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真的 什么WBC冠军 WBC四强 多人上大联盟
这些都不是台湾现阶段该立下的目标
上大联盟还算有可能 WBC冠军有点不切实际
我认为该做的目标是人人都有机会打棒球。
=====
我印象很深刻,前天台北市议员在问
“为什么江坤宇这些台北市民,从小就在台北打球?高中却跑去外县市打球!”
很气愤为什么台北市的国中小棒球战力都外流到平镇谷保莺歌去了。
这不是政治文,所以也不提是谁讲的了。
但这样类型的发言普遍存在于任何一个民代身上,也充分反映了很多政府的思维。
“就是在意收割”还有“见他人好,贬自己长处”
民代的思维并不是“哇,东园国小、长安国中杰出校友台北市民江坤宇”
而是“为什么台北市没有平镇高中棒球队?!”
事实上台北市就不需要有平镇高中,但台北市需要更多的东园国小。
甚至说台湾需要更多的东园国小。
我是不知道乡民们从小到大的生长环境长什么样子。
但我从小到大就没有任何机会接触棒球。
我国小读基隆的小学,学校别说棒球场了,连室内体育馆都没有。
基隆的国中,我读了2间,这两件学校没有一个地方可以丢棒球。
敢在学校KGB?学务处马上送你两个小过。
我们学校能篮球能棒球能排球能网球能划龙舟甚至有射箭场。
但我放眼整个基隆市,除了基隆市棒垒球场一个地方以外,
(许多基隆人甚至不知道有这个地方?)
我想不到哪里可以让我打棒球。
======
从小在基隆台北长大的乡民,一定有不少人跟我一样从小看着职棒转播
喜欢棒球,但却觉得棒球离自己很远很远。
我想打球,但哪里能打球?
我这辈子如果有1000个平行宇宙,大概想不到要走到哪一条我才会进入少棒队。
打不打得出成绩就算了,我连碰到球都很困难。
台湾需要有更多的社区球场,社区球队。
就算不是科班也没关系,至少让台湾人可以有机会在人生的某个地方,
有机会摸到球,走入球场,然后来一场笨拙的比赛。
我知道台湾一直有民间团体在默默推动这个体育项目,
致力于提供孩子小小年纪就有机会接触棒球的机会。
例如中大红袜也好台湾女子棒球协会也好,
还有好多厉害的民间团体在做。
但我相信多还要更多。政府千万不要急着想复制更多的平镇更多的谷保。
如果一个东园可以产一个坤宇,你为什么不去制造更多的东园呢?
老是想速成,从最后一步开始加强。但没有想过,稻米要从水里插秧开始?
======
所以如果你问我说,台湾的下一个里程碑是什么?
就是大家都有机会打棒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