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ruschen
上周末媒体报导红人队决定不再跟连五年盗垒破五十、2014年新人王票选第二名的中外野
手汉米尔顿(Billy Hamilton)续约,这消息并不特别令人感到意外。因为汉米尔顿虽曾
在小联盟创下单季盗垒成功155次的夸张纪录,升上大联盟后保有高达81%的盗垒高成功率
,中外野守备也一直颇受好评,但这几年来他的打击表现尤其上垒能力始终毫无起色。套
句美国人的说法:你速度再快总不能盗一垒吧?今年汉米尔顿的上垒率只有.299,几乎等
于他的生涯成绩.298。正大张旗鼓补强的红人没有耐心跟他耗,这决定虽不一定正确,但
却可以理解。
近年来像汉米尔顿这样打击能力未达平均水准、只靠速度跟守备求生存的“专业盗垒员”
十分稀有,但在过去却是屡见不鲜,而且其中不乏顶尖的明星球员。像是前道奇游击手威
尔斯(Maury Wills)曾在1962年以104次盗垒成功刷新纪录并荣获当年最有价值球员,但
他的生涯OPS及OPS+分别只有.661及88,MVP那年也只有.720及99而已。80年代红雀明星外
野手柯曼(Vince Coleman)升上大联盟第一年就以缔造110次盗垒的新人纪录并连续三年
盗垒破百次(顺带一提,柯曼正是小联盟单季盗垒次数的原纪录保持人),这三年之中他
的OPS及OPS+也只有.654及79。结果柯曼不但以全票获选新人王并两次入选明星赛。以“
创意”闻名的前运动家队老板芬利(Charles Finley)甚至曾找来一位毫无职棒经验的田
径选手华盛顿(Herb Washington)担任“指定代跑”。“跑步”速度是世界级,但自高
中后就不曾打过棒球的华盛顿在大联盟总计出赛110场,却从未上场打击或守备,唯一工
作就是代跑跟盗垒——尽管这方面他的表现也不怎么好(29次盗垒成功,16次失败)。
然而自90年代中期开始,大联盟打者的长打火力大爆发(且不管是否纯属禁药的影响),
盗垒次数也随之直线下滑。盗垒最为盛行的1987年平均每场比赛出现1.22次盗垒,到了
2000年只剩下0.87次,最近六年更从未超过0.8次。今年这个数字已降到只有0.71,是53
年来的最低纪录。从个人表现来看,自1982年起大联盟连续十二年年年都有至少10名球员
盗垒40次以上,但最近两年各只有三位。其中美联更惨,去年跟2015年还挂蛋——这两年
的盗垒王莫瑞菲德(Whit Merrifield)及亚土维(Jose Altuve)分别只有34次及38次,
创下1962年以来的新低。而国联今年也好不到哪去,扣除罢工的1994年,新科盗垒王透纳
(Trea Turner)的43次同样是55年来的最低纪录。
禁药年代的长打及全垒打爆炸性增加,得分相对容易,出局数当然远较进垒重要。毕竟如
果下一棒打者大有可能一棒将一垒跑者送回本垒,何必冒出局少得一分的风险去推进一个
垒包?再加上此时已十分成熟的数据分析显示,盗垒成功率至少要达到七成五以上对球队
才有帮助。逐渐接纳数据观念的球队高层及教练自然对盗垒改采“宁缺勿滥”的态度。这
段期间盗垒成功率也的确不断上升。从80年代只有两年勉强达到七成摇身一变,自2004年
起每年都高于七成。2007年更进步到破天荒的74.4%,是1937年以来的新高。
但令人纳闷的是,禁药年代远去,大联盟长期投优于打早已不是新闻。但盗垒的频率却没
有因此回到过去的水位,反倒下滑得更为厉害。针对这点,球员、教练及媒体纷纷提出各
种解释。第一种说法指出:因为投手球速变快,而且教练更换投手的频率变高了。球速变
快使跑者盗垒更困难不难理解,而频繁更换投手,让跑者及教练更难研究捉摸特定投手的
牵制动作、出手习惯及节奏,开绿灯让跑者盗垒的意愿当然也受到影响。从上述盗垒成功
率持续维持在七成以上也可看出,各队不是不想多盗垒,而是形势比人强,必须盗得更为
谨慎。
其次投优于打除了减低全垒打出现的频率,也让打者的上垒机率同步下降。2014年大联盟
打者以.314的上垒率创下1972年以来新低,今年也只有.318。如果不具备一定水准以上的
上垒能力——不管是靠保送还是击出够多的一垒安打,老话重提:你再会盗也盗不了一垒
。“盗帅”韩德森(Rickey Henderson)缔造单季130次盗垒纪录那年的打击率只有.267
,但他整季被保送116次,是全大联盟第一。相反地,铃木一朗来到大联盟的第一年只被
保送30次照样拿下盗垒王,靠的是击出多达192支,同样是全大联盟最多的一垒安打。
最后一个可能涉及种族偏见,听来却也有几分道理的有趣说法是:盗垒次数减少跟黑人球
员比例降低息息相关。确实,现代棒球最强的盗垒王几乎全都被黑人所包办。除了前面提
到的威尔斯、柯曼及韩德森之外,从一度是单季及生涯盗垒纪录保持人的名人堂球员布拉
克(Lou Brock,后来被韩德森超越)、同样入选名人堂、生涯盗垒榜上第五名的雷恩斯
(Tim Raines)算起,一直到近代的洛夫顿(Kenny Lofton)、皮耶(Juan Pierre),
以至于现役的三届盗垒王高登(Dee Gordon)及前面提到的汉米尔顿无一不是黑人。
媒体及球迷之所以热中于探讨这些影响盗垒的因素,并非出于对过去的缅怀,而是因为就
球赛胜负而言盗垒或许不再重要,甚至可能弊多于利,但它却是造成球赛是否精彩刺激的
要素之一。棒球观看人数之所以出现下滑,有些人将之归咎于所谓的三项真实产出(
three true outcome),也就是野手不用守备,纯看投打表演的全垒打、三振及保送三项
结果出现的频率与日俱增。但观赏运动的主要目的就是在欣赏场上全体球员的精湛球技与
常人所无法企及的体能表现。在篮球场上你不会时常看到两个球员一对一单挑,队友全部
作壁上观;美国人最爱的美式足球更百分之百是场上22人的集体行动。相对之下,棒球越
来越变成只见投打对决,不是三振就是保送,即使有稍纵即逝的全垒打也只能带来短暂快
感的对手戏,自然显得可看性大减。
除了球打在场内的守备演出外,投捕二游联手与一垒跑者之间的对决当然也是棒球的另一
大亮点。盗垒带给观众速度上的刺激感,为球赛增添另一种空间层次的丰富性。球迷们应
该都还记得过去汉米尔顿是如何用他的快腿屡屡令人大开眼界,也不会忘记小熊明星球员
贝兹(Javier Baez)盗垒时闪避野手触杀或触杀盗垒跑者的精彩“手艺”。现任道奇总
教练罗伯兹(Dave Roberts)在2004年美联冠军赛第四战的“那次盗垒”(The Steal)
,更被誉为红袜从0胜3败演出神奇大逆转的转捩点,至今仍让许多人记忆犹新。
运动竞赛,尤其是团队运动需要有多种不同的面向,才能带给球迷精彩纷陈的快感,即便
球速再快、全垒打再多,最后也不免流于单调,让看腻的球迷既关上电视也无意踏入球场
。但历经90年代的长打大爆炸及数据分析革命后,盗垒重要性大幅下滑,球赛的同质性也
越来越高,而且这样的趋势显然尚未停止。如今我们很难想像1985年的红雀队是如何盗出
单季314次这样的天文数字,但在当时却也存在着打法跟红雀南辕北辙,反倒像现今球队
一样靠长打决胜负的金莺打线(214发全垒打,盗垒只有69次)。之所以指出这点,用意
并非是要谴责当今的大联盟球队不多盗几个垒包——毕竟球队的唯一目标就是找出求胜的
最佳方法,也没有贵古贱今,吹捧过去比赛精彩程度的意思。而是要指出,如何正视并解
决这样的问题,重新为球迷带来更多样化的精彩球赛,正是大联盟官方该尽的责任。
https://goo.gl/3LRdB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