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绘本推荐《一个爱建筑的男孩》

楼主: iamis (包子脸)   2020-08-07 13:27:38
https://i.imgur.com/YN2IQHu.jpg
《不设限的创意跟热情,才能创造惊喜》
自从看了这本绘本之后,
我家孩子不论堆积木、叠枕头、玩棉被,
都会说“跟小阿基共款,伫起厝!”
虽然书名说了这是一个爱建筑的男孩的故事,
但在陪孩子阅读的过程中,
我刻意把主角——伊基佩克给中性化,
不特别强调他是个男孩,
只说他是喜欢盖房子的小孩。
https://i.imgur.com/JLUMIDA.jpg
封面一开始就透露一些线索,
为这本书的内容定了调。
包括建筑设计用的方格绘图纸为底图,
左边是用水果搭建出的教堂,
右边则用尺规纸笔建构出男孩设计的大楼,
其中男孩开心设计的模样
与老师不以为然的表情形成对比,
都暗示了接下来的故事内容。
https://i.imgur.com/X5fJIn8.jpg
故事要从伊基佩克小时候说起,
两岁大的他已展现对建筑的兴趣,
包括用胶水与尿布盖了高塔,
或是用院子里的泥巴塑造人面狮身像。
无论是想得到的还是想不到的,
他都可以拿来当作盖房子的材料,
举凡早餐吃的松饼、猫咪吃的饲料、
还有水果组合等,在他眼中都是最佳的建材。
https://i.imgur.com/CrTFJk3.jpg
其中,小阿基能如此放飞自我的做自己,
我觉得跟他的爸妈有很大的关系,
虽然画面中也会出现爸妈面露惊吓的表情,
但最终的态度还是鼓励与赞赏!
这一点,
其实就跟现在主流的“正向教养”不谋而合,
也是我尽量告诉自己要把握住的原则,
在没有安全疑虑的前提下让孩子自由探索,
虽然现实生活中要收拾残局很崩溃XD
https://i.imgur.com/Xxnwv8m.jpg
接着,小阿基上学去了,
开学第一天,葛丽儿老师就开宗明义的说:
“在这里,我们不教人盖房子!”
“不论哥德式、罗马式,都一概不理”
看到这里,不免替小阿基感到受伤,
从小到大的热情,
就要像这堆书一样被丢进垃圾桶了吗?
https://i.imgur.com/69jOUio.jpg
不过看到这一幕,才发现刚刚是白担心一场,
他还是那个什么都可以拿来盖房子的小阿基,
这时,他已经用粉笔完成一栋建筑了。
https://i.imgur.com/6F2OeWD.jpg
但,最后还是老师“赢了”,
小阿基被禁止从事任何跟建筑有关的活动,
画面中的大量留白,
对比一个人坐在位子上的渺小孤单。
此时待在自己座位上的双眼无神,
与他盖房子时的神采飞扬完全判若两人。
同时我也不禁猜想这巨大的留白,
是否暗示小阿基除了建筑的兴趣被抹煞外,
也许在班上也会被视为“怪胎”排挤呢?
/
这一幕,
对今年孩子要上幼稚园的我来说,
感触特别深刻。
每个家长对孩子的教养观念不同,
我其实也担心自己对孩子放山鸡式的养法,
造成她在团体生活中适应不良,
也会担心老师的理念跟我不同而让孩子受伤。
/
https://i.imgur.com/54AZZr2.jpg
这天,经过漫长的读写、数学课程之后,
全班终于可以一起到户外郊游踏青。
画面中可以看到,
长长的队伍中,
每个孩子都嘴角上扬的开心外出,
只有小阿基排在队伍的最后,
既渺小又垂头丧气。
https://i.imgur.com/8vVKmDV.jpg
突然间,危机出现了,
前一秒才刚走过的木桥,下一秒就崩塌了,
所有的人都困在岛上,老师也晕了过去。
https://i.imgur.com/RORXctz.jpg
https://i.imgur.com/3Mq4R96.jpg
当大家都不知道该如何是好时,
小阿基已经拿起树枝在地上画建筑草图,
接着大家分工合作去找材料。
一如往常,
什么想得到的想不到的都可以是材料:
登山鞋的绑绳、树枝、水果卷等。
大家一起同心协力的完成了吊桥,
也顺利回到原本的地方。
这一幕的画面非常精彩,
原本是边缘人的小阿基瞬间成了核心人物,
仔细看他们分头行动、蒐集材料的过程,
大家都充满活力与热情,
最后真的用这些材料完成吊桥时,
每个人脸上满满的成就感,就像小阿基一样。
https://i.imgur.com/QU8eqHb.jpg
最后,当葛丽儿老师醒来,
走过这座大家合力搭建的吊桥时,
作者用蒙太奇手法,
把背景置换成旧金山跨海大桥的场景。
我蛮喜欢这个环节的设计,
一来意味着这座拼接桥跟跨海大桥一样稳固,
二来也象征老师认同了小阿基对建筑的热情。
这一刻,老师终于明白了:
“二年级不管你学了哪些功课,
都比不上实现自己的梦想更让人快乐。”
/
https://i.imgur.com/gctVEST.jpg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
书中回溯到葛丽儿老师小学时,
跟大家一起爬摩天大楼时两脚发抖,
最后不小心走失,
两天后才被找到的可怕经历。
从此,她认为爱建筑的人都是疯子。
也因此拒绝教室里出现任何跟建筑有关的事。
一开始或许会觉得葛丽儿老师很不近人情,
但看到这段经历,
也能理解她一朝被蛇咬 十年怕草绳的恐惧。
不过,这也让我反思,
成人与儿童之间,存在着巨大的时间落差,
时间,也不一定代表着红利,
即使“我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多”,
也不代表这些走过的桥都是正确有效的路径。
https://i.imgur.com/E96EGNQ.jpg
就像之前看到的一个图文,
当伊索寓言里的乌鸦还在以石投瓶来喝水时,
现代的乌鸦早就拿吸管咕噜咕噜的大口喝水了。
如何不碍于自见,
而让孩子站在我们的肩膀上看得更高更远?
是我看这段故事后的另一个自省。
/
整体而言,
我喜欢绘本的画面感跟故事内容,
读起来节奏非常轻快,
翻译者是林良先生,
他在后序中提到,
这本书的原文有英诗韵法的结构,
他只能在“好懂、好听、好玩”之下尽力。
我觉得,
林良先生的确成功的展现这个特点了。
——————————————
嗨,我是Check,
这里记录我的育儿日常,还有偶尔的自我对话
https://www.facebook.com/checkchecknote/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