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peiyang (羊)》之铭言:
: 爸爸独自带孩子的时候,一转头没看到,儿子小手就往炊烟袅袅的蚊香棒给握了下去
: “哇~~~”那时我正在楼上放洗澡水,听到有别于平常的惨烈哭声,心里觉得不妙,果然爸爸带上来的时候,手已经起来大大水泡
: https://i.imgur.com/WRQOcLi.jpeg
: 最初,我是非常生气的,气了很久,觉得爸爸怎么没有看好孩子。乡下长辈倒是看很开,都说:“这样他下次就知道不能摸了”
: 的确儿子看到蚊香棒不再摸了,反而是说“怕怕”
: 一个多月过去,伤口好了,但我心里仍是追着这笔帐。
: 因为儿子很活泼好动,所以我顾几乎是全程紧盯,防止他有任何伤害,换爸爸接手时,总会有这种凸槌的情况
: “但你能保护他、不出任何意外到何时呢?”一位前辈问我
你只能用你的一辈子陪伴教育他,而你的确无法陪伴教育他的一辈子
所以你当然要好好的竭尽所能,不放过任何场合,给他机会教育
比方说他把手放在门缝门枢时你就要一直跟他讲说不行
比方说他一直去玩车门和车窗时,你就要一直制止
用讲的无效,那你就要升级你的管教方式
我们的确没办法代替他做任何决定
但是我们可以教导他原则,听天命前也要先尽人事啊
: 的确,全程紧盯禁止那个防止他又怎样,时常让我好累,但我就是怕他受伤啊!
: “每个经验都是一份礼物”前辈说
: 痛,多痛?跌倒擦伤的痛和被椅子压到的痛哪个更痛、有什么不同?这没有亲身经历是无法感受的
: 当我们说不能靠近蚊香、不能玩打火机、不能碰火时,孩子没有认识到让他好奇的事物,他们学到的是大人的恐惧,“这东西危险,我们不能靠近”。也等于限制了孩子的好奇,“这东西危险,不能对它产生好奇”
: 这年纪的小孩似懂非懂,有的孩子会遵守,有的像我儿子会一再尝试挑战,无法克制旺盛的好奇心。但其实孩子来这世界,本来就是来探索的
: “那个烫烫,不能摸”讲了百遍没用之后,有天我问他你是不是真的想摸这个(机车排气管),儿子点点头,我蹲下来,握着他的小手慢慢靠近,感受到空气温温热热的,然后快速摸了一下
: 我问烫不烫,儿子:“不烫”
: !?
你知道教育的目的吗?教育学一开始就说
如果能有不让小孩摸火,就能让他知道火是热的
如果能够有不让小孩受伤,就能让他知道这件事是危险的
那就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没想到你竟然反其道而行
真的让人挺无言的
不能说这教育方式错误,但确实是一个危险的方式
(教育学课本来真的是用摸火来举例,所以我有感而发这边的第一篇文章)
: 我又自己伸手摸了一次,真的还好耶?我小时候印象中排气管是很烫的,现在技术真的越来越好了(离题)
: 体验过摸过之后,好奇心满足了,就不再出现作势要去摸的危险动作。讲了百次,不如在安全环境下好好带他认识一次。
: 柔嫩的花瓣、光滑的叶子、仙人掌的刺;冰块的沁凉、洗澡水的温热、炉台上的炙热。让孩子不去做我们不希望他做的事是因为理解而选择不做,而不是出于大人的恐惧。
: “也许有天遇上极端气候时,摸排气管的经验可以让他知道要去哪找温度,给他一点灵感?”前辈听完这么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