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中有话》许人杰 (上):你这个翻译懂什么,凭什么教我
文/文生大叔
https://tinyurl.com/yx85aajy
许人杰是我认识多年的好朋友,他先后担任过旅美球员王维中、张进德、邓恺威等人的翻
译,而且他还不只一次跟球员一起被交易转队过,这些都是很奇特的经历;他的个性沉稳
细心,多年来也对美国职棒球团的运作有了深入的了解,是很好的一个聊天对象。
这几年随着旅外球员变多,大家开始注意到棒球翻译这个工作,很多人觉得翻译只要讲讲
话就好,又可以整天和球员和球队一起,一定是一份很轻松很开心的工作,但实际上真的
是这样吗?我和许人杰聊到翻译这份工作,还有他和棒球的缘分,但更重要的是你可以看
到他经过了多少的累积和转折,才终于踏进了这个他梦想的工作领域。
你对棒球最早的记忆是什么?
我对棒球最早的记忆是台北市立棒球场,因为我家就在旁边,就是现在小巨蛋那边,龙象
大战满满的人,那时候我大概小学五年级,十岁十一岁的时候;我就在敦化国小嘛,上下
课会看到那边很吵,我忘记是几年级的时候,有一天好多人爬在电线杆上面往球场里面看
,那我因为好奇就跟着爬上去看。
你确定是电线杆吗?因为听起来有一点危险。
我确定有人爬在电线杆上,但是我没有,因为我年纪太小爬不上去,但我记得是从后面体
育场那一块,就是从顶层往球场里面看,看进去就是红黄一片,而且一边一半,很热闹;
我记得吕明赐打击,然后也许是陈义信投球,那种球被打出去全场欢呼的气氛,就让我觉
得好酷,虽然是偷看的,没有买票,但是从此就爱上了。
台湾这几年来有越来越多的棒球翻译,大家觉得可以近距离跟球员相处很棒,你觉得呢?
翻译是去工作,不是去玩耍的啊! 如果觉得当翻译会很开心很爽,那千万不要去应征,
你会痛苦死;不管在台湾还是美国,球队翻译都是一个几乎24小时待命的廉价劳工。
担任球员翻译这么多年,你有听说过球员跟翻译之间有些什么冲突吗?
当然不能讲名字,但我知道譬如说有球员带翻译去高档餐厅吃饭,结果叫翻译自己买单的
,也有球员误会翻译的解说不正确,又不问,就自己生闷气的,这些都有;或是有时候教
练和队友说了个美式笑话,翻译笑着翻译给球员听,但是球员觉得并不好笑,就怀疑是翻
译和美国人一起在笑他等等。
翻译跟球员的相处是一种很复杂的关系,很多事情不是外面想得那么简单;我们明明只是
同事,但是又必须像家人长时间共处,这对双方都是考验,一不小心就会出现隔阂。
你觉得冲突的原因是什么?
年轻或是比较缺乏经验的的翻译,会顾著先把内容翻好,要把球员‘教’会,因为觉得那
就是工作,但有时候会忽略球员的情绪,会让球员觉得被说教了;球员都对自己的能力很
有信心,有时候就算明明知道翻译只是在传达教练说的话,但是一下子情绪上来,可能会
觉得你这个翻译懂什么,凭什么教我。
球员跟翻译毕竟是两个完全陌生的人,但是又必须因为工作而紧密连结在一起,这其实是
很难的;翻译和球员之间需要有信任,但信任需要时间培养,不是一下子就能凭空生出来
,如果双方在互相信任之前就先有了误解或是不愉快,那这个工作关系就很难继续下去。
好,我们等等再更深入讲这些工作上的细节,我想先聊一下你怎么走上翻译这条路的,你
打过棒球吗?
我小时候是属于一个运动细胞不太发达的小朋友,个子小小都是班上最小只的,躲避球是
打人打不到,但是很会躲那种,成长过程中学校也因为操场很小,完全不能碰棒球,最多
就是拿扫把跟纸团揉成一团来打;其实我记得一直到松山高中都还是一样没有棒球队,只
能这样在教室玩,直到文化大学才加入乙组棒球队,真正开始接受比较有点正式的棒球操
练,很感谢文化大学宵夜快餐带给我们的一切!
后来怎么会出国读书?
我文化大学没有读完就去当兵,应该是2002年的事,我在文大的时候有遇到阳耀勋、郑兆
行,还有余文彬、李国庆、庄宏亮他们那时叫三剑客,余文彬超强的,好像还有许国隆也
是差不多同一时期的,出国读书就是我退伍以后的事了。
出国求学是跟体育或是翻译有关的领域吗?
去美国读书是从语文学校开始,先把英文搞定,然后第二年就开始把文化大学的学分转过
去,多多少少把一些基本的抵掉不用上;一开始我是从旅馆管理开始,第一年拿了一些营
养学、心理学之类的基本课程,还有很特别的幼儿心理学,大概是因为要我们把客人都当
成幼儿来看待吧!
现在回头想想,营养学和幼儿心理都是我去美国之后最先开始拿的正式课程,我这两堂课
都拿到A,而且对我后来帮忙球员还蛮有相关的,蛮有趣的。
旅馆管理就是你的主修吗?
第一年都是一些基础的课程,后来就跟当时的女朋友聊到说,旅馆管理这个科系在美国找
工作,特别是以我一个外国人身分来说好像并不容易,最多就是做些柜台或是小弟之类的
工作,所以我就决定转去财务管理领域;那时有的课程会让我们在网络上模拟操作买卖股
票,我超烂的,每次都赔很多钱,虽然是虚拟的,但还是念得很痛苦,我在台湾时数学很
好,在学校数学竞试还拿过奖,但是对于财务管理的数字我好像真的不行,一直赔钱
后来越念越痛苦,没事就一直翻学校的课程目录,有天翻到一个叫做娱乐事业管理(Enter
tainment Management)的主修,这大概是我在美国的第三年了,转来转去,我发现有很多
在商学院累积的学分都可以用,就转过去娱乐事业管理了,这是我最后的学位。
那怎么从这个学位走进棒球的领域?
我娱乐事业管理是从高年级的专业课程开始,教授在介绍的时候说包含了音乐会、演唱会
、运动行销、场务管理、大型商展活动等等,但是在美国最大的娱乐事业可能是职业运动
;我就想到我从小这么喜欢棒球,所以我要往运动这个方向走,后来不管是选修课程还是
实习等等,我都是专注在运动行销上,就连我拿了一个音乐的副修,我都还去参加学校的
行进乐队(Marching Band),就是美国大学各种运动赛事都有的那种类似军乐队现场表演
,我就是为了看比赛才去参加的。
这个主修帮助我很多,参加行进乐队让我对美式足球有了深入的了解,然后在场务管理这
块,我到学校的篮球场打工,刚好碰上大学的篮球和排球球季,甚至还有WWE摔角大赛、
艾顿强还有老鹰合唱团的演唱会等等,这些都是很难得的学习机会;当然学校的活动,像
是毕业典礼要把篮球场整个收起来布置成礼堂,所有那些细节工作都是我在学生实习还有
打工的时候学会的。
这些都是你在密苏里州立大学时的事?
对,这我一定要说一下,我是密苏里州立大学,所以我们最有名的职棒校友之一就是当年
费城的一垒手霍华德(Ryan Howard);我记得几年前他打50支全垒打很厉害的时候,台湾
还有媒体说他是密苏里大学的,这是完全不一样的学校,在美国一定不会搞错。
在大学的时候我们这个科系都必须到业界相关领域去实习,要自己去找工作去面试,我去
的Springfield Cardinals是圣路易红雀队在二A德州联盟的小联盟球队,实习的内容就是
七十场主场的比赛都要到场,而且一毛钱薪水都没有;我得到的只有工作经验和学位学分
,然后这个学分我还要付学费,幸好暑假的学费稍微便宜一点,大概三个学分我花了1500
多块美金去做这份工作。
所以你真的是花钱去工作?
对,付钱请人家让我去实习,这是美国大学几乎必须的经历,每天工作到很晚,白天还要
上课,七十场主场就跟着小联盟球队的职员一起,学习一支球队所有大大小小的行政事务
;另外一个实习机会是在学校的体育馆,那时我就看到美国光是一个大学校内的体育场馆
,就可以很职业化的主办体育竞赛、演唱会等等,还可以井井有条的做宣传行销和贩售商
品,那时就觉得真的是大开眼界。
当时,大概是2009年左右吧!我有回台湾看过职棒比赛,就觉得相形之下台湾真的就是什
么都没有,场地很糟、观众席很糟、商品很糟,不然就是也许什么都有,但什么都很敷衍
,好像就是聊胜于无,做做表面功夫这样。
我在红雀队小联盟球队的时候,看到的就是承袭大联盟球场风格的经营方式,每一局每一
局之间都要有活动,我们工作人员是不可能有空看比赛的,我们的工作就是要不停跟观众
互动,就算是聊天都行;然后还要找小朋友、或是找适合的观众朋友来参加换场时的娱乐
活动,吃汉堡比赛、喝汽水比赛、跑垒比赛、转圈圈比赛等等,这些在美国小联盟习以为
常的东西,当时在台湾的职棒比赛是完全没有的。
Lamigo的猿风加油是后来2013或是2014年才开始,所以当年你在美国看到的一定比较热闹
,会让你觉得很不一样吧!
对,2009年那时应该是台湾职棒比较黑暗的时候,那年球季我在红雀队小联盟亲身接触到
美国职棒的行销方式,而不只是一个球迷在旁边看,我有实际去参与到球队事前规划和活
动执行这一块,这让我学到很多,也看到美国职棒比当时台湾热闹的现场活动。
我在学校为什么花了比较长的时间,一方面是因为我换过几次主修,浪费掉一些学分,另
一方面就是因为配合这些打工和实习的时间,所以我每学期的学分数都会拿得少一点,实
习没有薪水还要自己贴钱,但是还好学校打工就有一点薪水;在红雀队小联盟结束之后,
我还到当地的室内美式足球队实习,同样是现场的行销活动,但是因为这个球队很小,工
作人员也很少,所以连去跟美国在地的厂商谈广告行销赞助,我都跟着去。
真要算起来,我2005年到美国念语言学校,2006开始拿大学课程,最后我是2011年毕业的
,比起一般人就是多花了一点时间,但是我觉得非常值得。
听了你的求学生涯,其实我会很感慨花钱去实习这件事,因为这在台湾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台湾的学生大概会认为就算是去实习,我也要有薪水,我也要有劳健保,不然我就变成
廉价劳工,这公司就是个惯老板...
当初我要是争取这些东西的话,我就不会有这些实习的机会了,这是一个美国大学与企业
界的既定机制,实习生不但没有薪水,该付给学校的学费也不能少,然后用实习的工作来
换取学分,但得到的实战经验是金钱买不到的;现在回忆起这些东西,我在当时其实是很
震撼的,原来红雀队那样就是职业球队,原来大学球场的活动也可以这么专业,然后这些
美国人习以为常的实习制度,在台湾很难找到。
回想起2009年那个球季,有时候延长赛打到七晚八晚,我们整理完球场以后回家,功课还
是要写,报告跟考试还是一样要准备,然后第二天的课很可能就是早上八点,根本连睡觉
的时间可能都没有;现在想想我都不知道我当时怎么熬过来的,但是你问我愿不愿意再走
一次那样的经验,不领薪水去实习?我想都不用想就会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