至加入他们的休闲活动。”
例如在球队春训时,可能从早上六点球员起床集训,他也跟着起床,一直到晚上球员结束训练一起吃晚餐,训练过程中也持续一旁观察,帮忙捡球等。
长期陪伴,换来的是选手对他的强大信任,不仅比赛问题,有时甚至会找他讨论家庭、老婆小孩等,寻求私领域的建议。
彭涵妮说,与一般静态的心理咨询不同,运动心理师常要跟着选手上山下海,操累程度让许多人在接触实务后反而却步,目前台湾有执照且具备实战经验的人相当稀缺。
她也希望透过这次12强,让运动选手心理层面的需求,以及其对竞赛的影响更为人所知,作为第一个踏进职棒的运动心理师,期许自身成绩能为后进打开更宽广的机会。
#推运动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