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经典赛,D组首战,意大利在九局下半近似疯狂的拿下五分,
逆转了墨西哥队,让许多专家球迷大吃一惊,
更让这队欧洲强权在挣扎的D组中开创了新的局面。
这一战的背后,是意大利辛苦改革的初芽。
时间回到2015年11月,当时让许多台湾人成一夜球迷的义古大战,
意大利使出浑身解数,近乎完美的封死古巴的打线。
虽然吞败却赢得许多台湾球迷的喝采
然而当时总教练Marco Mazzieri并不满意意大利队球员的态度,
送机前,球队弥漫着低气压。也很难想像未来意大利要如何重返欧洲强权的位置。
然而意大利的改革,并没因P12的失败而停下来。
首先要先谈一位关键角色的离去:Bill Holmberg
Bill Holmberg是意大利国家队过去最有经验的投手教练,
2015年他曾和我透露,这会是他最后一次带队。
身为热情无比的迈阿密人,我一直以为他在讲玩笑话,
然而此次教练团名单却完全没有他的影子,
似乎代表他的心意已决。Bill作为小熊队的球探,促成了此次热身赛的对手,
并持续在Tirrenia的训练中心培训年轻球员,为意大利棒球灌输新血。
然而少了Bill,意大利本身就贫弱的投手群该何去何从?
教练团的改变,还包含了Nick Punto的加入。
过去曾披上意大利战袍的这名MLB老将,今年加入了意大利队的教练团,
试图将打者经验传给这只新时代的蓝衫军。
如果拿这次的名单和过去几届比对,陌生的面孔更多了,
而且只会越来越多,意大利本土投手一直以来都是国家队的痛点,
也因此WBC在投手的选择上往往都是征召有小联盟经验的球员,
例如这次的Luis Lugo和Trey Nielson,在P12时就先征召至队伍中,
并计画将他们培训成国家队的固定班底之一。
意大利此次的球员,主要还是以MLB为主体的球员,虽然不是王牌球员,
但也和意大利有过合作经验,例如皇家的Drew Butera, 海盗的Francisco Cervelli,
蓝鸟禁药风波的Chris Colabello, 左右皆可投的Pat Venditte等等,
相信有看MLB的人都比较了解他们。
相较之下,意大利本土有选上的球员,意大利传统巨砲Mario Chiarini,
IBL火红球员同时也是18U总教练儿子Sebastiano Poma,
波隆拿著名游击手Alessandro Vaglio,
P12曾让中职有兴趣的投手Alessandro Maestri,
以及首位进军MLB的意大利人Alex Liddi等等,
如果没有他们的加入,这个意大利队就不完整。
意大利棒协(FIBS),非常清楚意大利在棒球上的缺陷:人口基数的不足。
因此意大利双管齐下:先是积极在各地办理儿童棒球营,
尤其是Grosseto(Marco Mazzieri的家乡), Parma, Nettuno, Rimini等地。
这些地区都是强队的所在城市,借由球队和小朋友互动,
希望能让更多小孩子投入棒球运动。
再者,成立IABF(义裔美国人棒球协会),强化向心力,
让征招球员更为顺利,同时吸引新的球迷。Mike Piazza也是协会的推手,
而FIBS最终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征招更多像是Luis Lugo
这类的新世代义裔球员加入国家队。
意大利棒球联盟(IBL)近年也有一个趋势,鼓励球员旅外,
并不断拉拢外籍教练及球员到意大利执教,例如前阵子一名P12外野手
Paolino才到多明尼加联盟闯荡,
或是像前Rimini总教练Orlando Munoz那样的委内瑞拉教练,
意大利大胆的尝试,试图加速意大利棒球的进步。
我曾经在过去的文章中提到,意大利的棒球面临了非常大的困境,
不只是实力的问题,还有营运问题:一个赛季五个月仅40场、半职业的制度,
以IBL决赛进场人数大概可以到1000人左右,但是在赛季期间大概仅有400-600人,
这还是强队对决的人数。如果一个运动能在国际发光发热,势必能在国内吸引更多人。
意大利队一直都是支惊奇的球队,球员、教练、球风、民族性都是如此。
这次的WBC之旅,或许就是P12后重新站稳的机会,而今天只是个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