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台ICRT 在4/13 的Talk Taiwan节目
以“Searching for Taiwan’s baseball talent 寻找台湾棒球人才”为题,访问了一位
常驻亚洲(台湾)的MLB球探Adam Hislop来谈大联盟球探如何追踪跟发掘球员。
(注:Adam Hislop 的太太是台湾人,以前在美国当工程师,因为热爱棒球而找到了在堪
萨斯市皇家队的Part-time job进入这个行业,现为奥克兰运动家队驻台球探。)
重点摘录:
(非专业,有错请指正)
http://podbay.fm/show/572456881/e/1428902419?autostart=1
台湾是MLB的人才发掘重点国家,有超过12支以上的球队常驻台湾看学生与业余棒球比赛。
1. 为什么台湾对MLB来说是重要的人才发掘国家?
1974年虽有台湾球员(注:谭信民)与MLB球队签约,但被没有受到太多瞩目,直到1999年
道奇队签了陈金锋,并且成功登上大联盟。他虽然没有待得太久,但对台湾棒球却是成功
的打开通往MLB的大门,而后也有越来越多来自日韩两国的球员受到瞩目,台日韩也成为
MLB发掘球员的地点之一,更多棒球人材相继出现。
2. 台湾在70年代就已拿过小马联盟的冠军,但为何直至90年代后期才受到MLB的关注?
因为台湾棒球是19世纪末由日本引进,过去有一段很长时间,台湾棒球仅止于高中生球赛
(High School Game)的业余棒球,职业棒球在80、90年代才开始在台韩两国蓬勃发展。
3. 发掘球员的过程?
球探必须要去看很多高中球赛,这跟在美国没什么太大不同,有一点不同的是,在台湾主
要只看少数球队比赛,甚至是跟着某一队移动,因为大部分有天分的球员都集中在一些
队伍,所以要找到人材比起在美国是相对较容易的。在美国有针对美国球员的选秀机制,
但目前还没有开放到国际选秀,所以美国以外的球员则需要透过球探的亲自探掘,以自由
契约来进入MLB球团。
4. 为什么你的发掘对象会聚焦在高中年轻球员身上?
棒球是需要花长时间来精进的一项运动,因为比起其他运动,棒球非常注重在“技巧”,
所以在大联盟下还划分了几个阶级,如果能早就尽早让球员在不同阶级下发展与学习,所
以18岁左右的球员会是我们想要签约的年纪。
5. 亚洲还有其他日韩两个棒球国家,为何你特别选择台湾呢?
相较于其他两国,台湾的环境是球探最容易打入的。日本的职业棒球联盟发展非常完善,
并且日本与MLB有不挖角高中生的默契,所以要从那签下高中年轻球员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情。台湾的职业棒球则是因为球队数量,以及与美国球队签约金之间的巨大差异,年轻球
员自然会因为经济与职业发展上的考量选择前进美国。此外,台湾职业棒球过去曾经历一
些丑闻或财务问题,虽现在的环境已比往日要好,但对顶尖年轻球员的吸引力还是不足。
6. 台湾的球员发展成熟普遍非常早,这与美国是非常不同的吗?
这是否会影响到你怎样发掘、以及你如何看台湾球员的表现?
是的,越年轻的球员更是如此。在美国你可以看到几个爸爸一起教小朋友打球,一年打几
场比赛,然后再玩玩其他的运动。在台湾文化,小朋友一天可能5~6小时都在打棒球,打
棒球并不是为了趣味,“赢球”才是目的 - 为地方、为国家拿冠军,最后拿到小马联盟
的世界冠军。在美国当然也是希望赢球(特别强调不要误会在美国就不管胜负),但台
湾更注重于“团队”赢球,这影响了台湾球员的发展,这阶段的台湾球员比起美国更着重
在像是挥棒速度、力量、击球后上垒方面。对球探来说,这样的团队合作也同时意谓著较
难以辨别谁是真正未来之星,因为一些球员或许被埋没在板凳上,却可能比场上的孩子更
具有“职业潜力”,让我们对他感到兴趣;而在美国则是几乎看不到这样的情形。
7. 曾经有你们赋予高度期待的年轻球员,但成长却不符预期吗?
这在每个地方都可能发生,但在亚洲更可以看到不少这样的球员,因为整个球赛的结构,
球员打很多比赛,所以发展得早,但可能在17、18岁就已经达到“颠峰”了,加上没有
西方球员所具有的体能,成长可能就不如预期。
8. 你曾经签下哪一个球员吗?评估过程是如何的?签下之后呢?
在台湾我们签了潘志芳,我们是在他高中毕业后大学一年级时签下了他的。我们通常会从
高中就开始评估一位球员,但潘志芳在高中时并不是特别突出,也不是备受瞩目的球员。
他只有一项基本工具,就是具有很好的跑垒速度,他可以上到一垒。基本上,要签下国
际球员之前,我们还会做个人对球员的喜好优先排名,然后当我老板来的时候,再让他看
看这些我喜欢的球员。我老板来看的时候,他很喜欢潘志芳,而潘也没有其他球团在接触
,刚好也符合我们的预算(注:签约金15万美元,另有5.5万美金学费补助金),所以
就签他了。他之前有受伤开刀,但还是在小联盟继续打拼,现在正要展开春训,希望他
今年球季可以顺利。
当我们对一位球员持续关注时,我们可能会先去他的家拜访,跟家人与本人谈谈交换一下
想法。有些球员可能会透过经纪人或家人来议价,如果我们真的喜欢这位球员,我们也会
愿意提高签约金。
一位球员能不能适应美国是很重要的,但这点也是非常难预测的。通常球员都会有意愿去
美国,但到美国后可能面临到很多的挑战,包括语言、文化及食物。潘志芳在第二、三年
就有一点思乡跟语言障碍。
9. 你曾遇到其他台湾球队或联盟跟你们竞争抢人吗?
在台湾不会,韩国可能会遇到,但通常来说,台湾顶尖的年轻球员都无可避免的会到美国
打球,当然,台日韩三国都想要保有何时球员才可以出去的自主决定权,这是可以理解的
,所以之前可能就会遇到一些不愉快。以我在韩国的经验,他们会比较希望球员直接进入
他们的职业联盟;在台湾则是希望球员高中毕业才出国,而我所看到的大部分MLB球团也都
会予以尊重。
10.这些旅美球员终究会回到台湾,你怎么看?
不论这些赴美的球员最后有没有上到大联盟,他们会将在美国不一样的观念或训练方式带
回来,未来势必看到台湾棒球的改变。举例来说,从我来台湾到现在,我看到现在的职业
球队都有体能训练师(Strength and Conditioning Coaches),越来越多高中与大专球
队也都有重训室,开始做重量训练,球员较注重力量与身体强度的增加,以投手来说就较
不会做大量的投球练习。投手(应该指台湾投手)可能今天练投100球,明天再练投100球,
这在美国根本不可能看到,在台湾却很普遍,不过这现象已经有开始改变了。
11.你认为MLB未来还会持续关注亚洲棒球人才的发掘吗?
当然。台湾职业棒球正在成长当中,韩国更不用说,棒球在日本则已经是非常大规模的职
业运动了。即使每年潜力球员与签约人数多少有一些起伏,但我丝毫没有看到发掘动作缓
慢下来的趋势,只要陈伟殷持续在电视上出现,台湾就一定还会有人在打棒球啦。
感想:
感觉这位球探对台湾棒球历史跟文化非常了解,点出了一些目前台湾棒球的困境跟问题。
算了一下,从锋哥之后陆续有64位球员旅美,能登上大联盟的也只有11位,站稳或短暂站
稳的也只有王、郭、陈、倪、胡等人,少数人能上到2A、3A,大多还是在Rookie 或 1A就
上不去了,有些则回台加入CPBL,有些甚至已离开棒球圈。
近年环境虽然越来越好,但是还是落后日本一大截,跟韩国也到了前所未有的差距,虽不
能防止优秀年轻球员出去,但就如同受访的这位球探说的,近几年旅外回归潮带回了许多
新的观念、训练方式,跟国内球员的产生良性竞争。就消极面来说,带回来了新的刺激与
思维。近一点,期待过几年台湾棒球实力可以继续向上提升;远一点的话,当这些旅外回
来的球员到基层当教练以后,年轻一批球员接受的将会是美式棒球,就期望跟杀猪公say
goodbye囉。若积极面来说,增加球队、落实属地主义、把饼做大势必是未来走向以外,但
最基本的球场、硬件设备还是希望可以先完善(看澄清湖跟洲际球场那颇具艺术感的草皮
….)。
之前国际赛潘志芳被一堆乡民酸得一无是处,有些讲的真的非常难听,“废物、垃圾、去
死、诈骗奖金”都出来了,真心希望乡民在推嘘文之前多想几秒,多点同理心,想想这些
话听在球员本人耳里会是什么感受。说句鼓励的话并没有那么难,球员态度散漫、表现不
好,在合理范围内当然都可以骂可以酸,但不要连自己的格调跟水准也没了。也请记得,
这些旅外球员都是背负国人期望出去打拼,但其实他们并不欠我们什么,一起多为旅外球
员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