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基隆2岁确诊男童42.4℃ 问5家医院难收治

楼主: ann7773631 (季世杆)   2022-05-15 12:02:41
新闻连结:https://udn.com/news/story/120940/6314225
新闻内容:
基隆市2岁林姓确诊男童13日晚上高烧42.4℃,家人送往卫生福利部基隆医院急诊,医师
诊断为病毒性脑炎,因无儿科加护病房建议转院。卫生局协助调度病床,基隆长庚医院、
台北内湖三总、台大、马偕都没有病房,最后联络到台北荣总可收治,但送北荣后仍告不
治。
林姓男童上个月刚满2岁,5月12日PCR采检阳性,13日晚间高烧不退。家人带他前往基隆
医院求诊,希望安排住院,因部基没有儿科加护病房,无法收治,询问基隆长庚医院,因
男童属重症个案,建议送往台北医学中心救治,但未能及时挽救性命。
基市府了解林姓男婴求治过程后表示,男婴13日晚间被送往部基急诊时高烧不退,体温高
达42.4℃,儿科医师判断应该是病毒性脑炎,但部基并没有儿科加护病房,建议转院。卫
生局协调转院,基隆长庚医院指若要由儿科加护病房收治,建议转送台北的医学中心。
卫生局马上询问有小儿专科跟加护病房,可以收治男婴的内湖三总、台大医院和马偕医院
,结果得到的答复都是满床。最后询问荣总,一直拜托荣总收治,因为这个小朋友的状况
真得危急,一定要送,后来荣总答应收治,通知部基联络荣总转院,北荣收治后插管急救
,仍未能救回男童性命。
心得:
6个月到6岁的区间目前没有疫苗可打
身上也没有妈妈的抗体了
真的非常希望能赶快有这个区间的孩子能打的疫苗QQ
作者: genic (路过的小细菌)   2021-05-15 12:02:00
RIP
作者: newsyho (newsyho)   2022-05-15 12:07:00
目前的经验来看重症几乎都是MIS-C,到目前的死亡儿童比起国外MIS-C落在6岁以上居多,台湾似乎都是因脑干脑炎加上肝衰竭死亡,表现高烧抽痉加上脑干失能突然不呼吸,几乎都不可逆造成神经损害,当然病患极少数
作者: Kehltzelder (I'm back ! ψ( ̄︶ ̄)ψ)   2022-05-15 12:08:00
RIP 现在病床占满了,真的很担心,重症小孩会没病床
作者: leannpalas (Let it be)   2022-05-15 12:08:00
好令人难过的新闻,RIP
作者: quiet93 (台大云嘉传真情^^ NI
恶性循环,越担心越去抢医疗资源,就是真的重症时没有床
作者: newsyho (newsyho)   2022-05-15 12:11:00
但以台湾挹注儿童重症医疗的费用,儿童重症大多数都是空床被人嫌弃,一个老人和一个儿童来电,医院一定是充满可收疗老人的床位,加上重症儿童需要儿童重症专科护理人力,国家制度设定就是赔钱货,人力平常一定压到最低,遇到疫情要把原本刚好的人力分两批到负压根本不可能,这就是台湾儿童医疗的现况,台大马偕三总都无法收疗
作者: quiet93 (台大云嘉传真情^^ NI
儿科主要是没有自费市场,现在赚钱的科都是很多自费市场
作者: newsyho (newsyho)   2022-05-15 12:15:00
有床,没有足够的儿童重症医护人力,根本也无法收疗,没疫情医院也养不起这些人力
作者: kitten631 (未知带来恐惧)   2022-05-15 12:15:00
总之就是医疗资源不足
作者: kagaya (~~)   2022-05-15 12:16:00
那儿童若遇到重症者该如何是好?
作者: Blue6 (不入流)   2022-05-15 12:16:00
医疗排挤就是这样听到好几个确诊的婴儿都是烧到39
作者: younice (cc)   2022-05-15 12:24:00
RIP
作者: hellokas (心如沚水)   2022-05-15 12:26:00
打自费$6000~$7000脑炎疫苗,有帮助吗?
作者: Hess (别闹了)   2022-05-15 12:26:00
好难过。RIP
作者: yiche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2022-05-15 12:30:00
RIP QQ
作者: litricetle (因为冬天的太阳好温暖)   2022-05-15 12:30:00
好难过…RIP
作者: g987669 (吃素一个月)   2022-05-15 12:31:00
MIS-C很少在确诊当下就出现,MIS-N不确定没有研究,不能排除一定跟COViD有关啦
作者: zip045 (felicia1214)   2022-05-15 12:32:00
也很好奇打自费脑膜炎疫苗能不能防止重症,看到这种都很好害怕
作者: misa1015 (misa)   2022-05-15 12:32:00
好难过,宝宝发烧根本就是赌 谁知何时会转重症,到时也可能来不及
作者: plans (努力~!)   2022-05-15 12:35:00
陈映庄医生脸书有说是不同病源,打脑膜炎疫苗对预防新冠脑炎理论上没明显效地
作者: lovelessless (我要开马戏团)   2022-05-15 12:36:00
愿意在台湾走儿科的医护都是天使,很难过的新闻
作者: RINPE (RIN)   2022-05-15 12:36:00
医疗资源不足了 一堆人还能护航
作者: lovelessless (我要开马戏团)   2022-05-15 12:37:00
希望重视儿科人力(其实台湾精神科的人力跟预算也很低)
作者: pensees (happy ending)   2022-05-15 12:37:00
“儿童”“负压”“加护病房”不足。就算医学中心也只有两三间而已,这种东西也很难扩充
作者: sindy1988 (转呀转)   2022-05-15 12:38:00
https://i.imgur.com/VRX0lCD.jpg指挥中心只会做漂亮的数字
作者: Blue6 (不入流)   2022-05-15 12:41:00
轻医疗 重公卫的后果
作者: ncg69438   2022-05-15 12:44:00
每天在报的空床数应该从两年前疫情开始就无法反应现实了,根本不是实际可运用的资源...
作者: truevines ( ̄ /)   2022-05-15 12:46:00
太多不需要去医院的人去挤医院了
作者: kokonoe (人不在)   2022-05-15 12:46:00
南北确诊数也有差异吧 小孩重症没办法等到南送指挥中心的统计是全国性的 无法反应南北
作者: manman0324 (太阳)   2022-05-15 12:48:00
有没有人知道为什么一开始说小孩子多轻症,可是感觉上2~3就死一个!到底为什么?有什么可能的理由?天
作者: truevines ( ̄ /)   2022-05-15 12:48:00
死了才会上新闻,轻症不会上新闻
作者: quiet93 (台大云嘉传真情^^ NI
并没有2-3天就死一个,好吗
作者: kokonoe (人不在)   2022-05-15 12:49:00
不就是感染人数一多 就有死亡数据出来 就比例上还是很低啊
作者: quiet93 (台大云嘉传真情^^ NI
以肺炎来讲,这应该是第2个大家已经很害怕了,不需要再渲染成2-3天就一个
作者: Ewhen (Ewhen)   2022-05-15 12:53:00
2~3天死一个...= =
作者: whereislove (瑞莎爆胎了)   2022-05-15 12:55:00
的确是没有2-3天就一个,但不会有人想当比例极低里的那一个,现实就是这一波最容易受害的就是儿童和老人,尤其是没疫苗可打的儿童,但儿童加护病房就是不足。
作者: ylunjay (我爱夏天:))   2022-05-15 12:56:00
这体温好可怕~
作者: maxyangXD (XD)   2022-05-15 12:57:00
所以现在只能靠运气了~
作者: luckyturtle (luckyturtle)   2022-05-15 12:59:00
不知道现在小孩整体染疫的人数是多少,好像没看过5岁以下儿童人数的统计,都是把0-10岁放一起。记得之前好像说孩童致死率约0.01%
作者: truevines ( ̄ /)   2022-05-15 13:00:00
说儿童加护病房不足,但涨健保费的时候又有其他人反对
作者: ninie403 (nini)   2022-05-15 13:00:00
好难过...R.I.P.
作者: manman0324 (太阳)   2022-05-15 13:00:00
我把孕妇确诊胎儿死亡那个也算进去了……弱弱的问,那个算吗?
作者: luckyturtle (luckyturtle)   2022-05-15 13:01:00
但这种病程的速度,真是会看了让人很难过...
作者: truevines ( ̄ /)   2022-05-15 13:01:00
又一堆轻症无症状的人挤急诊
作者: kitten631 (未知带来恐惧)   2022-05-15 13:01:00
重诊比例低,但是不幸重症无法即时得到医疗才是大家担心的
作者: jane80289 (白仔)   2022-05-15 13:01:00
想知道现在儿童病床满跟大家挤医院有关吗我以为是挤门诊 真的要收住院不是还是医师判断真的需要吗打错 挤急诊
作者: luckyturtle (luckyturtle)   2022-05-15 13:03:00
只能希望政策上分流跟PCR通道能慢慢把轻症去急诊人分离开...
作者: greensdream (放弃)   2022-05-15 13:04:00
看到真的很怕
作者: luckyturtle (luckyturtle)   2022-05-15 13:04:00
全部挤一起,医护很辛苦,又会占掉资源
作者: cheesemi (-Mimis- Free)   2022-05-15 13:05:00
77楼,是有听说会调派门诊人力到急诊支援,所以门诊也是吃紧的
作者: maxyangXD (XD)   2022-05-15 13:07:00
这案例是重症床满不收吧,卫生局直接联络,跟挤急症应该没关系
作者: greensdream (放弃)   2022-05-15 13:07:00
其实我带孩子门诊,也是有碰到发烧几天但是不肯快筛硬要去诊间的家长,一直跳针坚持孩子不可能确诊所以不愿意快筛,最后硬进诊间,诊间护理师真的少很多,看得出来人力真的不足。
作者: whereislove (瑞莎爆胎了)   2022-05-15 13:08:00
我也想知道满床和大家挤急诊的关联是?
作者: cheeeers (风和日丽)   2022-05-15 13:08:00
跟挤急诊没关系+1,看新闻是病房满床
作者: wcws (...)   2022-05-15 13:09:00
R.I.P,好险我家2M小婴儿确诊已退烧…
作者: greensdream (放弃)   2022-05-15 13:09:00
而且去急诊也不太可能没需求就收住院。
作者: whereislove (瑞莎爆胎了)   2022-05-15 13:09:00
我还蛮赞成涨健保费的,但这问题也不是光涨健保费就可以解决的。
作者: akane5499 (Angel)   2022-05-15 13:11:00
认真问 如果这位孩子即时治疗可否免于死亡?
作者: whereislove (瑞莎爆胎了)   2022-05-15 13:11:00
大家就多祈祷吧
作者: greensdream (放弃)   2022-05-15 13:12:00
楼上,下一篇回文有回答
作者: Dasiqwai (DasDas)   2022-05-15 13:12:00
跟77楼同问题一般急诊的也要经医师判断才能送儿科加护病房吧?
作者: iill0909 (iill0909)   2022-05-15 13:12:00
脑炎很难
作者: cheesemi (-Mimis- Free)   2022-05-15 13:13:00
涨保费还是有差,看看100 vs 180元的疫苗就知道…
作者: mooto (退出会比较好, 就退出)   2022-05-15 13:13:00
病毒性脑炎 多为支持性疗法 所以很难脑炎就是因为难搞 才会有那么多疫苗 过去病毒性脑炎比较严重的是肠病毒 所以肠病毒才会这么积极开发疫苗covid没有婴幼儿疫苗 这个问题其实可能很大条
作者: quiet93 (台大云嘉传真情^^ NI
每天的报表都有累积确诊人数,中重症人数,死亡人数
作者: xheath (heath)   2022-05-15 13:16:00
42.4 即使大人也撑不了多久更何况2岁
作者: swatchcat (~( ̄▽ ̄)~)   2022-05-15 13:16:00
是台湾长久以来就养成:小病跑医院,不怎么样的病也都会希望住院(尤其婴幼儿)没疫情时没差,疫情来了就会严重排挤真的需要住院的资源。
作者: Kehltzelder (I'm back ! ψ( ̄︶ ̄)ψ)   2022-05-15 13:16:00
没有2-3天就死一个好吗,这新闻一出来,家长们都够紧张的了,为何还有人要讲这种没实证的话。
作者: mooto (退出会比较好, 就退出)   2022-05-15 13:16:00
这个问题就不是小病的问题 儿科加护病房很少阿
作者: akane5499 (Angel)   2022-05-15 13:17:00
儿童急性脑炎似乎是久死一生的情况 所以说这个孩子即使即时住院可能也很难
作者: icevenus (才不告诉逆勒~)   2022-05-15 13:17:00
这案例跟挤急诊根本没有关系,不晓得为什么要这样说,实际上就是开放太快,病人需求量上来,但小病人的医疗资源没有上来。当然,医疗资源不是短期就能补足,会有疑问的就是为什么放这么快,也没有收缩调节的动作
作者: mooto (退出会比较好, 就退出)   2022-05-15 13:18:00
对 幼儿急症就不是挤急诊的问题 别再讲惹
作者: icevenus (才不告诉逆勒~)   2022-05-15 13:18:00
住院与否是医师评估后的决定,为什么满床又变成病人的问题了呢
作者: manman0324 (太阳)   2022-05-15 13:19:00
想知道不是有绿色通道了吗?还是没有办法处理紧急的情况吗?如果病床真的满了,那绿色通道是不是也没用?
作者: icevenus (才不告诉逆勒~)   2022-05-15 13:19:00
我不赞成小病痛就去大医院,但这个案例跟不良就医习惯没有关系啊
作者: quiet93 (台大云嘉传真情^^ NI
5/12的数据,9岁以下小孩,累积中症重症人数是13人
作者: skoqqq (猫胖)   2022-05-15 13:19:00
好难过又好无力
作者: nanaling (˙娜娜˙吵翻天啦!吵翻A)   2022-05-15 13:19:00
不知道联络这几家医院花了多少时间。 看标题差点直觉以为是被送来送去都拒收。
作者: Kehltzelder (I'm back ! ψ( ̄︶ ̄)ψ)   2022-05-15 13:21:00
每个人对开放进度感受不一,但希望幼儿重症这部份,能再改善,毕竟,比起老人,0到6岁的儿童完全没有疫苗可以保护。
作者: quiet93 (台大云嘉传真情^^ NI
6-11的疫苗都打心安而已(利弊相当而已)不用觉得6岁以下的疫苗会更有效果
作者: manman0324 (太阳)   2022-05-15 13:23:00
同意楼上……老人可以选择要打不打,孩子们则是完全没有选择
作者: Ewhen (Ewhen)   2022-05-15 13:23:00
幼儿的疫苗真的很难做啊,好奇去查了肠病毒疫苗,2003年开始到现在看看花了多久时间QQ
作者: jocelyne24   2022-05-15 13:23:00
内文不能讲“不能即时挽救”,弥漫性脑炎死亡率
作者: maxyangXD (XD)   2022-05-15 13:23:00
但病毒性脑炎送医至少可以先降脑压,增加存活机率,但是打这么多电话询问,又加转送路程,真的九死一生
作者: pensees (happy ending)   2022-05-15 13:23:00
这个案例跟就医习惯不良无关啊。就是加护病房不够
作者: jocelyne24   2022-05-15 13:24:00
本来就很高 就是还是尽量不要染病 因为已经很多
作者: eric20 (艾力克)   2022-05-15 13:24:00
计划外的开放让医疗量能短时间调整不及啊,真的躲不掉的话也希望撑到晚一点再中XD
作者: jocelyne24   2022-05-15 13:25:00
家长觉得全家赶快得一得省事
作者: eric20 (艾力克)   2022-05-15 13:26:00
我自己小四脑膜炎都住院2个月休了一学期,痛到自己撞墙一把一把抓头发,2岁真的难以想像
作者: mooto (退出会比较好, 就退出)   2022-05-15 13:26:00
对 如果covid会造成脑炎 家长真的不能放松
作者: Kehltzelder (I'm back ! ψ( ̄︶ ̄)ψ)   2022-05-15 13:26:00
可是连选择都没有的时候,是要家长怎么办?
作者: whereislove (瑞莎爆胎了)   2022-05-15 13:27:00
有些人的话真的是连反驳都懒了
作者: hellokas (心如沚水)   2022-05-15 13:27:00
日本脑炎有疫苗,流行性脑炎有疫苗,肺炎引起脑炎,只剩尽力?
作者: whereislove (瑞莎爆胎了)   2022-05-15 13:28:00
不管6岁以下真的有疫苗了有没有效果,现在6岁以下就是“没有选择”只能求神拜佛。
作者: pensees (happy ending)   2022-05-15 13:28:00
儿童加护病房不够是千古问题。因为平常占床率太低
作者: jocelyne24   2022-05-15 13:29:00
你怎么知道署基没有先给降脑压治疗呢?
作者: quiet93 (台大云嘉传真情^^ NI
有选择阿,真的这两三个月去住山上,不要跟人来往
作者: yylane (蔡小猪的妈)   2022-05-15 13:29:00
看事实数据不要感觉感觉好吗
作者: whereislove (瑞莎爆胎了)   2022-05-15 13:30:00
6岁以下的疫苗根本还没开发出来,会不会有效谁有把握?
作者: misshapes (我想养一只乔巴)   2022-05-15 13:30:00
有绿色通道但病床数不够也没用啊 就像中央只会下令加开筛检站 后端量能不足前面一直开有什么用
作者: quiet93 (台大云嘉传真情^^ NI
有没有效果是跟副作用比有效果也有副作用,都是比例而已
作者: whereislove (瑞莎爆胎了)   2022-05-15 13:31:00
大家看到了吗?赶快团体到山上住上2-3个月。
作者: Kehltzelder (I'm back ! ψ( ̄︶ ̄)ψ)   2022-05-15 13:31:00
这年代的小孩,真的是可怜
作者: quiet93 (台大云嘉传真情^^ NI
有很低比例的重症效果,难道就没有很低比例的副作用吗
作者: jocelyne24   2022-05-15 13:31:00
大规模医学中心本来就集中在大都市 平常转院本来
作者: Kehltzelder (I'm back ! ψ( ̄︶ ̄)ψ)   2022-05-15 13:32:00
戴口罩,还要担心重症,怕生病
作者: quiet93 (台大云嘉传真情^^ NI
不就是过度渲染副作用,台湾的疫苗施打率才会不能再往上
作者: jocelyne24   2022-05-15 13:32:00
也就是漫漫长路
作者: pensees (happy ending)   2022-05-15 13:33:00
台湾老人疫苗施打率,八成。先进国家数一数二低的
作者: almo527 (苇)   2022-05-15 13:33:00
又是一个心痛的新闻...回头查了,看起来绿色通道有点用,但实际上或许还是直接去有儿童加护病房的绿色通道比较妥当
作者: icevenus (才不告诉逆勒~)   2022-05-15 13:34:00
不需要抽换概念吧,柯讲的对象是有疫苗打的除非住山上,不然恐怕还是要打。怎么换成连选择都没有的幼童
作者: jocelyne24   2022-05-15 13:34:00
肠病毒多久了 最近才好不容易有疫苗要出来
作者: quiet93 (台大云嘉传真情^^ NI
一样的概念,他的意思是你不想中就是只能这样那些不打的,不就是觉得自己不会中
作者: jocelyne24   2022-05-15 13:35:00
以前年代小孩夭折率更高 因为什么疫苗都没有
作者: quiet93 (台大云嘉传真情^^ NI
想要积极让自己不要感染,不就是这样做,不然勒
作者: nanaling (˙娜娜˙吵翻天啦!吵翻A)   2022-05-15 13:36:00
推Joyce
作者: iill0909 (iill0909)   2022-05-15 13:36:00
基隆好像没有儿加?!基隆长庚也建议转医学中心
作者: almo527 (苇)   2022-05-15 13:37:00
台湾疫苗施打率真的是很低,以先进国家来看其实很丢人,就是个显著的忧患。紧接而来的就是死亡率也会开始飙
作者: nanaling (˙娜娜˙吵翻天啦!吵翻A)   2022-05-15 13:37:00
看这个新闻只觉得城乡差距很残忍
作者: Kehltzelder (I'm back ! ψ( ̄︶ ̄)ψ)   2022-05-15 13:39:00
为何老人施打率低有太多原因了,所以现在重症死亡率高也是老人阿
作者: quiet93 (台大云嘉传真情^^ NI
老人不管打不打死亡率都很高啦,只有高,跟非常高的差别
作者: manman0324 (太阳)   2022-05-15 13:41:00
不能一开始医院内互相知道那间医院有儿童加护病房吗?就变公开即使更新的讯息,一家一家问真的会占去太多时间。
作者: quiet93 (台大云嘉传真情^^ NI
最大原因就是社区感染时间少,只要没有感染,大家就不想打疫苗
作者: icevenus (才不告诉逆勒~)   2022-05-15 13:41:00
这例除非住在北荣旁边第一时间送有床的北荣,不然住在北市也是一样
作者: focusjj101 (ocean)   2022-05-15 13:43:00
目前台湾0-10岁约六万多人确诊,死亡的加上这一例只有2例,不到万分之一
作者: Kehltzelder (I'm back ! ψ( ̄︶ ̄)ψ)   2022-05-15 13:44:00
找的医中都是有儿科重症病房,重点在满床阿
作者: goodgril (Leanne)   2022-05-15 13:44:00
好难过
作者: manman0324 (太阳)   2022-05-15 13:45:00
那如果直接急诊先投药?会不会来得及?还是真的没办法了
作者: icevenus (才不告诉逆勒~)   2022-05-15 13:46:00
这案例跟打疫苗没关系吧...
作者: pensees (happy ending)   2022-05-15 13:46:00
不只是加护病房,新冠还要“负压”,所以更难所以很多医师都说要下调传染病等级
作者: mooto (退出会比较好, 就退出)   2022-05-15 13:47:00
隔壁有医生是说病毒性脑炎只能祈祷......
作者: Kehltzelder (I'm back ! ψ( ̄︶ ̄)ψ)   2022-05-15 13:48:00
一堆人在电视上说疫苗不好,怎样又怎样,一出现疫苗副作用就大肆报导,把大家都吓的不要不要的,是要怎么拉高疫苗接种率
作者: pensees (happy ending)   2022-05-15 13:48:00
坦白说,这个案例,就算没死亡,也是会脑伤
作者: icevenus (才不告诉逆勒~)   2022-05-15 13:49:00
我是相信署基已尽力给能给的,也尽力转送,多处满床也是尽力去找,只是结果仍然遗憾
作者: pensees (happy ending)   2022-05-15 13:49:00
变成严重CP,不知道对家属哪条路会比较好
作者: akane5499 (Angel)   2022-05-15 13:50:00
总之 就是儿童重症率低 但一旦重症就很难救?
作者: nanaling (˙娜娜˙吵翻天啦!吵翻A)   2022-05-15 13:50:00
其他医院一般急诊能做的处置我相信部基也做了吧?
作者: pensees (happy ending)   2022-05-15 13:51:00
变成脑炎就非死即伤。那如果是肺炎就有得救
作者: manman0324 (太阳)   2022-05-15 13:51:00
如果儿童加护病房几乎满床,是不是代表中重症比例高??不然没有疫情之前,儿童病床其实很少满床的…… 之前宝宝需要住院,在医学中心也是几乎能立刻住院。
作者: focusjj101 (ocean)   2022-05-15 13:53:00
作者: pensees (happy ending)   2022-05-15 13:54:00
中重症机率。50岁是一个分水岭
作者: focusjj101 (ocean)   2022-05-15 13:55:00
50岁以上死亡率真的比小孩高多了
作者: mooto (退出会比较好, 就退出)   2022-05-15 13:55:00
不过 都已经是共存的现在 如果病床真的不够 真的有需要负压空出来才收治吗? 以前SARS挡不住才需要不是?
作者: violing0218 (( ̄▽ ̄")>)   2022-05-15 13:56:00
数据看要怎么表示,可以依想要让人误会的方向表的,数字只是数字,如果年龄切0-5/ 5-10 你看看死亡率有多少,光新闻就好几起
作者: mirrorhide (Mirror)   2022-05-15 13:56:00
儿童加护病房不会只有新冠患者,一定有其他本来就需要住院的病童,这是疫情下必经的无奈。
作者: icevenus (才不告诉逆勒~)   2022-05-15 13:57:00
pensees大是说落不需要负压,那能收治的病床会多一些吗?不晓得有没有理解错误
作者: focusjj101 (ocean)   2022-05-15 13:57:00
楼上,目前0-9岁加上这例就只有2个死亡,死亡率是会高多少......
作者: icevenus (才不告诉逆勒~)   2022-05-15 13:58:00
*若
作者: mooto (退出会比较好, 就退出)   2022-05-15 13:59:00
你如果是切成0-3岁那数字就差很多了......
作者: pensees (happy ending)   2022-05-15 14:01:00
除非单独一间新冠加护病房,如果没负压,很可能整间院内感染,更别提加护病房是本来就很严重的病人了
作者: focusjj101 (ocean)   2022-05-15 14:02:00
主要是现在有任何新冠案例新闻都会报,如果以前新闻
作者: violing0218 (( ̄▽ ̄")>)   2022-05-15 14:02:00
要先知道0-5 岁几人确诊, 死2个。如果拉0-2岁确诊人数,死亡2个2岁的,死亡率会多高不知道,因为数据不
作者: balah (N)   2022-05-15 14:03:00
推focus大
作者: seou (~课长~)   2022-05-15 14:03:00
https://reurl.cc/3oeLDl看看没同理心的键盘医生怎么说
作者: pensees (happy ending)   2022-05-15 14:04:00
同意,如果把儿童感染死亡的病例爆出来,大家绝对吓到每天跑急诊
作者: focusjj101 (ocean)   2022-05-15 14:04:00
要不要干脆算2岁儿童死亡率算了...医学不是这样算的,
作者: manman0324 (太阳)   2022-05-15 14:05:00
如果是切0~3,分母变小,应该会蛮吓人的
作者: suction (suctionunit)   2022-05-15 14:06:00
就算有这种案例 对我来说也是正常过生活(依然勤洗手戴口
作者: nanaling (˙娜娜˙吵翻天啦!吵翻A)   2022-05-15 14:06:00
推荐盘医生XDD
作者: icevenus (才不告诉逆勒~)   2022-05-15 14:06:00
好奇的是下调传染病等级
作者: mooto (退出会比较好, 就退出)   2022-05-15 14:06:00
不然是怎么算 本来这个病征在不同的年龄表现就有差
作者: suction (suctionunit)   2022-05-15 14:07:00
如果能够长期关在家 也可以自己这样做 如果都做不到 我不知道要多那么多担心可以有什么用处
作者: mooto (退出会比较好, 就退出)   2022-05-15 14:07:00
分成10岁一个level只是方便人类管理而已 你觉得很自然是因
作者: nanaling (˙娜娜˙吵翻天啦!吵翻A)   2022-05-15 14:07:00
但分母越小的同时反应真实状况的意义也越小
作者: cityfish (城市鱼)   2022-05-15 14:07:00
PICU本来床数就很少平常也几乎住不满
作者: violing0218 (( ̄▽ ̄")>)   2022-05-15 14:07:00
我觉得每个年龄算有什么问题,切细一点数据比较清楚,列表。问题就全部混在一起,呼弄人
作者: Kehltzelder (I'm back ! ψ( ̄︶ ̄)ψ)   2022-05-15 14:08:00
他只是讲的很实话阿,急诊真的是医治快死的人,我妹的3岁女儿额头撞到楼梯约4cm的伤口,一直流血,送急诊也是等了2hr才有医生来帮他缝伤口。因为不严重
作者: manman0324 (太阳)   2022-05-15 14:08:00
不知道医学怎么算,但是身为3岁以下宝宝的妈妈,真的会很想知道比例,这里有统计高手可以算吗?
作者: pensees (happy ending)   2022-05-15 14:08:00
干脆算2岁死亡率。然后1岁以下死亡0,所以最安全?
作者: focusjj101 (ocean)   2022-05-15 14:08:00
只是刚好这两例都是两岁,不代表2岁新冠死亡率特别高
作者: iill0909 (iill0909)   2022-05-15 14:10:00
不太懂,政黑文没同理心的键盘医生跟这篇的关联是什么
作者: violing0218 (( ̄▽ ̄")>)   2022-05-15 14:10:00
慢慢累积数据,路还很长,之后解禁的话 ,但想看清楚原始数据,不是做过的表面数据
作者: mooto (退出会比较好, 就退出)   2022-05-15 14:10:00
@manman0324 你知道这个 意义不大 除非你会因为多1%的死亡
作者: manman0324 (太阳)   2022-05-15 14:11:00
分母小还是可以用统计的方式放大分母来推论,会比跟9岁以下算在一起还准确一些。
作者: mooto (退出会比较好, 就退出)   2022-05-15 14:11:00
率就躲到山上去 现在讲要注意婴幼儿不是要造成大家恐慌
作者: njrmp (面对心魔)   2022-05-15 14:11:00
我想起施景中医师之前的警告 放宽收治标准 就会让更需要的产妇 没病床大家都不想当那万分之一 但 唉。 QAQ
作者: nanaling (˙娜娜˙吵翻天啦!吵翻A)   2022-05-15 14:11:00
如果先入为主觉得数据都是做过的那也没什么好参考了
作者: mooto (退出会比较好, 就退出)   2022-05-15 14:12:00
不过 能不能切细一点是可以讨论的
作者: mirrorhide (Mirror)   2022-05-15 14:12:00
所以统计时单独把两岁拉出来有什么统计上的意义吗?让其他儿童年龄层可以是0%?
作者: focusjj101 (ocean)   2022-05-15 14:12:00
P大说的没错,刚好两例都是两岁,所以0-1,3-9岁零死亡超安全???
作者: suction (suctionunit)   2022-05-15 14:13:00
如果切细一点 两岁真的好危险 那现在家长打算怎么办?全家请假在家吗?还不是一样过现在的生活…
作者: manman0324 (太阳)   2022-05-15 14:13:00
这样做可以多提醒那个族群的父母?
作者: icevenus (才不告诉逆勒~)   2022-05-15 14:13:00
对普罗大众目前确实只能做自己能做的,然后自主应变XD
作者: mirrorhide (Mirror)   2022-05-15 14:13:00
数据都医师传上去的,讲做数据是怀疑台湾的医师都做假资料吗?
作者: pensees (happy ending)   2022-05-15 14:13:00
这两个死亡案例反而不会让我更担心,因为都是防不胜防的病毒性脑炎,也没什么能做的,就是命吧
作者: mooto (退出会比较好, 就退出)   2022-05-15 14:14:00
其实.......0-1这个数字也不一定就没意义 因为吃的跟照护的
作者: mirrorhide (Mirror)   2022-05-15 14:15:00
提醒什么?难道目前该年龄层是死亡0%的就不用注意了吗?
作者: mooto (退出会比较好, 就退出)   2022-05-15 14:15:00
方法就真的不一样 医学本来就是基于归纳的
作者: njrmp (面对心魔)   2022-05-15 14:15:00
说两三天就死一个小孩的是 嫌大家还不够恐慌吗?
作者: suction (suctionunit)   2022-05-15 14:16:00
这跟之前吵着要covid19发烧卫教好像喔 怎么做怎么判断都差不多那些原则 没有看到自己想看到的就变成别人不尽责
作者: manman0324 (太阳)   2022-05-15 14:17:00
统计方式不同 真的可以影响结果跟带出来的研究意义就看研究者要选哪一种方式
作者: mirrorhide (Mirror)   2022-05-15 14:18:00
真的都是命,老公说隔壁部门有人在家吃臭臭锅被鸭血噎死,当时家里没人,等发现送医已经来不及就死了,总有超出人类努力也做不到的事,亚东医院院长都说了,这病毒超越科学极限。
作者: justwantgo (....)   2022-05-15 14:19:00
只看数据数字不带感情其实就没那么可怕
作者: icevenus (才不告诉逆勒~)   2022-05-15 14:20:00
不是假资料,只是数据呈现方式的差异目前资料呈现是0-9一类,而资料要怎么分类也是看需求
作者: manman0324 (太阳)   2022-05-15 14:20:00
每天晚上洗奶瓶都觉得自己好幸运,又相安无事的过了一天。
作者: hsiung120022 (小镁)   2022-05-15 14:21:00
真的好难过
作者: manman0324 (太阳)   2022-05-15 14:22:00
一方面又希望宝宝能一夕长大,抵抗病毒,可是怎么可能。
作者: mirrorhide (Mirror)   2022-05-15 14:22:00
那现在这个方式有什么问题吗?这就很常见的年龄划分
作者: manman0324 (太阳)   2022-05-15 14:23:00
不是现在画分有问题,而是统计数据本来就可以经过处理,带出更多其他意义,想知道更多也不行吗?
作者: mooto (退出会比较好, 就退出)   2022-05-15 14:24:00
其实我们工程界有一个理论叫浴缸曲线 讲白话一点就是你买手机 一开箱就坏掉的机率比较高 没坏就可以用很久当然人体不是机器 我只是要说 统计不是你们想的那样
作者: nanaling (˙娜娜˙吵翻天啦!吵翻A)   2022-05-15 14:24:00
儿科的次专科, 以年龄划分的只有<1m 新生儿科,还有青少年科。 我们觉得每个年纪不同,但也许需要的医疗资料没那么不同,儿科医生都懂。 还是要看症状而不是纠结年龄
作者: pensees (happy ending)   2022-05-15 14:25:00
刚刚罗一钧说了。北部新冠儿童ICU总共“6”张床
作者: violing0218 (( ̄▽ ̄")>)   2022-05-15 14:25:00
一直讲医学归纳,根本没人规定数据怎么切,只看分析的人想往那带风向,只有原始数据才是真的这资料不就切0-4岁
作者: mooto (退出会比较好, 就退出)   2022-05-15 14:25:00
当然是不能只纠结在年龄 但现在医疗资源就不够阿 XD
作者: violing0218 (( ̄▽ ̄")>)   2022-05-15 14:26:00

作者: petitebabe (petite)   2022-05-15 14:27:00
6张床……..
作者: manman0324 (太阳)   2022-05-15 14:28:00
一个妈妈想知道自己宝宝年龄层的孩子中重症比例也被说成带风向??
作者: nanaling (˙娜娜˙吵翻天啦!吵翻A)   2022-05-15 14:28:00
假设医疗资源不够,那有跟切年龄有什么关联? 难道就全部保留给2岁?
作者: mooto (退出会比较好, 就退出)   2022-05-15 14:28:00
反过来说 你说要看症状 倒是跟我说要看什么症状
作者: Kehltzelder (I'm back ! ψ( ̄︶ ̄)ψ)   2022-05-15 14:29:00
统计资料做得再多,还是会有人觉得他看不到他想要看的
作者: manman0324 (太阳)   2022-05-15 14:29:00
什么叫原始数据?0~9这个也是人为设计的区间不是吗?
作者: violing0218 (( ̄▽ ̄")>)   2022-05-15 14:29:00
我只想知道各年龄的感染 跟致死率,不想知道每10岁的
作者: suction (suctionunit)   2022-05-15 14:30:00
知道跟不知道的生活方式会不同吗?套一句这种案例大家爱讲的 发生在自己身上就是100% 那干脆就当作一定会重症这样防疫可能会最安心吧
作者: mooto (退出会比较好, 就退出)   2022-05-15 14:30:00
其实并没有要针对统计资料的区间去吹毛求疵 我只是要说年龄划分并不是就一定没有医学意义@suction 你要宣扬你的圣母观念可以 但我不会听 XDD
作者: Ewhen (Ewhen)   2022-05-15 14:31:00
想知道就自己去查资料数据做统计啊
作者: nanaling (˙娜娜˙吵翻天啦!吵翻A)   2022-05-15 14:32:00
看什么症状? 小儿有心脏科胸腔科感染科etc 给医生处理呀!难道1岁肺炎和3岁肺炎需要不同的医生和资源吗?
作者: manman0324 (太阳)   2022-05-15 14:33:00
说没有意义的人,请提出医学跟科学的理论,证明为什么缩小没有意义。而不是只凭一句没有意义跟不会改变生活来带过。你没有意义不代表别人没有意义。
作者: nanaling (˙娜娜˙吵翻天啦!吵翻A)   2022-05-15 14:34:00
觉得分成一岁一岁有意义的人可以提出医学和科学理论证明吗?上面那些次专科的分类可不是我随便编的
作者: njrmp (面对心魔)   2022-05-15 14:35:00
统计资料做得再多,还是会有人觉得他看不到他想要看的 +1
作者: mirrorhide (Mirror)   2022-05-15 14:35:00
你想知道,这理由在别人的统计里很重要吗???
作者: mooto (退出会比较好, 就退出)   2022-05-15 14:36:00
你自己都说了 就有按照年龄分 还在那边没意义 XD
作者: nanaling (˙娜娜˙吵翻天啦!吵翻A)   2022-05-15 14:36:00
什么都要别人正面别人提供,又只想听自己相信的解读,那最好的方式是自己找资料证实自己的观点吧?
作者: violing0218 (( ̄▽ ̄")>)   2022-05-15 14:36:00
我只是希望大家认真防疫,因为很多人 完全觉得是轻症,或误解数据,某板还有一篇说去染疫赚钱...我会做好自己的防疫,但是每个人都很重要,一个人努力是不够的。我很担心自己的小孩
作者: manman0324 (太阳)   2022-05-15 14:38:00
统计上三岁以下、到三岁~九岁的中重症比例实际上就是不同。你要一起写没有不对,我就问人家要分开看哪里不对。
作者: pocky0o0 (黑眼圈)   2022-05-15 14:38:00
天啊不要再吵起来了啦QQ 统计的应用本来就有很多先决条件,要清楚认知不要被数字牵着鼻子走。不幸逝世的每个案例都还有很多背景资料一般民众不清楚,只看数字可以自己解读成很多故事,吵数字没有太大意义,拟清楚自家的对策比较重要
作者: nanaling (˙娜娜˙吵翻天啦!吵翻A)   2022-05-15 14:38:00
我知道mo 大没有要求一岁一岁分
作者: mooto (退出会比较好, 就退出)   2022-05-15 14:38:00
医学领域本来就是经验法则跟资源调配的结果
作者: mirrorhide (Mirror)   2022-05-15 14:38:00
国外已经高峰过的国家,谁会单独拉两岁出来统计?都嘛是一个区间的年龄层
作者: mooto (退出会比较好, 就退出)   2022-05-15 14:40:00
不是阿 2岁死亡率是pensees提出来的反论 又不是我们提的...
作者: nanaling (˙娜娜˙吵翻天啦!吵翻A)   2022-05-15 14:40:00
一个数字各自解读, 想想自己怎么应用比较实际+1
作者: pobby920 (ann_pig)   2022-05-15 14:41:00
新加坡真的很强
作者: mooto (退出会比较好, 就退出)   2022-05-15 14:41:00
回归正题 现在的现实就是儿科ICU床很少 大家有小小孩就多
作者: violing0218 (( ̄▽ ̄")>)   2022-05-15 14:41:00
反正文字对话可能有误解,大家都很担心孩子,出发点是一样的,都是为了孩子。
作者: manman0324 (太阳)   2022-05-15 14:44:00
妈宝版为什么规定3岁以下的儿童,而不是限定0~9岁。就是因为其中的差距太大了不是吗?
作者: mirrorhide (Mirror)   2022-05-15 14:45:00
因为留言混在一起了啦
作者: manman0324 (太阳)   2022-05-15 14:45:00
3岁以下父母会看会关注的。跟9岁以下父母会关注的,是截然不同的。只是想表达这个而已。
作者: whereislove (瑞莎爆胎了)   2022-05-15 14:46:00
好烦喔!每次某一批人一出现推文就会歪楼。大家就自求多福 多烧香拜佛
作者: mirrorhide (Mirror)   2022-05-15 14:46:00
你去问妈宝版创版的为什么要切三岁不切两岁,切两岁的意义有这么多
作者: manman0324 (太阳)   2022-05-15 14:47:00
没有人说统计数据要切2岁跟3岁。这是你自己说的。
作者: huilain (南西)   2022-05-15 14:48:00
歪楼又怎样?不就公共论坛开放讨论,这么烦就不要逛PTT啊
作者: manman0324 (太阳)   2022-05-15 14:49:00
但是我一岁的宝宝我什么要跟9岁的孩子一起看?6岁以上可以打疫苗? 为什么不切6岁以下不能打疫苗跟6岁以上~12岁。
作者: almo527 (苇)   2022-05-15 14:49:00
不知道吵统计表的区间意义在哪里。回归现实现在未满6岁就是没疫苗可以打。家长能做的就是认真防疫,戴口罩勤洗手,会接触到宝宝的三剂打好打满
作者: cityfish (城市鱼)   2022-05-15 14:49:00
0-3岁跟4-9岁的家长关注的话题不一样,但在临床上治疗方式就只有切分出新生儿科 跟一般儿童心脏科、感染科这些,如果并发脑炎治疗方式更是没有不同….
作者: manman0324 (太阳)   2022-05-15 14:50:00
能不能打疫苗的年龄本来就是一个分水岭,我什么把不能打的年龄跟可以打疫苗的年龄放在一起看?
作者: huilain (南西)   2022-05-15 14:50:00
真的这么在意统计,就自己去找资料研究自己想看的数据,可能就会安心点吧!
作者: mirrorhide (Mirror)   2022-05-15 14:50:00
所以现在的资料为什么不能这样切?因为你许愿吗?
作者: cmuboy (1234567)   2022-05-15 14:51:00
疫苗打到几岁,那是疫苗公司作人体试验的设计......
作者: cityfish (城市鱼)   2022-05-15 14:51:00
楼上可以看一下黄琮宁的影片有提到,6-11有无打疫苗的染病率其实并没有差太多…
作者: manman0324 (太阳)   2022-05-15 14:51:00
如果切0~6、6~12不是更有意义吗?这样子的分析叫没有意义吗?
作者: mirrorhide (Mirror)   2022-05-15 14:52:00
有没有打疫苗会另外再拉出来统计,每天中重症那张表都有
作者: nanaling (˙娜娜˙吵翻天啦!吵翻A)   2022-05-15 14:52:00
推cityfish.
作者: cmuboy (1234567)   2022-05-15 14:52:00
这边切儿童主要死亡原因是切1-5岁
作者: suction (suctionunit)   2022-05-15 14:53:00
己愿他力
作者: whereislove (瑞莎爆胎了)   2022-05-15 14:53:00
你觉腹得我为什么要觉得烦你也可以不要回啊!
作者: manman0324 (太阳)   2022-05-15 14:54:00
是怕数据难看吧!
作者: whereislove (瑞莎爆胎了)   2022-05-15 14:54:00
歪楼就是很烦 啦啦啦
作者: mooto (退出会比较好, 就退出)   2022-05-15 14:54:00
其实, 都电脑化的现代了, 要办到这个事情不难, 只是公家机
作者: huilain (南西)   2022-05-15 14:55:00
不就公开论坛大家都可以发言?我为什么不能回XD
作者: mooto (退出会比较好, 就退出)   2022-05-15 14:55:00
关的系统跟不上 XD 你要民众自己取得想要的资讯 也要资讯
作者: manman0324 (太阳)   2022-05-15 14:55:00
我不怕数据难看,因为我没有包袱,我要知道时间孩子真正的风险,而不是切一个毫不相干的年龄。
作者: Ewhen (Ewhen)   2022-05-15 14:55:00
怕数据难看……
作者: cmuboy (1234567)   2022-05-15 14:56:00
一堆学者在分析健保数据库,不用担心那个切点
作者: mooto (退出会比较好, 就退出)   2022-05-15 14:56:00
不用想太多啦 没在怕数据难看的 单纯就是系统没那么好用
作者: whereislove (瑞莎爆胎了)   2022-05-15 14:56:00
所以我当也可以觉得烦咩 ^_*
作者: huilain (南西)   2022-05-15 14:56:00
国外都走过一轮了,资讯很多也有参考价值吧!台湾还正在发展中啊...
作者: cat0708 (MUCAT)   2022-05-15 14:56:00
单纯想回应前面有人说以前儿童病房很少满床的这句话,儿
作者: cityfish (城市鱼)   2022-05-15 14:56:00
真正的风险…到底什么是真正的风险
作者: nanaling (˙娜娜˙吵翻天啦!吵翻A)   2022-05-15 14:57:00
?请问现在是在暗指谁或什么单位有包袱吗???大家就事论事又要往那个方向走是吗
作者: cmuboy (1234567)   2022-05-15 14:57:00
https://nhird.nhri.org.tw/apply_00.html台湾的健保、疾病这些资料,都是可以拿去做学术分析的
作者: manman0324 (太阳)   2022-05-15 14:57:00
对…… 如果有显著差异 那是不是很麻烦。可是对父母来说,知道残酷的现实,比被蒙在相安无事的数据里更好。
作者: huilain (南西)   2022-05-15 14:58:00
我没有说你不能烦啊XD 好心建议不看就不烦^^
作者: nanaling (˙娜娜˙吵翻天啦!吵翻A)   2022-05-15 14:58:00
不反对满房的部分,但儿童Covid中重症比例也不是靠脑补或感觉来的吧?
作者: cmuboy (1234567)   2022-05-15 14:58:00
基本上不太可能有所谓的相安无事的数据啦
作者: mooto (退出会比较好, 就退出)   2022-05-15 14:58:00
申请时须检附研究计画送伦理审查委员会(IRB)审查通过证明明文件及计画书乙份
作者: cityfish (城市鱼)   2022-05-15 14:58:00
儿童病房容易满床,但真正发展到要进PICU的机率不高,所以PICU床数本来就不多
作者: crazyL   2022-05-15 14:58:00
认识的人固定要回诊化疗 后来说这次取消 因为病房都被确诊占满... 医疗排挤的效应已经出来了
作者: mirrorhide (Mirror)   2022-05-15 14:58:00
……数据就在那里没有什么难不难看,统计是要分析跟解读
作者: cmuboy (1234567)   2022-05-15 14:59:00
一堆医疗、公卫学者都用健保数据库来发各种paper
作者: pensees (happy ending)   2022-05-15 14:59:00
儿童ICU真的很少满床。这就是赔钱货的主因。养护又贵
作者: nanaling (˙娜娜˙吵翻天啦!吵翻A)   2022-05-15 14:59:00
又在暗指谁隐瞒资讯呢
作者: Ewhen (Ewhen)   2022-05-15 15:00:00
@cmuboy 谢谢分享,婴儿一年的数据有吓到我,事故伤害也不低QQ
作者: mirrorhide (Mirror)   2022-05-15 15:01:00
才刚开始收集数据怎么会有显著差异,对,这是刚开始,台湾的数据还不够多,连高峰都还到,是能显著个毛
作者: cityfish (城市鱼)   2022-05-15 15:01:00
医中也只有NICU比较容易满,早产儿一次就要住上1-2个月
作者: manman0324 (太阳)   2022-05-15 15:01:00
我想说的是:0~5(因为现在只有莫德纳,还没有bnt)的分法,另一个区间是5岁~10岁。绝对比0~10一起更具有统计意义。因为打不打疫苗的年纪对中重症以及死亡率就是一个分水岭。
作者: cmuboy (1234567)   2022-05-15 15:01:00
而且健保数据库还可以拿去串别的像是劳保数据库等等XD
作者: nanaling (˙娜娜˙吵翻天啦!吵翻A)   2022-05-15 15:02:00
就算台湾资料无法随手取得,也可以快速查到全世界的各种资料吧?更透明更没包袱基数更大
作者: cityfish (城市鱼)   2022-05-15 15:03:00
是不是有人打从心里就就觉得数据都是假的啊,显著差异的意思是有可能做不出显著差异才要重新调整切点;而不是怕数据太吓人(?)才切成看出来没有显著差异
作者: mirrorhide (Mirror)   2022-05-15 15:04:00
目前唯一真正有显著的就是老人+共病+没打疫苗,那才是非常可怕的数字,超过60岁没打疫苗的风险很高,多关心长辈更实际。
作者: cmuboy (1234567)   2022-05-15 15:08:00
https://reurl.cc/Xjmk1D 美国CDC是切0-4岁
作者: manman0324 (太阳)   2022-05-15 15:08:00
我已经讲了以施打疫苗与否的年龄区间来计算。那谁可以告诉我,你们用0~9岁医学上跟统计上分法的意义是什么?
作者: manman0324 (太阳)   2022-05-15 15:09:00
谢谢c大提供,我想0~4岁应该也是以五岁打疫苗做画分吧,等等会去看,谢谢。
作者: theautumn (Autumn)   2022-05-15 15:09:00
再细切也没有意义 就是因为儿童死亡人数太少
作者: cmuboy (1234567)   2022-05-15 15:09:00
这个基本上在儿童疫苗问世前,就是这样切了
作者: bankaccount (yourguest)   2022-05-15 15:10:00
是因新冠肺炎引发脑炎吗?唉才刚满两岁而已
作者: manman0324 (太阳)   2022-05-15 15:11:00
好的,无论如何是不是打疫苗,这对家长来说都更进一步的资讯,谢谢你。死亡人数少,但是中重症不少哦
作者: cmuboy (1234567)   2022-05-15 15:14:00
虽然整体来说儿童轻症占绝大部分,但依国外致死率推算,台湾仍然可能会有数十名儿童死亡
作者: focusjj101 (ocean)   2022-05-15 15:14:00
楼上说切0-3的,假设就算三分之一,0-3岁两万人染疫,死亡两个,死亡率万分之一,这样你有更恐慌吗
作者: crazyL   2022-05-15 15:16:00
依照世界各国公卫数据来看 比起没有疫苗的幼儿 我还是更担心家里打过三剂的70岁长辈......
作者: Ewhen (Ewhen)   2022-05-15 15:19:00
长辈令人担心许多+1
作者: cmuboy (1234567)   2022-05-15 15:19:00
没错,长者才是这一波疫情风险最高的族群
作者: focusjj101 (ocean)   2022-05-15 15:21:00
只想表达大家就是勤洗手戴口罩,其他正常生活,死亡率一定有但机率不高,真的遇到也就认命,世界不会也无法因病毒停止运转更担心长辈爸妈+1,他们才最危险
作者: toocat168 (本猫有二)   2022-05-15 15:28:00
现在重症死亡的70+一整排,好担心乡下80+阿嬷想回去探亲又怕带病毒回去qq虽然阿嬷打三剂也要去补第四剂了,还是整个纠结RRRR好想阿嬷啊啊啊啊
作者: AppleAlice   2022-05-15 15:33:00
如果疫苗开到5(或6),我可能会想知道这样年龄切分+打几剂的中重症比例,因为那对我来说是有意义的变量,现
作者: icevenus (才不告诉逆勒~)   2022-05-15 15:34:00
放的快没有调节,结果只能认命,不过木已成舟就是了
作者: AppleAlice   2022-05-15 15:34:00
在把2岁或0~3岁拉出来看对我来讲好像没什么实益
作者: icevenus (才不告诉逆勒~)   2022-05-15 15:36:00
同样觉得可用疫苗切分点,不过目前国内没这种呈现,只能参考国外数据
作者: nanaling (˙娜娜˙吵翻天啦!吵翻A)   2022-05-15 15:36:00
国外依照年龄切分 完全 不等于依疫苗切分。 因为儿童疫苗施打率非常低5-11, 12-15这一段多数仍是未施打疫苗的有无施打疫苗 和 年龄 的统计资料应该要分开看或做交叉分析。 不能拿单纯年龄资料去解读有没有疫苗的差异
作者: cmuboy (1234567)   2022-05-15 15:37:00
没错,因为国外疫苗施打率真的不高再来,染疫后打疫苗的,跟没染疫就打疫苗的还要分开算
作者: aracian (arabian-c)   2022-05-15 15:39:00
五岁以上疫苗来不及打完两剂就会被传染了。能够撑这三个月没被传染的人太少了。之前BNT还在的时候就一直期待开放儿童打0.1CC,结果几次专家会议就是不开放,真的很可笑
作者: truevines ( ̄ /)   2022-05-15 15:41:00
台湾车祸死亡率大于万分之一喔~所以还是都不要出门了
作者: aracian (arabian-c)   2022-05-15 15:41:00
从一月就感觉出连标准防护的病房都挡不住这变种了,还死不开放,现在才在宣传儿童疫苗利大于弊
作者: tomoko17 (春日部小花)   2022-05-15 15:42:00
如果轻症就在家休养 把病床留给需要的孩子
作者: aracian (arabian-c)   2022-05-15 15:43:00
都现在这样了,赶快得一得,赶快度过这波,又不是只有这
作者: pensees (happy ending)   2022-05-15 15:43:00
国外的资料,0-5岁的风险,其实真的比5-11, 12-18高。跟疫苗无关
作者: manman0324 (太阳)   2022-05-15 15:43:00
不一定要用整个母群体下去算,如果真的想知道比例,可以先设定样本数,再反推母群体也行。
作者: icevenus (才不告诉逆勒~)   2022-05-15 15:45:00
专家会议不开放是因为利<弊?
作者: pensees (happy ending)   2022-05-15 15:45:00
儿童疫苗。美国是有慢性病的“强烈建议”要打。一般儿童就自由决定
作者: nanaling (˙娜娜˙吵翻天啦!吵翻A)   2022-05-15 15:48:00
儿童疫苗的利弊世界各国、欧盟、美国都还有不同意见。这方面只能家长自己收集各方面资料和评估
作者: pensees (happy ending)   2022-05-15 15:49:00
儿童疫苗就算小儿科自己也是吵翻天啦。现在大爆发期一定是利>弊啦, 聊胜于无疫苗是外加的一个伤害。正常状况要利>>>弊才会建议。好处不够大还不行omicron算是特殊状况。才会同一组ACIP人马,一个月就推翻之前的意见
作者: njrmp (面对心魔)   2022-05-15 15:55:00
正常状况要利>>>弊才会建议。 真要很显著的差别,才会鼓励啦 不然媒体放大几个副作用死亡的就饱了
作者: leonian (......)   2022-05-15 15:57:00
台湾的医院早在没有疫情时已经快饱和到不行了,只能说在这种紧急时刻大家还是要小心为上
作者: pensees (happy ending)   2022-05-15 15:58:00
台湾一开始施打的时候,其实疫情算还是很弱。所以媒体才有闲工夫每天报副作用
作者: lovelessless (我要开马戏团)   2022-05-15 16:20:00
我一直以为刚才六张床是我听错,居然是真的
作者: EarlyInMay (2000-2007)   2022-05-15 16:20:00
好心痛的新闻 家有气喘儿胆战心惊
作者: mooto (退出会比较好, 就退出)   2022-05-15 16:28:00
@truevines: 有人不知道儿童疫苗是辉瑞做的-->你不要跟某网红一样钻牛角尖了. 这两家公司就是共同研发的. 只是儿童
作者: onetwo12 (....)   2022-05-15 16:29:00
明明医疗资源不足了,记者会上的谎话还有人信?
作者: mooto (退出会比较好, 就退出)   2022-05-15 16:30:00
疫苗只有辉瑞的厂有生产. 在美国CDC这个疫苗称为children’s Pfizer-BioNTech COVID-19 vaccine
作者: Qcloud (Direction)   2022-05-15 16:34:00
。。还在死亡率,带点脑好吗,一天有六万多起车祸吗
作者: chien999 (从心开始)   2022-05-15 16:42:00
真的很难过,何况是重症的,没准备好就开始共存
作者: mirrorhide (Mirror)   2022-05-15 16:43:00
台湾根本没什么人打儿童疫苗,去看学前版,全班才一人打疫苗的都有,根本没有差,一月疫情太平得要命连大人的疫苗都没人打要拿去销毁,一月进儿童疫苗只是空占位置而已。
作者: justhold (JUST)   2022-05-15 16:45:00
现在不是在等儿童bnt
作者: mirrorhide (Mirror)   2022-05-15 16:47:00
前面也有人分享了,儿童疫苗有没有打,没有什么明显差异,有认识父母都医师的,小孩也是没有打,新冠主要还是在高龄,儿童没有一定必要。
作者: almo527 (苇)   2022-05-15 16:49:00
不知道C大觉得怎样才是准备好。这已经吵过无数回了。全世界没有一个国家可以避免或预防儿童重症的。机率很低但发生了也只能祈祷
作者: justhold (JUST)   2022-05-15 16:55:00
新加坡儿童零死亡 儿童疫苗覆蓋七成
作者: pchome321 (wendy)   2022-05-15 16:56:00
明明是收治住院太满 还硬要洗急诊
作者: mirrorhide (Mirror)   2022-05-15 17:02:00
你知道新加坡的新冠死亡计算跟台湾完全不一样吗?
作者: chien999 (从心开始)   2022-05-15 17:02:00
机率小,分母加大的话,就看人品运气,不用防备吗?
作者: cityfish (城市鱼)   2022-05-15 17:04:00
收治病房的一定有很大部分是从急诊转入的啊,业内消息现在新闻讲成这样医生也不敢讲的多直接要父母把小孩带回家啦,很多真的都是轻症只是留院观察的,无谓的留院只是安慰了父母的心情而已
作者: quiet93 (台大云嘉传真情^^ NI
是啊,所以之前有说要给医生自己衡量的,我说跟医生衡量一定更快满床因为反正空着也是空着,目前手边这个看起来相对严重一点的,收住院也没什么不对
作者: mirrorhide (Mirror)   2022-05-15 17:12:00
变成留院只是为了安慰父母的心+1,在这串特别明显,为了她的心情,别人都要迁就,只为了满足她。
作者: zip045 (felicia1214)   2022-05-15 17:57:00
这新闻不是挤急诊 是icu 满床 ,但我也想知道该怎么做可以预防确诊后变脑炎 QQ 看了很多篇好像都是物竞天择,或是什么状况即时送医就能得救吗?依照卫教是说超过48小时或一些症状要紧急送医
作者: pomyopnion (四季)   2022-05-15 18:40:00
Dr. E 脸书最新的贴文大家可以去看一下
作者: aracian (arabian-c)   2022-05-15 18:41:00
病毒性脑炎的治疗就抗病毒药剂(有适合的药的话),类固醇或换血等免疫疗法,抗癫痫药(看情况),支持性疗法维持生命迹象稳定。能救回到哪个程度不做下去没人能猜到。这种案例当然可以说武器还没用完,但多的是武器用完病人还是没救回来的,也不少见的是轻微脑炎什么都没用病人就自己回来的。
作者: violing0218 (( ̄▽ ̄")>)   2022-05-15 18:54:00
不是运气,记得前几天新闻陪确诊小孩7天,爸爸没被感染吗?表示口罩防护,还是有效,就算一起生活7天还是挡住了,这是我觉得很励志的案例,并非防无可防
作者: nanaling (˙娜娜˙吵翻天啦!吵翻A)   2022-05-15 18:57:00
个人抵抗力(运气?)应该也差很大吧? 我也有朋友防很严还是被隔离家人传染的当然也可能是潜伏期就感染。 其实同住者到有人确诊都已经超过潜伏期了。 能做的都差不多,做完了就真的看体质(运气)至于已经确诊了怎么不要变脑炎或其他并发症, 好像也只能靠抵抗力
作者: violing0218 (( ̄▽ ̄")>)   2022-05-15 18:59:00
感染原理就是病毒经由口鼻进入人体,没进去就没感染,跟抵抗力没关,抵抗力跟得到是轻症还是重症有关
作者: nanaling (˙娜娜˙吵翻天啦!吵翻A)   2022-05-15 19:01:00
抵抗力够强,或病毒量较低,进去了也不一定会变感染(病毒来不及繁殖就被消灭)
作者: mooto (退出会比较好, 就退出)   2022-05-15 19:11:00
目前是一派说法, 有少数人天生免疫, 但...不要觉得增强抵抗力就可以对抗病毒, 全世界有那么多人都得了, 你怎么会觉得增强抵抗力会有用
作者: nanaling (˙娜娜˙吵翻天啦!吵翻A)   2022-05-15 19:19:00
没有说增强抵抗力就能抵抗病毒吧…而是每个人抵抗力对于是否发病和严重程度会有不同结果
作者: flowerrabbit (花花兔**)   2022-05-15 19:43:00
吵统计不知道有什么意义,不管重症机率高或低,一但重症很难有足够的医疗资源才是需要解决的问题吧?我愿意涨健保费也愿意加税,但什么时候有人敢出来坚持这一块?
作者: jocelyne24   2022-05-15 20:11:00
那个爸爸我觉得不是防护做得好 可能疫苗在他体内抗体特别高又维持的久 可能性还比较大一点
作者: betty921 (云 风 天空)   2022-05-15 20:44:00
有些人不戴口罩跟确诊家人一整天也不会确诊可能就是基因特别好吧
作者: cmuboy (1234567)   2022-05-15 20:48:00
也许他是第一个确诊的,等家人确诊时,他病毒量已经验不出也有可能如楼上说的,真的就是天生免疫XD
作者: canifly (想飞)   2022-05-15 21:41:00
可以看母数不要看感觉吗
作者: mirrorhide (Mirror)   2022-05-15 21:59:00
有足够的医疗还是会重症跟死亡的,看看流感跟肠病毒还有各式细菌病毒,人类就没有那么厉害到无所不能。
作者: Derrick906 (HsuPo)   2022-05-15 22:16:00
作者: flowerrabbit (花花兔**)   2022-05-15 22:26:00
当然,人不是神,无法控制死亡;但是这个案例能说跟无病床延迟救治完全无关吗?况且如果儿童医疗不足是事实,就该想办法解决,不是用无法预防来逃避吧?医疗不足,以后也会有因其他疾病重症的宝宝得不到医治不是吗?
作者: cmuboy (1234567)   2022-05-15 22:32:00
这孩子在等待联系的过程急诊都有进行处置医疗资源永远没有足够的一天,这不是涨健保费可以解决的要改善只能就根本的就医习惯来解决
作者: mirrorhide (Mirror)   2022-05-15 22:53:00
很多医师都出来讲了,真的没有关系,有些病症没有为什么,就是没办法救,人类还没有长生不死,科学是有极限的。
作者: flowerrabbit (花花兔**)   2022-05-15 22:55:00
但就是无法处置了才需要转院不是吗?因为量能永远都补不足就不补了?而且与其期待人民改变就医习惯,投注更多资源是不是更实际?更何况你怎么知道那些满床位的医院收治的不是同为重症的儿童呢?
作者: nanaling (˙娜娜˙吵翻天啦!吵翻A)   2022-05-15 23:07:00
这个案例是因为部基没有儿加啊......就算没有疫情一样需要转院
作者: canifly (想飞)   2022-05-15 23:07:00
投注更多资源讲得很容易 人才的养成光两年有用吗
作者: nanaling (˙娜娜˙吵翻天啦!吵翻A)   2022-05-15 23:09:00
医疗资源的城乡差距一直都很残酷单就此案,与其讨论台北市有没有满床怎么不说基隆投资源设儿加更完美
作者: mirrorhide (Mirror)   2022-05-15 23:13:00
没办法的意思就是即使一开始就到儿加,还是可能救不回来,上面有人推荐Dr.E,可以直接去看看小儿急重症医师怎么说。
作者: Ewhen (Ewhen)   2022-05-15 23:40:00
推Dr.E
作者: alyce36 (歪西)   2022-05-15 23:46:00
真的很难过 孩子没有病痛了 R.I.P.
作者: sisinurse (小公主)   2022-05-15 23:54:00
天啊...
作者: flowerrabbit (花花兔**)   2022-05-16 00:49:00
所以呢?知易行难就不做了?等下一个重症(不管新冠或其他病引起的重症)孩子因资源不足走了,又是留个风凉话,今天公祭明天忘记吗?不管今天这个孩子一开始就在儿加救不救得回来,目前儿童紧急医疗资源是不是不足?如果是,不懂为什么要纠结在这个案例?
作者: nanaling (˙娜娜˙吵翻天啦!吵翻A)   2022-05-16 00:54:00
大家推的Dr.E 楼上去看了吗?自己先拿这个案例来讲,又说其他人纠结此案…
作者: flowerrabbit (花花兔**)   2022-05-16 00:58:00
我认同nana大说的,如果能让多一点地方医院愿意设立儿加,也许需要很久的时间、人力物力,但只有开始才有未来不是吗楼上,我接受这个案例就算一开始在儿加也救不回来,跟我觉得儿童紧急医疗量能不足需要改善请问有牴触吗?
作者: newsyho (newsyho)   2022-05-16 01:15:00
呵呵讲得轻松,儿童重症平常没那么多,院方要的是钱钱钱,健保也是算量算耗材所以老人海才会吃掉主要资源,儿科没那么多量的时候就砍薪砍床不招人拿来收开刀赚钱的个案,医院不是慈善事业,没疫情这轮班维持24小时医护庞大资金谁付?以为儿童加护品质那么好建立喔?没十年投入人力物力和经验根本不可能,还会被高层臭干你业绩差赔钱,所以大多学生都很聪明抢著去五官科老人科啦
作者: mirrorhide (Mirror)   2022-05-16 06:46:00
台南有要设立专门的儿童医院在高铁附近,由成大经营,这是连医疗人员养成一起算进去,不是盖栋建筑物就能自己运作,你可以去查培养一个小儿科医生要多少年。还有就是像楼上说的,儿科医师常常要面对情绪化的家长,愿意走儿科的医师比较少。
作者: cmuboy (1234567)   2022-05-16 09:24:00
儿科医师人力减少,十多年前就是大家在讨论的议题了。有兴趣可以去看“未来, 没有儿科医生”这本书。由于少子化、儿科赔钱、医美好赚、儿专成本很高等基本上除非政府愿意赔(大大大)钱去做慈善,不然很难去平衡城乡间的医疗资源差距。目前就是维持“可以满足儿童重症需求”,但如果要更多,像其他科别一样可以吃到饱,那真的是非常困难的事情。
作者: yuminc (助人為快樂之本)   2022-05-16 09:32:00
https://www.twreporter.org/a/child-health-care-childresource 这篇疫情前的报导可参考 被里面表格的资料吓到..." target="_blank" rel="noreferrer noopener nofollow">
作者: cmuboy (1234567)   2022-05-16 09:39:00
对了,我不是要帮儿科人力不足辩护,但现况真的很残酷
作者: AppleAlice   2022-05-16 12:51:00
儿科很难啦,又很容易被告(一般人比较能接受老人的死亡,很难接受幼儿死亡),病程变化又快,生理功能成熟度不足,脏器又小,儿科是非常麻烦的科,儿急更辛苦
作者: nanaling (˙娜娜˙吵翻天啦!吵翻A)   2022-05-16 14:04:00
而且综观整体资源一定是有限的。 在各级市乡镇广设儿急儿加,一定会排挤到其他资源。 把经费和人才培育都放在医学、一定会排挤到其他产业。我反而觉得与其要求广设儿医院要求增加资源, 改变民众就医观念也许长久来看更有益。 (但两者哪个比较容易我不知道,都超难)
作者: Ewhen (Ewhen)   2022-05-16 14:17:00
五大皆空这句话讲很久了儿科应该也是有受到少子化影响吧
作者: cmuboy (1234567)   2022-05-16 15:17:00
四大皆空->五大皆空->n大皆空QQ如果要改变民众就医观念就是要从看病成本下手但“让穷人也能去看病”<->“医疗资源浪费”的平衡一直以来都是一个令人头痛的课题
作者: nanaling (˙娜娜˙吵翻天啦!吵翻A)   2022-05-17 00:05:00
甚至连快筛,2岁以下也不适用啊上面推错篇,抱歉
作者: Ewhen (Ewhen)   2022-05-17 10:56:00
真的很难平衡啊,我跟先生说如果急诊费用调高到一万应该会少很多人,先生说那穷人真的就没钱看病了QQ
作者: echociel (堂脑病患者)   2022-05-18 10:44:00
不知道以后会不会有人出来吵着要政府统计每个星座血型的中重症致死率,“这个数据对我X型OO座的小孩很有意义你政府不公布就是怕数字难看有包袱!”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