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新店/儿童邻里秘密基地-论坛心得

楼主: iamis (包子脸)   2020-09-26 00:46:13
https://i.imgur.com/9m3Ipkj.jpg
【能为孩子发声的,只有父母而已!】
这几年特色公园遍地开花,
妈宝版上也有多篇全台特色游戏场的分享。
不过,比起各地中大型的豪华游戏场,
我最常带孩子出没的还是巷口附近,
骑车三五分钟可抵达的公园附设游戏场。
在我所在的地区罐头组合游具、摇摇马
是绝大多数的公园附设游戏场的标准配备外,
只有三座公园有沙坑、两座公园有攀爬网。
(其中一个沙坑跟两个攀爬网在市郊,
对不住在附近的孩子来说是非常遥远的距离)
/
也因为经常带孩子去公园,
观察到两三岁的孩子的需求其实很简单,
只要有沙坑跟水,
他们就可以自由玩耍一两个小时,
因此,虽然googlemap 上说
我家附近的公园有18座,
但我最常造访的就是那两座有沙坑的公园。
因为其他的公园
对我家孩子来说是没什么吸引力的,
但最近我观察到她对沙坑也有点感觉疲乏了,
我知道她需要更多的刺激跟挑战,
包括空间上的、素材上的,
而这些是住家附近的公园无法满足的。
一方面替我家孩子感伤,
另一方面则为那些更大一点的孩子感到失落,
如果公园的游戏场已无法满足两三岁的孩子,
那更大一点的孩子呢?
他们挑战冒险的欲望又该怎么被满足?
同一座公园里,
我常看到中年级的小学生把游具当跑酷在用,
包括逆着滑梯爬上去再从阶梯上一跃而下,
或是蜷曲著身体坐上摇摇马,
疯狂地前后摆荡挑战弹簧的摆幅极限,
还有把身体凹成V型塞进尿布型秋千里。
或是国中生直立踩着橡胶秋千横条,
头顶几乎要碰到秋千架的距离,
然后奋力摆荡身体,挑战秋千的最大摆幅。
这些挑战极限看似疯狂甚至接近破坏的行为,
反映出来的或许是这座游戏场
根本没有他们的立锥之地,
没有一座游具是针对他们的需要所设计的。
有时想想,这些中年级以上的儿童跟青少年
或许才是游戏场里最边缘的一群,
他们的冒险刺激需求又有谁会替他们发声呢?
https://i.imgur.com/YAgdz2H.jpg
因此当我看到特公盟分享
新店区公所主办的游戏实验论坛立刻报名,
我想知道可以怎么做
能让我家旁边的公园变得不一样?
论坛讲题分成两部分,
上半场以“我们需要一个可以游戏的城市”为题,
邀请特公盟新北市总召集人钟欣洁及
亚东纪念医院临床心理师黄雅萱,
分享推动翻转游戏场的经验,
以及从生理发展的角度看孩子跟游戏之间的关系。
从她们分享的理论与数据里,
我了解到不同年龄段的孩子
在游戏需求上的不同,
而我们应该透过游戏场的设计
从结构、造型、铺面材质的变化等,
去打造一个满足不同阶段孩子需求的游戏场。
过去为了符合安全法规,加上方便管理,
产出了一批又一批绝对不会危险,
但玩起来就是单调无聊的组合游具,
孩子无法从中获得挑战过后的成就感,
也无法从中学到如何评估风险或面对挫折时,
对孩子来说,
这样的保护无疑是种能力的削弱。
/
现在的确双北跟很多县市都有了改变,
我所在的彰化也以彰化市为起点,
在今年初落成了首座充满特色的儿童公园。
但,遍地开花的公园改造,
也出现了一些“罐头特色公园2.0”的声音。
这部分的疑虑在论坛下半场的讲题:
“设计一座游戏场”中,
两位讲者提出了未来可以努力的方向。
儿童友善城市欧洲联盟成员李玉华
从自然游戏的概念切入,
透过打造一个仿自然的游戏空间,
运用“树、石、草、沙、水”等松散素材,
让孩子自由创造游戏的方式,
满足孩子攀爬、摆荡、平衡等需求,
并从中学习风险评估、身体调节等能力。
而友善城市人本规划设计师林庆怡
则从设计的实务经验分享人与空间的连结,
包括区域位置、自然环境、在地文化等,
并满足公园之于民众休憩、游玩的需求之后,
规划设计的三座公园/游戏场案例。
最后,以新店坐拥的群山水岸资源为发想,
考量人口分布密度及公共空间需求,
针对碧潭河岸、高架桥下空间等提出构想,
让我看到新店区域特色,
及整体考量规划下的山林游戏场样貌。
/
最后的Q&A,有人问到
“如果也想让自己家里附近的公园被改造可以怎么做?”
这一题也是我驱车北上参加的核心原因,
不论新店副区长还是特公盟召集人提的都是:
“将你的需求反应给里长或议员,
如果一个人势单力薄,
那或许可以先从凝聚社群、汇集声量,
让他们知道民众是有这样的需求的,
由下而上的去反应跟串连,增加改变的动能。”
/
这答案与我上周去县府访谈的结果如出一辙,
原本我以为特公盟是力量庞大的公民团体,
但几次参与活动下来,
发现他们真的如你我一样
有的是全职妈妈有的是职业妈妈,
大家都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尽力去做如此而已。
他们不是观世音能听到全台各地家长的需求,
也没办法各县市各乡里组织据点去推动。
他们鼓励大家“自己的公园自己顾”,
包括分享文章、写信给市政信箱、
找里长/议员陈情、参加里民大会/工作坊、
组织社群/团体。
“人人都可以是捍卫游戏空间的传教士!”
几场工作坊参与下来,
果然,能为孩子发声的,只有我们自己而已。
延伸阅读:【第一次陈情就上手】特公盟
https://www.facebook.com/100001120776370/posts/3399818976732095/?d=n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