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哪里棒球比较强?

楼主: ZenUp (紫色流浪猫)   2007-01-24 00:01:11
※ 引述《spaceway (起飞与降落)》之铭言:
: → Berkman:不要胡说八道 台湾棒球一百年哪有说野球是 218.166.124.178 01/23 23:08
: → Berkman:野蛮人打的球 哪一页请指出来 书就在我手 218.166.124.178 01/23 23:08
: → Berkman:边 作者跟我是好朋友 他也从来没这么说过 218.166.124.178 01/23 23:09
: 推 han1034:书上写说:国民政府来台后很多外省人因民族 218.161.6.207 01/23 23:10
: → han1034:因素而主观认为 218.161.6.207 01/23 23:11
: → han1034:当然野球一词来源并不是这样 218.161.6.207 01/23 23:12
: → Berkman:你又在胡说八道 他只是在页数第74-76页讲 218.166.124.178 01/23 23:13
: → Berkman:说外省人因文化关系所以不接触棒球 从来没 218.166.124.178 01/23 23:13
: 推 han1034:喔?你仔细看看吧 218.161.6.207 01/23 23:14
: → Berkman:说过外省人认为野球是野蛮人打的球 218.166.124.178 01/23 23:14
: → han1034:书不在手边没办法只给你看 218.161.6.207 01/23 23:14
: → han1034:指 218.161.6.207 01/23 23:15
: → Berkman:要不要我把页数74-76页整篇内容打给你看 218.166.124.178 01/23 23:16
: → Berkman:你根本就加强注解无中生有的东西 218.166.124.178 01/23 23:16
: → han1034:我很确定书中有写到这种说法 218.161.6.207 01/23 23:16
: → han1034:而且这只是说[有这样的说法] 218.161.6.207 01/23 23:17
: → han1034:我觉得没必要反应这么大 218.161.6.207 01/23 23:17
: → Berkman:因为你在胡说八道 很容易误导别人 218.166.124.178 01/23 23:18
把妹王我帮你打“台湾棒球一百年”的74-76页:
本省棒球vs.外省篮球
就像欧洲人疯足球,美国人爱棒球一般,不同运动间也存在着由族群、文化与国境所
界定出的界域。一九四八年台湾首度参加在上海举行的全国运动会,但当时上海民众
并不了解台湾人所热爱的棒球,欣赏棒、垒球比赛的观众人数常是屈指可数。如台湾
对广东的垒球赛,就有报载“门票共计出售一百多张,为垒球比赛以来最大收入”的
局面。相反地,篮球、足球赛则总是呈现人满为患的情形,看门道者多,这样的情形
在台湾也是一样,如战后初期台湾的媒体所说,“本省人的爱好棒球,一如外省人的
爱好篮球”,战后族群对运动项目的喜好可以大致如此区分,并且,战后政经资源外
省族群较占优势,棒球与篮球于是不仅具有本省与外省的分野,同时也有官方与民间
认同的差别。因此棒球往往只能在民间的自力救济中展开。
基本上,台北市是外省族群较集中的居住地,因此篮球的风行也较台湾其他地区盛行
,官方对于运动的偏好也大体与此呼应。战后租期,篮球与棒球的出发点大致是相同
的,打棒球的人必须使用在外野还有大树的新公园球场,而打篮球的人也必须忍受以
宽度不够的新公园软式网球场充当临时球场。
然而,一九四九年后,先后兴建的郑州路球场、宪四团球场已为篮球比赛提供一个改
善的空间:一九五○年宪四团球场也首见夜间灯光,台湾篮球公开在夜间比赛存此开
始。一九五一年可容纳五千多人的三军球场落成,以及此后再兴建的儿童公园体育馆
及中华体育馆,都可以看出篮球运动颇受当局的重视。但棒球呢?在五○年代之初,
台北最称头的棒球场(或许该称为大空地)仍是“新公园棒球场”及“台湾大学操场
兼棒球场”。
一九五一年台湾篮球队与棒球队同时赴菲律宾访问,篮球方面是由体育大老郝更生亲
自赴菲律宾会谈相关事宜,目标是以篮球促进中华民国与菲律宾的外交关系。而棒球
队虽也薰染部份外交色彩,但却是由菲律宾的柯蔡宗亲会邀请,经费由宗亲会与谢东
闵、谢国城等人四处张罗自理,官方对于篮球与棒球的态度由此可见。
有关当局对于篮球的重视,有时会让热中棒球的人眼红。例如,曾担任四届国手,目
前为合库经理的陈胜次便曾回忆,有一次路经三军球场,球场内喧嚣不已,他好奇前
去凑凑热闹,但眼前所见令他折服的不是高超的球技,而是球员休息时竟有牛奶可喝
。他想起自己练棒球时,有茶水喝就很高兴了,更多的时候,还只有自来水可喝,因
此唏嘘不已。
又如在南部打棒球的小孩,总喜欢穿着球衣出门炫耀,而在台北打棒球的孩子,穿着
球衣在外行走,却没有那份荣耀感,这种差别也是常常见到的。
同样的,在社会的主流论述上,棒球也未占据重要位置。因此直到台湾少棒拿下世界
冠军时,一九六九年媒体连日刊载“如何打棒球”的报导,对于棒球术语如何使用仍
然莫衷一是,可见之前的公共论述并未给予棒球足够的重视。
对于早期台湾而言,眷村村口的课难球场,聚集著外省人打篮球,正如同在空阔土地
上,操著一口日本式棒球术语的本省人在打棒球。棒球队中的共通语是闽南语,而术
语则以日语为主;而篮球队的主流语言则仍为国语。打棒球与打篮球的、说国语与说
闽南语的,于是各自形塑了不同族群的运动特质,在今日,这样的痕迹仍然依稀可辨

当然,本省╱外省、篮球╱棒球的界线并非截然二分,如同曾任国手、出身眷村的周
阿海也因为台中二中的棒球风气,而投身棒球、喜爱棒球。七○年代后,这条界线更
是完全松动,棒球沾染了国足激情、唤醒了民众对棒球的热情,打棒球成了可被期待
的人生新选择,提供了成就平民英雄的契机。因此,透过棒球为国争光的时刻,也就
是外省族群参与棒球的时候了,李宗源、赵士强、林华韦便是此时期的代表性人物。
直到此时,棒球才成为所有台湾人的共同认同。
==
子毓猫说:
其实从这些史料可以看出,棒球早在七○年代便早已是本省人中最热门的一项运动,
也普遍被本省民众认识、了解与热爱。但这项民间的运动却很少在主流媒体上占据重
要位置,以外省族群为大宗的统治者们对此项运动的关注也严重不足。直到政府斧凿
甚深,以电视广为宣传“国族主义”的红叶少棒,以及用少年职业队去参加威廉波特
夏令营所拿到的“世界冠军”,棒球作为一项好用的政治工具,才渐渐被政府部门所
重视。
不过也因为这样的过程,造成目前很多五十岁以下的球迷朋友,普遍认为台湾的棒球
之所以热门,是因为红叶少棒这种本末倒置的结果。其实仔细想想就知道了,如果棒
球对当时大部分的台湾民众来说不是一项热门且重要的运动,红叶国小为什么打的是
棒球,而非篮球、足球或台球?
作者: gg123sf (Pan)   2007-11-05 21:08:00
朝圣~~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