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找只找到2013之后的恢复系数
搭配成绩来看大概可以知道弹球影响到哪
系数
2013:0.282/0.337/0.376 OPS:0.713 0.560
林益全(18) 高国辉(14) 林泓育(12) 邓志伟/彭政闵(10)
2014:0.274/0.329/0.367 OPS:0.696 0.557
高国辉(18) 林泓育(16) 林益全(14) 邓志伟/林智胜/刘芙豪(11)
2015:0.301/0.362/0.434 OPS:0.796 0.568 ※这年之后好球带缩小
高国辉(39) 林智胜(31) 陈俊秀(25) 林泓育(24) 林益全(23)
2016:0.308/0.374/0.476 OPS:0.850 0.576/0.573
高国辉/林智胜(34) 蒋智贤(30) 王柏融(29) 陈俊秀(26) 郑铠文(24) 林泓育(23)
林哲瑄(22) 陈镛基(20)
2017:0.288/0.355/0.442 OPS:0.797 0.560
王柏融(31) 朱育贤(27) 张志豪(24) 蒋智贤(21) 潘武雄/陈子豪(19)
2018:0.294/0.352/0.427 OPS:0.780 0.562
张志豪(22) 郭阜林(19) 蒋智贤(18) 苏智杰/陈俊秀/王柏融(17)
2019:0.288/0.351/0.439 OPS:0.790 0.563
朱育贤(30) 林益全/苏智杰(27) 张志豪/詹子贤/林智胜/林泓育(26) 陈俊秀(22)
林立(20)
2020:0.299/0.361/0.462 OPS:0.822 0.574/0.571
林安可(32) 苏智杰(28) 朱育贤/张志豪(27) 高国辉/林立(25) 周思齐/林益全(22)
詹子贤(20)
系数 场均HR
0.560 0.80
0.557 0.87
0.568 1.79 ※这年之后好球带缩小
0.576 2.51
0.560 2.06
0.562 1.66
0.563 2.14
0.574 2.34
这样比较下来
不能把这几年打高投低都归咎是球弹
因为 13 17 18 19 这四年的弹性系数都在0.560~0.563之间
但17 18 19的数据明显比13高非常多
尤其13跟17两年系数是一样的
所以这三年可以排除是用球的问题
应该是跟好球带缩小 还有打者强度变强有关
从HR前几杰可以看出
蒋智贤 陈俊秀 郭阜林 王柏融 朱育贤 苏智杰 詹子贤 林立 林安可
这几名球员都是15之后才加入中职(陈俊秀14季中加入 但15才固定先发)
这些人的加入也影响了长打的产出
所以说15年后球弹影响了数据 这只能算对一半
因为系数明显较高只只有15 16 20
15年数据则跟17 18 19差不多
整体比较下来好球带影响也非常大
另外2010年系数也可拿出来参考
上半季 0.542 场均 0.54 (变形球)
下半季 0.542-0.551 场均 0.79
也就是说最烂情况也该比球有问题的0.54高
但目前7场只有2轰 显然低很多
不过样本数还不足
假设开季后还是这么低
那这样的用球
可以合理怀疑是有问题的
而要调整打高投低 除了球要调整
好球带调整也会有明显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