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锦辉人迹罕至的棒球梦
林文兰(清华大学社会学研究所助理教授)
暌违八年重返大联盟名单的曹锦辉,在台湾棒坛和网络世界激起辩论的浪花。从十二强赛
征召与否、反省假球文化和中华职棒的劳动条件,瞬间让话题与争议又不断翻腾。
打进职棒是许多球员努力十多年的梦想。然而,幸运晋升职棒殿堂的球员却会遭遇到职涯
短暂、隐形剥削和转业受限的三大困境。
首先、台湾职棒球员的职涯平均4.6年(野手4.8年、投手4.2年),打进职棒的平均年龄
是26岁,逾半球员不到30岁就退出舞台,而职涯10年以上的球员不超过5%。
其次、台湾职棒球员被迫接受相对于各国职棒的低薪待遇、不对等的契约、欠缺健全的养
护资源、委身于不确定的雇佣关系和军事化的管理制度。
第三、既有调查指出职棒元年至21年任职的462位职棒球员退役后的出路,在四成的回收
率中向上流动占11%(18位教职、2位雇主、1位私人公司董事、1位里长),水平流动占
70%(106位各级学校、业余和职业队教练、32位城市棒球队球员、4位业务员),向下流
动占19%(35位台北市工务局、3位办公室业务)。
这项调查看不见那些现职不佳不愿回复者,倘若从近二十年的媒体报导显示出路还包括:
球探、经纪人、运动行销公司、合作金库、工友、打击练习场、水电承包工、小吃店、摆
地摊、卖卤味饮料、卖便当、卖鸡腿冻、卖房子、开餐厅、开卡车、大卖场搬运、搬家公
司……。多数退役球员走向了非棒球专业之路,虚掷了宝贵的棒球人力资源。
在《曹锦辉飙进大联盟》这本书可以清楚了解曹家如何在贫困环境中,把经济资源投注在
曹锦辉的打球之路。从花莲的阿美族部落,投入西部的棒球名校,再远赴美国实践大联盟
的梦想,在在都展现出曹锦辉过人的投打能力。发生黑象事件曾让曹锦辉于2010年9月在
板桥地方法院侦讯后面对媒体痛哭,他向球迷道歉希望大家再给他机会能够站上球场。从
中职除名后,经营卖面和烧烤生意的曹锦辉想要重返大联盟之路非常艰辛。
在这条棒球路的转弯处,选择转身离开比持续走在棒球路上要来得容易,隐身人群较不被
看见也不会招致骂声连连,更不用忍受孤独落寞、茫然未知和疲惫不堪的自主训练历程。
然而,曹锦辉却决定走向森林中那一条人迹罕至之路,不断的探索到中国、澳洲和美国的
打球机会。
唯有坚毅的信念、不懈的锻炼和绝佳的机运才可能重新踏上大联盟的投手丘,熟知棒球金
字塔的选拔和淘汰机制的人,都能够了解这种机率是多么的渺茫,而曹锦辉却做到了。再
一次重新站上红土丘的曹锦辉,会为球迷和棒坛带来什么样的震撼,这一场球赛还没有结
束。
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forum/20150711/645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