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吃甘蔗的确是一种有趣的做法。
但是弊病有人在推文提到,就是攻击能力差的选手反而得到更多打席。
在不深入计算的情况下,我们发现至少有两个因素在拉扯:
a. 打的好的往后排,因为有打点机会
b. 打的好的往前排,因为打席变多
也许就在这两个因素的拉扯之下,最强棒次成为了中间靠前的三四五棒。所以这一切就变
得合理许多。
在这里我想提供另一个思考方向,那就是投入部队阵形的概念。
某种程度来说,棒球有点像是回合制军旗。总共有九个回合可以投入战斗部队,而其中八
个回合的战斗序列取决于前一个回合结束的点,因而无法控制。唯一一个可以控制的序列
则是第一局。这大概是为什么棒次仍然值得研究,因为他至少可以影响1/9的战局。
而每一回合的战斗,在一无所获的情形下,最少需要投入三个部队。投入最多部队却仍一
无所得的应该是六个(三人出局+满垒)。投入越少的部队却能取得越多分,那就是越高效
率的进攻。
如果一个教练,每场比赛以得到五分为目标,他就需要思考如何在每一回合三人出局以前
,有人能够跑回本垒,而九回合里,这个事件只需要发生五次。
如果一个基本的三人高效率进攻部队阵形是:高上垒率腿哥打头阵,后面配上两个高长打
率,或者高上垒率非腿哥打头阵,后面配高打击率的飞球打者(避免双杀),再加上高打击
率滚球打者(避免打的强劲却被接杀),这样可以得到一分的话,教练就必须要尽可能的在
九个回合里让这个打序上演越多次越好。
但是得一分是无法赢球的,所以要追求大局的出现。大局如果以三分来定义好了,只需要
两个人在垒上,然后一个大棒打回所有的人。所以你可以靠不停的堆叠,作呛斯给大棒子
:
高上垒率,高打击率(contact好),大棒子,高打击率,大棒子。这样是不是就是一个大
局的五人阵形。
有没有发现,这很像一般教练前五棒的排法?
接下来你只要在九回合里尽量让这个序列进场越多次,就能得到越多的分数,确保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