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宝宝] 情绪管理,是否该看身心科

楼主: Leeling (李铃)   2021-06-23 01:51:53
※ 引述《lin3365 (Lin)》之铭言:
: 大宝2Y4M,二宝6M,都是女娃。
: 原本育婴假是只顾二宝,大宝继续上公托,但是因为疫情越来越严重,
: 所以5月初开始一打二。
一打二的爸爸,真的非常不容易,而且又是这样的年龄组合,
真的辛苦了!
我家的两个男宝也差不多是相差两岁多的组合,
我也有过像你一样的情绪风暴(即使到了现在大宝快5Y、二宝2.5Y也还是会),
曾经为此梳理过思绪,在这里跟你分享...
: 原本顾二宝就够崩溃了,不喜欢瓶喂,又厌奶,然后要一直抱着才肯睡,
: 现在又多一个大宝,偏偏大宝现在是两岁梦魇期,什么都不要,
: 什么都要自己来,不合意就爆哭生气。
两岁猫狗嫌,各种奇奇怪怪基基歪歪的症头,都是这年龄小孩的正常发挥。
这一点,相信其实你一定知道。
痛苦不是来自于我们不了解,而是来自于我们没有时间或空间释放自己的情绪。
一打二照顾小孩,差不多等于时时刻刻都要“放掉自己”,去处理小孩的需求,
不管是生理上的、安全上的、或是心理上的。
而你自己的身心疲惫都只能暂时压抑著。
当我们偶尔想要喘口气的时候,会希望事情可以稍微顺自己的期望进行,
比如说小孩可以自己吃饭,不如意的时候可以小哭但不要大叫,或是哄了就快点睡。
若事情与我们的期望不符,那种痛苦的感受会更强烈。
: 常常被大宝气到受不了吼她、打她,吃饭不好好吃一直看卡通要人喂
: (这个是我们自己造成的,努力改善中);喝奶也硬要选红色瓶盖的,
: 而且要自己转开;睡觉都要念一个多小时的故事,
: 有时候快睡着了又突然说要再喝奶,明明已经喝210了,如果不给就爆哭生气;
: 喝水时还会故意吐出来玩水。
其实理性上我们都可以知道这些事情真的没有什么大不了,小孩就是这样。
我们在看别人的求助文的时候知道,
在小孩睡着后的夜深人静时知道,
在事过境迁的时候知道,
三五年后再回头看的时候知道。
但为什么在当下会那么紧绷窒息呢?真的就是太累了。
累得只期望某些事情可以照某种方式发展,
其他的走向都在期望之外,也都在我们当下应付的能力之外。
失去了随机应变的余裕跟弹性。
应付不来的那种强烈无力感,会用悲伤或愤怒的形式表达出来。
这不是说我们因此而打骂小孩就是对的,
只是让你不要太过苛责自己,
先站在“明白自己是为了什么无能为力,透过愤怒表达求助”的基础上,
慢慢来找方法改进。
: 这一个多月下来几乎每天都处于暴怒状态,老婆下班后才稍稍舒缓,
: 这样日积月累下来,常常克制不住自己的情绪,
: 虽然自己明知道两岁就是番到一个爆炸,
: 还是克制不住就暴走吼小孩跟打手手脚脚,
: 甚至有时会闪过“干脆丢回老家给爸妈顾算了”,
: 但是冷静下来后,就会觉得怎么会有这么糟糕的想法。
这不糟糕,你确实是需要休息,需要时间跟空间照顾一下自己的情绪。
并不是说把小孩丢包去给长辈就算了,
也许是一个礼拜一天,你必须要有意识的在不需要顾小孩的时候,
好好的跟自己在一起,很有品质的休息、充电。
很多文章或是书籍会提到要给小孩或给自己一个“冷静区”的做法,
我到现在都做不到,也是最近才理出原因。
最初我也是常常遇到当小孩有情绪、闹脾气的时候,
我当下完全没有余力应对他,整个只想逃跑,
想要躲开他、去我的冷静区好好暂停一下,即使只有一分钟都好。
但别忘了,小孩在有情绪闹脾气的时候,
也正是因为他们遇上了困难、无法自己用适当的方式处理,
所以他们正在用那种让人崩溃的方式“求助”,
他们都在求助了,当然巴不得我们快点帮忙他们移除这种不舒服的感觉,
怎么可能愿意“放”我们离开他的视线去什么冷静区!?
那个时候其实我也真的好想哭,
内心的OS是跟小孩说:
“我知道你想要我帮你,但我现在真的烦到爆炸了我也很想要有人来帮我啊啊啊啊..”
幸运的话,我们会再次压下自己的情绪跟疲惫来处理小孩,
运气不好的话当然就是暴怒收场。
这是一打一或是一打二,完全没有人来让你喘口气的状态之下,
照顾者的求助讯息。
: 晚上睡不着时常常会想,我到底有没有这个资格当一个爸爸?我是坏爸爸吗?
: 每天都尽最大的心力照顾两只小孩,陪玩、说故事、教东西,
: 努力想要当个好爸爸,但是很容易就因为小孩起番就整个功亏一篑。
你有这样的自觉,加上尽力对小孩的照顾,就已经是一个好爸爸了,
你只是很累,又没有足够的时间拨出心神来照顾自己罢了。
: 久而久之,生气的时候,一点点小事情都会让我更加暴躁,
: 连保鲜膜缠住我也可以变得很烦躁。
: 觉得不能再这样下去,是否该看身心科调适一下,但又担心如果需要药物治疗,
: 停药后会不会对往后的身心造成更大的负担,
: 却又不想一直在小孩面前有暴怒、暴力的一面。
如果你有意愿去看身心科,就把你对用药的疑虑或烦恼直接跟医师讨论。
: 不知道该怎么调适,老婆下班后也尽力帮忙了,
: 出门前也有帮忙做一点家事分担我的压力,
: 但是就感觉脾气跟耐心越来越差了……
: 不知有没有类似经验的过来人可以开导一下。
在还没去看医生之前,我的建议是尽可能每天有一小小段时间,
很有意识的照顾自己。
(跟推文中有板友提到的正念类似)
不是把小孩哄睡或是请老婆帮忙之后就摊在沙发上滑手机、追剧看新闻什么的。
那些对你的身心状态没有帮助。
所谓很有意识的照顾自己,举例来说可能是...
出门散步20分钟,放慢你的呼吸,一边走一边安抚自己的心神,
谢谢自己今天这么努力。
或是好好的泡个澡,一边清洗一边感谢自己的身体,手脚腰背肩膀..
他们这么辛苦,一天下来做了这么多事情,真是非常不容易。
浇浇花、扫扫地...
我有在养蝴蝶的幼虫,
每天小孩睡着之后下楼帮牠们清粪便、看他们吃叶片。光这样都能让我充电。
不夸张,当我不需要照顾小孩的时候,即使刷马桶也觉得很舒压。
总之就是要有一小段时间,让自己好好地跟自己在一起。
你必须要好好的感受到“自己”也被照顾到了,
才会生得出一些能量去照顾别人(小孩)。
如果只是看电视滑手机打电动那种,只是看似在放空休息,实际上没有观照自己,
通常隔天你会发现怎么你好像什么事情也没做到,
就又要被迫营业(照顾小孩)了?
家长们辛苦了,这样的生活真的非常非常疲惫。
我就算每天可以充一点点电,也都还是天天跟老公嚷着想要放假。
一起加油吧QQ
在这种疫情还没真正缓和的外在环境下,
我们更要好好照顾自己的内在环境 (心理)。
真的很累,但真的都会过去的。
作者: littlebaby27 (在家上班)   2021-06-23 16:52:00
推 感谢分享
作者: hsiung120022 (小镁)   2021-06-23 20:40:00
推!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