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员林幼儿艺术推荐-小指玩艺术

楼主: iamis (包子脸)   2021-01-28 12:54:59
https://i.imgur.com/pk765ks.jpg
【不设限的创意,是独一无二的美丽!】
#员林幼儿艺术课程推荐
因为孩子接下来的学校变动,
所以从去年九月至今,
为期五月的幼儿艺术课程在上周划下句点。
回顾每个礼拜老师上传相簿的照片记录,
对照每一次的主题作品,
在在都感受到老师们课程设计的创意跟用心。
对我来说,幼儿艺术最重要的
不在于孩子最后的成品画得漂不漂亮,
而是能不能享受课程当中的每一个时刻。
https://i.imgur.com/ZFJP5GI.jpg
我家孩子是小幼班里年龄偏小的。
以牛牛老师的话来说,
就是还在珍贵的幼儿涂鸦期。
所以,不论是运笔线条或具象思考,
她的能力发展都还没准备好。
一开始难免会担心两岁半的孩子
会不会不受控,影响上课秩序?
https://i.imgur.com/YwGUzXM.jpg
不过,从第一次上课开始,
我就知道这就是我理想中的幼儿艺术课,
虽然课程设计上,
老师会以多数孩子的能力为考量,
但实际上课过程中,
老师会依据孩子的特质进行引导。
比如台语是我家孩子的第一语言,
老师们在课程讲解或个别指导时,
适时的翻译成台语,
让当时华语听力还没那么流畅的她
可以进入状况,听懂老师在说什么。
https://i.imgur.com/jLyW8lL.jpg
另外,
老师引导孩子创作的指令也都很可爱。
比如“写一、写一”,
用简单的线条填满整个画面;
比如“敲、敲、敲”,
敲击画笔,点染整座星空;
比如“洗手、搓搓”,把黏土搓成长条状,
比如“盖印章、弹钢琴”,
在画纸上弹跳点击。
https://i.imgur.com/IfIiBh6.jpg
从主题图片/影片的引导暖身,
到运用泡泡纸、动力沙等异材质的使用、
甚至训练小肌肉的黏土课程、
揉碎纸屑、塞圆纸筒等感官活动。
都让课程的层次丰富又有变化。
https://i.imgur.com/R42mhCH.jpg
更让我感动的是老师尊重孩子的每一次创作,
没有规定的模板样式,
也不刻意下指导棋让作品变得“完美”。
因为每个孩子的创作都是独一无二的美丽。
即使每堂课结束后,
孩子的作品经常属于半成品状态,
但在缤纷色彩的搭配下,依旧绚烂夺目。
https://i.imgur.com/eove6c8.jpg
对我家孩子来说,
每次的艺术课都是一场盛大的sensory play,
所有颜料最后都往自己的手脚上大抹特抹。
或许有人会问,
未满三岁的她,真的会画画吗?
如果这边的画画指的是具象的创作,
我想答案是否定的。
https://i.imgur.com/Nonigpz.jpg
但她在颜料课习得的“敲、敲、敲”技能,
很自然运用在平常在家玩颜料的活动中;
或是黏土课中学会的“洗手、搓搓”方法,
也在家里玩面团黏土时派上用场。
这些在小指带走的能力,
我想或许可以陪她走的很远很远吧!
https://i.imgur.com/nVRXLoJ.jpg
在小指的小幼班,
每个孩子都需要一位家长陪同,
身为陪同者的我,几乎是不参与引导的,
我最常扮演的角色是小玉的爸爸,
疯狂拍照录影,记录下孩子创作的每一刻。
而我喜欢这样每周一次的陪伴,
从第一堂到最后一堂,近二十堂的课程中,
我看到孩子上课情绪的平稳进步,
还有她玩颜料时的专注投入。
当然,也有累坏了全场跑的失控时刻,
即使如此,我还是看到了她情绪调节的进步:
从一开始一旦失控就无法收尾,
到后面会自觉意识到自己的不耐烦,
进而提出到教室外面喝水冷静的要求,
等自己准备好了再回教室上课去。
https://i.imgur.com/qMXxDyD.jpg
在小指的这几个月,
除了让她尽情的享受颜料的sensory play,
也让没有美感细胞的我
经历一场场震撼的艺术飨宴。
原来画画可以这么自由、这么没有框架,
没有好坏美丑对错,
只要随心所欲那就是美的存在。
要跟小指告别的那晚,
心中满是不舍,
对还不完全明白告别意义的孩子来说,
或许只是觉得教室一直放假而已。
但,
对我这个从小没接触任何美术教育的人而言,
在小指的这些日子,
也算是我的艺术启蒙了吧!
感谢当初推荐我小指艺术教室的学姊,
我就是看她带孩子去上课的课程纪录下定决心
再怎么难抢课也要帮孩子报名,
果然成为很棒的回忆,
也推荐给在员林想找幼儿艺术课程的大家!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