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三合一”的书,作者罗宝鸿老师将“蒙特梭利”、“阿德勒”、“萨提尔”三
大学派的理论,结合自身的教养经验,融合在一本书中呈现。
这类书籍,最怕充满理论和术语的堆叠,沦为作者秀知识量的舞台,变成“失败的大杂烩
”。所幸,罗宝鸿老师是个极度理性又感性的人,感性而言,书中不只一处,直击读者心
坎,令我深受感动。理性而言,又能够以浅显的文字,将理论与经验完美结合。
作者展现了以简驭繁的功力,这本书是三大学派的成功组合,不同食材经过精心烹调后融
为一体,吃起来毫无违和感,具有全新的绝妙滋味,是“美味的佛跳墙”!
***三大亮点***
一、这本书结合了“三大学派”的理论,光听到那么多名词头都晕了,执行起来不会很困
难吗?
教养观念和饮食一样,会不断进化,如同现代人的饮食习惯,不仅吃饱还要吃巧。教育下
一代的确很麻烦,但绝对是稳赚不赔的投资,只要用心体会、耐心实践,众多知识终将内
化为习惯。
好比我们还是开车新手时,常会战战兢兢,不时提醒自己:雨刷在哪?方向灯在哪?油门
和刹车别踩反了 。学习这些教养理论也是一样,一开始觉得很复杂、很麻烦,甚至需
要刻意练习。不过,只要有恒心,就会越来越上手,成为老司机后,自己开车兜风的快乐
是难以言喻的XD
二、“三大学派”在教养上,分别有何作用?
(一)蒙特梭利:帮助我们“了解孩子”,支持孩子不同面向发展的需求。
(二)阿德勒:帮助我们“了解问题”,建立孩子的价值感与归属感,培养正向人格。
(三)萨提尔:帮助我们“了解自己”,安顿自己,找到连结自我与孩子渴望的对应沟通
。
三者相辅相成,帮助家长从不同面向,跨越教养困境。
(出自 育儿顾问大树老师的推荐序)
三、根据本书,可以简述“爱孩子的安定教养”如何进行?
罗宝鸿老师的逻辑清晰,在本书页首的“拉页”,就以图示精要的说明:如何建立每日作
息表、如何以启发式问句取代命令句、如何设置让自己生气时得以冷静的“积极暂停区”
,相当实用且一目了然。
***四大金句***
一、生命在起始时,就有一套属于自己的完美发展计画,等著孩子与环境互动来实现,因
此蒙特梭利博士说:“任何不必要的协助,都会阻碍孩子的发展。”成人看不懂孩子内在
需求而给予的帮忙,往往都是帮倒忙。
二、玩具只能满足孩子短暂的欲望,真实生活才能丰富孩子的心智。多让孩子与大人一起
从事日常生活练习,并适时给他鼓励,是培养孩子归属感与价值感的绝佳方式。
三、你若不爱你自己,你便无法来爱我,这是爱的法则。(萨提尔女士语)
四、我们不能改变过往事件,但能改变过往事件对我们的影响。解除来自过去的影响后,
才能在当下活出更正向的能量,并从过去中解脱。(萨提尔女士语)
***我的看法***
一、本书带给我最大的启发
“蒙特梭利”原本就是罗宝鸿老师钻研最深之处,是以这部分写得格外精采,让我在原本
的教养方式上,又想到许多拓展的可能。
好比蒙特梭利强调“透过外在秩序,建立内在秩序”,关于这点,我们原本就做得不错,
孩子能规律作息、自行用餐、收纳玩具,透过外在秩序的安稳,让他们的内在更稳定。
不过,我也发现一些可改善之处,例如“孩子需借由感官与真实物品接触,有真实的经验
,才能丰富孩子全面性的心智发展”。而我总是因为怕孩子受伤、怕花时间、怕东西被弄
坏,鲜少让孩子探索生活周遭的真实环境。
读完这本书后,我告诉自己:与其怕东怕西,不如放宽心,营造一个可供安全探索的环境
,更要多花点耐心陪伴孩子尝试。
二、宝鸿老师是我的学习典范
我很欣赏罗宝鸿老师,不只因为他长得帅、声音有磁性,而是透过这本书,可以明显感受
到:
他是一个情感丰富的老师,不只一次因为同情学生的遭遇而落泪;是一个上进的学习者,
接触蒙特梭利近二十年后,发现自己的不足,进而学习阿德勒和萨提尔,完整了本书的黄
金三角;是一个温暖的好爸爸,从他对儿子的观察和互动,处处可见令人羡慕的亲情光辉
。
更重要的是,他是一个谦虚而自信的作者。因为自信,所以能够“示弱”,和孩子发生激
烈冲突,他事后自省:“我感觉相当挫败,觉得自己是一个很烂的爸爸!”很少有亲职专
家会这样描述自己吧XD并大方地将后续的心情转折和处理方式透过文字呈现,让读者从中
获益。
如果,在“爸爸”这个角色里,需要找一个典范来学习,那我的目标肯定就是罗宝鸿老师
!
─────
我们不只是老师
https://www.facebook.com/111489460393337/posts/155944602614489/?vh=e&d=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