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好多人在讨论2004年雅典奥运中华队打不进4强的原因,
让我想起了去年的WBC,中华队也在八强中止步。
这两届的赛事,中华队都打了一场好球,
也都只差一点就可以往下一阶段迈进。
平心而论,2004年雅典奥运的CT,
的确可以被称为最强的中华队之一。
征召了旅外的三大咖~~
在3A的王建民、大联盟级的曹锦辉、旅日的张志家。
打线也有巅峰期的锋哥、四割男恰恰、陈致远、
以及兴农的三番刀、诚泰的谢佳贤。
国内的投手也是一时之选,阿福和三毛那时都在颠峰期,国内的成绩也相当不错。
潘威伦也投的很好,帮中华队拿下两胜
其他的选手,虽然奥运出赛场次较少,但几年后都在所属球队中有好的表现,
像是金莺队的陈伟殷、曾经站稳阪神队一军的林威助、
以及曾经是中职最强右投的林恩宇。
那一届最让人懊恼的,莫过于对意大利那一场被逆转,
导致教练团的调度方针大乱,被迫要用王曹来对日本抢四强的门票,
可惜最后还是在十局下被逆转。
那是第一次最有希望赢日本一军的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最接近奥运四强的一次了。
9年后,2013年的WBC,中华队再次打了一场好球。
跟前两届WBC相比,中华队的阵容要整齐许多了,也打进了八强,
一雪2009年WBC差点被韩国CALL GAME,以及输给中国的耻辱。
投手也征召了曾经在大联盟发光发热的王建民和小小郭,
虽然他们因为前几年的伤势,球威下滑,但我个人觉得当时还是有3A的水平。
同样有3A水准的小飞刀、加上前一年在日职投出生涯代表作的阳耀勋,
加上本土的王牌潘威伦、王镜铭等人,投手阵容算是不错了。
打者则有日本火腿的新星阳岱钢,3A的林哲瑄,
恰恰、锋哥的接班人大师兄、以及2012年的MVP周思齐,
新时代的捕手重砲林泓育,其他打者也是相当地出色。
虽然在预赛第三场输给韩国,还是顺利地打入八强赛。
八强赛在东京巨蛋,一样是面对地主日本队,
一路压着日本队打,还连续击出3支安打,把神之子给打退场了。
可惜中华队的中继后援抵挡不住日本队反攻,再一次在后半段被日本队逆转了。
9局上日本大胆地在两人出局盗垒是真的蛮关键的,那一球真的有判出局的空间。
可惜陈鸿文的关键直球有些失投,被井端打出追平比数的安打。
八局下,无人出局,1、3垒有人,可惜没办法再多得1分。
这是第二次最有希望赢日本一军的比赛了。
如果这场有赢,进四强的希望也就更大了。
综观这两届的比赛~~
我觉得中华队的打击比10年前进步许多了。
至少打的到对方投手的球,也能够打回分数,不再只是靠锋哥才能够大量得分了。
选球也比以前精细,甚至可以靠选到保送挤回一分。
守备的失误也少了许多,林智胜就用他的守备至少帮王建民挡掉失分的危机。
投手的分工也精细了许多,不再是只靠一两个王牌投手独撑大局。
我想这是WBC赛制安排,限制投手用球数的好处。
去年的WBC,王镜铭、林羿豪就是设定在中继,小小郭是setup man,
小飞刀是终结者。这样的分工,至少帮中华队守住预赛的两场胜利。
这两届的共通之处~~
我觉得是投手的量、质还是不够,意思是说可用之兵在关键时候会不够。
去年的WBC,没征召到陈伟殷、李振昌、罗嘉仁、郑凯文是最可惜的地方。
如果这些人有征招到的话,那就真的是一支史上最强的中华队了。
我比较困惑的是,这两届赛事,都征召了业余强投。
但这些业余强投,在奥运或WBC这种高张力的赛事中,
是否能发挥实力;或者是说他们的球威能压制各国的强打者吗?
这是有待讨论的!
我觉得跟日本队比赛,容易在比赛后半段或是延长赛被逆转,
原因大概就是中华队可以用的中继救援,数量上还是不太够。
王镜铭+郭泓志+陈鸿文~~这已经是很好的胜利方程式了,
可惜日本队从这个方程式中,打了4分。
如果去年有征召到陈伟殷的话,
搞不好教练团会想让王建民和陈伟殷投完对日本的那一比赛。
随着WBC取代了奥运棒球,成为了一级赛事。
面对未来的更高张力的比赛,中华队要努力的地方,就是提升投手的量跟质吧,
特别是中继救援这一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