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 孩子打人怎么办?转移冲动情绪的出口

楼主: iamis (包子脸)   2020-04-09 18:43:57
《孩子打人怎么办?转移冲动情绪的出口》
#正向教养
#替代行为
我家孩子一岁以后开始零星出现打人的动作,
不过那时比较像是无法控制力道的结果。
因此当时我们也不觉得这是问题,
只会在事情发生后跟她说:
“Nono,要轻轻的,不然我会痛喔!”
然后拉她的手轻轻的摸一摸刚刚被打的地方。
希望可以透过教导正确的行为,
还有反复练习,让她习得适当施力的方法。
也的确,“轻轻的”这三个字像是个咒语,
打完人的当下她都会轻轻的“呼呼”,
好像这样别人就不会痛了。
可是,
她一岁半以后开始出现咬人、打人的行为!
不是拿捏不准力道的手劲太强,
而是那种要引起你注意或不高兴时的动作。
在这个尚未能用言语沟通,
对大人的指令也似懂非懂的阶段的孩子,
我跟先生也参考了网络上的分享,
刚柔并济、软硬兼施的想改善她的行为。
比如略有力道的反制她的双手,
告诉她,这样的行为不受欢迎、没有人喜欢。
但效果有限,反而招来更多尖叫,
或是我们放手后,她又再次动手打人的情况。
后来我弟教她,
生气想打人的时候就打桌子/柜子,
虽然转移掉打人的行为,
但这个举动也不是我乐见的结果。
约莫在她1Y10M时,
我突然想起之前从事幼教的朋友,
赶紧私讯她请教该如何处理这种情况。
“#直接给她处理情绪的方法!”
朋友说,
像我弟教她打桌子其实就是替代打人的行为,
只是这个替代行为不是我想要的。
因此,朋友建议我建立新的替代行为,
取代“生气就打桌子”的这一个。
并且要“#厘清生气的原因”,
最后再抱抱她,告诉她“#可以怎么做”。
比如,她想拿我的眼镜,我不给她,
于是她就生气打桌子。
我可以说:
“这是妈妈的眼镜,你不能拿!”
(#建立孩子物权概念)
“你可以拿娃娃身上的蝴蝶结。”
(#告诉孩子被允许的行为是什么)
“如果你生气了,
不可以打桌子,可以抱熊熊!”
(#告诉孩子生气可以怎么做)
朋友说,两岁以下的孩子无法理解太多,
就是直接建立界线,尤其对错更要黑白分明。
另外,#家人的教养方式也要一致,
才不会混淆孩子的认知。
有了专家的指点,
下一次再遇到小乖生气打桌子,
立刻塞布偶给她,
并告诉她:“生气可以抱熊熊”。
然后你就会看她很用力的抱紧,
像是在发泄情绪一样。
很神奇的是,这样用力抱一下,
生气的冲动也跟着消失了!
但这个练习才开始,还没有建立起连结,
小乖生气打桌子/柜子的情况还是层出不穷。
因此那阵子,
不仅我们家随时准备布偶让她抱紧,
连带她出门,也都要带只熊预备着。
一开始她还是先打别的东西再抱布偶,
但后来我们抓到她生气的节奏,
在她生气要动手前,
我们就提早塞布偶到她面前,
通常这样做就可以顺利缓和她的情绪冲动。
约莫过了两个月,
她“生气就打桌子”的频率慢慢降低。
到2Y3M的现在,
几乎没有出现生气就打人的行为了。
现在遇到的情况是,
一不顺她的意,就会瞬间飙泪大哭。
于是我也试着告诉她正确的行为,
并陪她练习。
因为她现在可以对话沟通了,
我会先抱抱她,缓和她的情绪之后,
先同理她,再告诉她可以怎么做。
比如她想自己一个人上楼,
被我们阻止强架下来,开始大哭。
我会先抱她,问她:
“妳想欲去楼顶,对否?”“嗯。”
“欲去楼顶,爱佮大人讲,对否?”“嗯。”
接着我会跟她一起练习正确的作法:
“好,按呢咱来练习一摆,
你讲:我欲去楼顶,佮我去,好否?”
“我欲去楼顶,佮我去,好否?”“好!”
“你阁问一摆!”
“我欲去楼顶,佮我去,好否?”“好!”
然后就会牵着她的手一起上楼,
完成这次的练习。
目前成效并不显著,
不过反而在其他时候会出现类似的问句。
比如,要吃东西前会先问:“会使吃否?”
或是拿别人的东西前也会问:“会冻拿否?”
孔子说:“不教而杀之为之虐!”
我是当妈之后,
才开始真正落实这个道理。
——————————————
嗨,我是Check,
这里记录我的育儿日常,还有偶尔的自我对话
https://www.facebook.com/checkchecknote/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