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KBlogArticle.aspx?id=14355
每一天的生活当中,不论是在选举前的议题辩论上、情侣的大小争执上、课堂的讨论课程
上,往往可以看到争执的双方带着“我的思考比较合理、理性”的态度和对方争辩。但是
,其实我们每个人的思考当中,总是充满了许多可能的谬误,事实上,我们也许永远也无
法看到客观理性的事实,因为客观理性的事实或许从来都不存在。本篇文章将先举出几个
常见的思考盲点,以及可能出现这些盲点的生活实例,最后,我将提出我的看法,讨论看
看我们是否能够达成终极客观的目标,或是我们只能在自己的主观世界当中,探讨各自认
为的真实。
心理学家对于人们的思考谬误,一直以来都充满了兴趣。就好像在一场球赛中,双方的球
迷总会看到不同的“真实”,例如今天刚结束的中华职棒台湾大赛,Lamigo和中信兄弟双
方的部分球迷,都带着仇视对方球迷的观点在批评对方的不是,认为是对方先秀下限,自
己做的只是刚刚好而已,事实上,Hastorf和Cantril两位心理学家,在1954年所发表的一
篇论文里,就描述了这样的现象:普林斯顿与达特茅斯两校的美式足球校队,在季后赛碰
了头,双方球员在这场比赛中都相当粗暴,造成彼此冲突不断、伤痕累累。
球赛结束之后,心理学家们访问了两校的学生,播放了该球赛的影片给他们看,并要他们
判断双方的犯规次数,几乎所有普林斯顿的学生都认为这场球赛“粗暴而卑鄙”,认为对
方的球员先开始了这场卑鄙的游戏;但在此同时,达特茅斯的学生则认为双方的责任相当
,球赛虽然粗暴,但是公平而光明正大。同时,普林斯顿学生认为对手犯规次数是自己两
倍,但是达特茅斯的学生则认为双方犯规次数差不多。
心理学家把我们观察的历程称为建构社会现实(construct social reality):我们会根
据自身过去的经验,对眼前的事件产生各自的认知与情感,并借此建构各自的真实。也就
是说,我们看待事情的方式,并不是来自于一个绝对客观的标准,而是我们自身的经验。
由于我们都是根据各自的经验来建构自身所看到的“真实”,因此难免会出错,心理学家
提出了几种常见的归因谬误,最常见的便是基本归因谬误(fundamental attribution er
ror),这是由心理学家Lee Ross在1977年所提出的,这种谬误的定义是“在判断某个人
做出某件事情时,人们往往会高估性格因素的影响,而低估了环境的影响力”,尤其是在
评判他人的事件时,这种归因谬误很常见,例如小明考试考不好,妈妈便认为是他自制力
不够,而没有考量到老师的教学方式是否能够引起他的兴趣;同样的,这种现象在政治口
水战上也很常见,例如有些人批评陈水扁总统任内经济拉警报是他做得不好,却没有考量
到当时全球的经济脉动对我国经济可能的影响。
还有一种常见的基本归因谬误,就是所谓的“公平世界假说(just world hypothesis)
”:“这个世界是公平的,那个女生半夜被强奸,一定是因为她穿着不检点,半夜12点还
穿热裤走在暗巷里,所以才会受害啦,不然其他人都没有怎样,为什么就她被强奸?”,
这便是一种常见的基本归因谬误,把错误过度归咎于当事人的内在性格,而忽略了外在情
境(如:犯罪本来就有可能是随机发生的,治安不好应该要检讨的是巡逻网络做得不够彻
底)。
其实公平世界假说的背后,其实也带有着一种防卫性的思考,尤其当受害者和自己的特质
、背景越相近的时候,人们越容易产生这样子的思考模式:“如果她的特质跟我这么像,
我们都是住在同一个里里面的人,她的年龄又和我相差不大,外貌也差不多,那么她被强
奸,我就也有可能被强奸”,当这样想的时候,会让自己感到很不安,毕竟这个环境不是
我能掌控的,我也有可能在某一天遭受到袭击。为了让自己安心,不至于产生失调、焦虑
的感受,于是当人们能够把这件事情归因于她的个性:“她穿着不检点,所以才会被强奸
”,而不是外在环境:“她运气不好,事实上强奸案件是随机发生的”,那么思考者就能
够获得一种安定的感受,认为自己不至于遭受和她相同的厄运。
最后,我们在思考自身的问题时,也很常采用自利偏误(self-serving bias):好事情
发生都是因为我够努力(内在归因),坏事情发生都是运气不好(外在归因)。但是当我
们采取这样的思考态度时,我们常常就没办法改变我们生活的模式,总是认为自己是不需
要改变的,坏事的发生只是运气不好而已,当我们越是这样想时,就越难去正视自身可能
的问题。
然而,带着这些归因谬误生存,真的是不好的吗?又,这个世界上真的有客观真实的存在
吗?我觉得可以采用咨商心理学常用的思考方式,来看待这样的问题。我有一个朋友和他
的咨商师讨论,他是否应该继续赌博,他的咨商师告诉他,如果赌博对他而言是一种生活
中的娱乐,即使输钱也不会造成他经济上的负担,但是不赌博却会让他沉溺在生活中的悲
伤之中,那么他继续赌博反而是好事。这让我想到佛洛伊德曾经说过的一句话:“如果某
个人的自我防卫机转有助于他生活下去,在你能够为他提供更好的方式之前,请别剥夺他
的防卫方式。”,也就是说,我们该不该正视自己的问题,重要的不是客观而言,问题是
不是真的是个问题,而是主观而言,当我们做或不做某件事情时,对我们的影响是什么?
而我们想要怎么样的人生?
例如前面提到的公平世界假说,海苔熊便曾在江子翠捷运杀人事件发生之后,写了一篇文
章告诉读者们,当我们遇到这样的事情会有如此的恐慌,便是因为我们心中的公平世界假
说崩坏了;这也就是说,当我们带着这样子的假说来看世界时,反而让我们能够更安心地
去搭捷运,而不必因为某次的随机事件,而对出门搭车这件事情感到过大的恐慌,否则我
们根本没有办法继续我们原本的生活。因此,虽然心理学家把这些思考方式称为是谬误,
我觉得倒不必然,因为这些思考方式,其实有时候是更有利于我们生存下去的。
我们要追求的不是真实是什么,而是怎么样能够让我们安心的活下去。
进一步的探讨这件事情,这个世界上真的有客观真实的存在吗?我觉得是值得怀疑的,因
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考模式,除了人们之外,并没有一个更高阶的思考主体,为这个世
界订定一个客观的真实(我们暂时把神明等等放一边)。但是,我觉得更重要的是,在这
世界上,每一个人的主观真实是确实存在的,每个人都有各自的思考、感受、行为、想法
、生活经验等等,当我们在探讨所谓的归因谬误时,其实更应该从这样的角度出发──我
们所做的归因,是否符合我们归因对象的主观真实世界?当我认为我女友总是自私自利,
对我不公平时,这样的想法,是否真的是她的本意,或是是我误解了她的意思呢?从这样
的观点作为思考的基础,我觉得才是这些归因谬误理论,带给我们最大的帮助吧!也许我
们永远无法觉察到所有人的主观世界,但这些理论告诉了我们,其实我们所思考、感受的
主观世界,并不是如我们所以为的那么绝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