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到人数
就有人提到国际赛要好好打多赢几场
然后配合行销
观众自然就会进来
台湾职棒史上
至少有两次国际赛救中职的例子
第一次是2001年世界杯
第二次是2013年WBC
这两次确实都帮中职很大的忙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
这两次国际赛之前
中职的平均观众人数在低档好几年了
第一次:2001年世界杯以前
1997-2001年的平均人数各为
2041 2191 1786 1676 1876
这段期间内时报鹰、味全龙、三商虎解散
2001年底世界杯打第三名+中职签下蔡仲南+爪爪变强
隔年平均人数提高到“2,957”人
第二次:2013年WBC以前
2006-2012年的平均人数各为
2264 2043 1922 3742 2690 3000 2433
这段时间内米迪亚暴龙被除名、中信鲸解散
2012年底兴农转卖+WBC打不错+Manny效应
隔年平均人数提高到“6,079”人
发现了吗?
共同点就是前一年平均大概两千人上下
而且已经低档盘整好几年了
配合国际赛加持
让许久未关注台湾棒球的朋友发现
“原来我们的棒球员也能打出这样让人感动的比赛”
隔年才有显著提升
现在平均人数在5,000人以上
坦白国际赛是不是还能对观众的提升有什么帮助
我自己是有点疑问的
最后希望年底12强好好打
看能不能至少生出一个样本让大家讨论看看XD
(不过有个变量就是卡到选举,这就有点麻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