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群爱棒球的孩子

楼主: superkobe (cheese pong)   2010-01-31 12:36:30
看到全台少棒正在减少的新闻
想跟大家分享一些事
如果有看到我之前的文章会知道我本来也是个球员
几个月前因缘际会下接下了一个少棒队的教练
这个少棒很特别,他们并不是单一学校
而是由几个爱棒球的孩子跟家长一起组成位于木栅的文山少棒队
球员们都来自不同的学校,一个星期只有礼拜六练球
而家长都会跟着一起来看着孩子们打球
想聊聊关于这个球队的故事
球队是由一位球员的家长担任总召,几位家长出钱出力
让孩子们可以有个机会享受棒球
球队并不是以赢球为目的,小朋友犯错教练会马上纠正
但并不会用打骂,严格说起来,本来我们就不能算是完全正统的棒球队
前几天我们办了个类似棒球营的活动
我们球队下去台东跟当地少棒队做交流切磋
地点是延平乡的桃源村桃源国小,

;Z
这个学校相当迷你
每个年级只有一班,一连三天都跟他们进行友谊赛
期间有跟他们校长聊到,他们校长相当认同我们球队成立的宗旨
他说在国外,很多少棒队都是由社区家长一起组成,这样子才会有参与感
让孩子能没有压力开心的打球,胜负反而变成了其次
不过在台湾,据我自己目前知道台北类似我们这样的少棒队只有一间
叫做"松山体育会" ,顺道一提,我们队名则是"文山社区"
比赛胜负可想而知,但我们的小朋友却完全不会有挫败感,
甚至到了最后一天,由于我们要搭乘中午的火车所以没有练球,
小朋友给我的反应居然是很失望,这点让我大吃一惊!
因为自己也是球员出生,我不能客观的说大家都跟我一样
但是,以前如果有一天原本该练球的时间教练却宣布今天休息不用练,
我的心情会是轻松愉快,而小朋友却是完全的与我相反
我才突然深刻体会到,像我们这种型态的球队才能让孩子完全的爱上棒球
该提提第二天开始,我们与红叶国小友谊赛的事
没错,就是当年让整个台湾都感到荣耀的红叶少棒
(后来红叶被翻案的事情暂且不提)

 图片是红叶国小以及球场
红叶又比我们先遇到的桃源更小了些,全校学生只有五十个
球队就占了二十五个,而且他们实力非常强,为什么这小小的地方球队如此的厉害?
我问了一下才知道,红叶的小球员有多数都是转学进来
原本红叶的学生人数是要废校的,或是合并变成某某校的校区
但是,政府不愿意看到一支能代表台湾少棒甚至是棒球的发源学校就这样结束
所以开始从外校转入选手,而给的资源几乎是台东最丰富的
国小就有体育班,完全公费包吃住,小朋友只要负责打球就好
红叶球员跟我说,寒假期间他们一星期练七天(一星期也只有七天...)
而且照三餐,晚上会开灯练习,相比之下,我们的球员根本比不上他们
说难听点,红叶的小球员用单手可能也会赢我们
但我很疑惑,这是小朋友打棒球最初的本意吗?
我的小球员看到他们投手还问我:
教练,他们的球速这么快我要怎么分辨好球跟坏球?
我回他,球在快还是会经过本垒板,不要害怕
结果他上去也是打到了,虽然不是安打,但我惊讶他能如此快的适应
我在想,如果我的球队也是每天练球,
那么小球员发现人外有人的时候,是否会有很大的挫折感,甚至对棒球失去热情
也许会觉得我也练那么辛苦,怎么跟人家差那么多?
并不是要批评红叶的这种做法,也许他们小朋友都乐在其中
可以每天打球不用唸书是多么愉快的事情
举红叶的例子是恰恰好与我们球队成了一个相反
也让我回想起当年少棒时,在球场犯错会觉得完蛋了,因为又要被教练修理
可我们并不会打骂小朋友,一方面是因为原本练习量就不足
另一方面则是我们球队本来就不是为了赢球而成立
但是小朋友自己失误一样会懊恼,上次有个邀请赛我们小朋友领先了四局
最后两局遭到福林国小逆转,而发生再见失误的小球员还因此哭了
我们小朋友不在乎胜负吗?倒也不见得
最后替一些正统球队的教练讲讲话,
桃源国小的王教练有跟我们说到,
 左二
其实大家都知道对少棒的小球员应该要让他们开心打球
可是以他们是被学校任聘,如果连着几年都没成绩该怎么跟学校交代?
试想,如果我是个员工,每年业绩都最后,老板问我怎么回事时
我也不敢回他说上班就是要开心,业绩是其次,不被开除才怪
也许是整个大环境的问题,我只是个小平民,无法也没有能力改变什么
只是我希望台湾能多点类似文山少棒这样的球队,
如果有天看到诸罗山杯的球队名称都是,
民生社区、六合夜市、三重菜寮少棒队等等类似的队伍,
那么棒球在台湾才能算是真正的国球吧
我脑中想要表达的东西很多,但书唸的不多表达能力有点问题
加上这篇文章也很长,所以走笔至此,

 这篇是我的网志,有这几天去台东的心得
有兴趣的人可以看看,相簿也有小球员许多的照片,
如果觉得冲人气就别点囉! 谢谢各位花了时间看完这篇文章~
作者: gishileh (300松德 花酒崛起)   2010-01-31 12:37:00
推自己住的地方 加油
作者: EVA96 (键盘亲卫队)   2010-01-31 12:40:00
推~
作者: bidge (耐心,不與命運追逐)   2010-01-31 12:41:00
泪推~
作者: MagicNos (咩居克)   2010-01-31 12:43:00
pust
作者: max02105 (维尼)   2010-01-31 12:43:00
少棒界有你真好T^T
作者: shinshong ( )   2010-01-31 12:44:00
真好 我小时后为什么没这种好运
作者: sodalin   2010-01-31 12:45:00
好文我推
作者: bananaskin (卖女孩的小火柴)   2010-01-31 12:46:00
我小时候也常常打棒球...但当我国小的校队教练问我要不要参加校队 我也不敢参加...因为实在太可怕了
作者: rayven (掷筊才是真正云端运算)   2010-01-31 12:50:00
小朋友需要的是"玩球"而不是"赢球",观念要从小养成,加油
作者: disc01   2010-01-31 12:53:00
太感人了~~~帮教练 小球员 还有最重要的家长拍拍手~
作者: Diemie (小D不小D,其实我是小C)   2010-01-31 12:53:00
推!
作者: v32767 (..)   2010-01-31 13:01:00
加油 !
作者: markpower   2010-01-31 13:05:00
推 这才是爱歹玩~~~~
作者: LOWJ ( 时机若对 )   2010-01-31 13:15:00
大推! 这才是让人会爱上棒球的方法阿
作者: WuAShan (是谁住在深海大凤梨里)   2010-01-31 13:20:00
push
作者: beagoodguy (我是粽王)   2010-01-31 13:28:00
看网志好感动
作者: hg787878 (30岁的人生)   2010-01-31 13:36:00
真的很有心,很棒!继续加油囉!
作者: bonboy   2010-01-31 14:14:00
继续加油!! 真的很感动~~~
作者: oclis6 (oclis)   2010-01-31 14:30:00
感动推。不过我不觉得会成为现实……唉……
作者: perusic (玻.怒吸哥)   2010-01-31 14:34:00
推文山少棒 之前去政大附近练球好像有遇到过
作者: JamesChen (James)   2010-01-31 14:46:00
推! 没错 美国人就是这样在搞得!我在美国的心得就是 你要怎么让这些观众离开球场?
作者: JamesChen (James)   2010-01-31 14:47:00
根本不可能阿! 他们自己从小打到可能高中左右然后从小爸爸带他们进场看球 对他们来说看球是生活!你要怎么让一个人放弃生活?
作者: chordate (封侯事在)   2010-01-31 14:59:00
超推,可不可以投书到报纸上...
作者: ienjan (失去天使姊姊的纽约CSI)   2010-01-31 15:13:00
作者: kkjimmy2001 (吉米酱)   2010-01-31 15:29:00
推啦~
作者: lery (Let's Go Chen52)   2010-01-31 15:30:00
加油
作者: Roshiel (Roshiel)   2010-01-31 15:39:00
推....真的是要重“快乐打球”做起啊
作者: darkviolet (阿华)   2010-01-31 15:57:00
推~~~
作者: truman168 (INVISIBLE)   2010-01-31 16:42:00
假使台湾棒球多一点这一方面的人
作者: iverson0303 (monkey)   2010-01-31 17:01:00
作者: lol23 ( lol)   2010-01-31 17:57:00
帮你推一个
作者: alista (诸神的黄昏)   2010-01-31 19:14:00
棒球振兴计画有提到增加是少棒队数,大概是用洒钱方式吧
作者: principle (principle)   2010-01-31 21:35:00
大推! 这才是让人会爱上棒球的方法阿
作者: lee1126 (星巴克男孩)   2010-01-31 23:15:00
很感动! 帮推一个!
作者: bearlee (雄)   2010-02-01 17:31:00
推~
作者: yLi (BLUE 19)   2010-02-02 00:41:00
gogogo
作者: hideo21 (CAMPIONI MILAN!!)   2010-02-02 10:14:00
支持投书!!大推~~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