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准公共化的利弊得失

楼主: andy780212 (andy)   2018-08-01 21:17:17
准公共化托育补助
这篇文对于托育无实质帮助
当泡茶闲话可以 但也别伤了和气
还没上路就吵得沸沸扬扬 就我所知吵了2个月有 并不是新闻说的5天上路
先贴爸妈们最关心的补助 (地方政策我们先不讨论 太多太杂)
https://i.imgur.com/MLqLNUn.jpg
一行一行来看吧
公托不变没差
(+)私托/保母参加准公托=>父母领6000 <原3000(+3000)>
(-)私托/保母未参加准公托=>父母领2500 <原3000(-500)>
(0)爸妈自己带=>父母领2500<原2500要未领留停津贴>
(+-)亲属(阿公嬷)照护
=>都领2500 <原126小时结训2000(+500) 考保母照后3000(-500)>
这张表应该可以很清楚的看得出利弊得失了
以财务面来说
政府:
每年多编110E上下 今年执行的是行政命令 明年开始则要进立院编预算
财务缺口如何填补会是未来隐忧(看看隔壁棚的长照&年金)
家长:
如果选参加的直接多+3000 也会产生诱因希望自己送托的单位能让他领这$
反观如果该单位没参加补助活生生-500(我觉得这是变相处罚)
*亲属保母(阿公嬷):
这个最惨 好不容易上完课可以领2000 考保母照可以领3000
(课堂中得到成就感和家人中专业的肯定 每个月还能发点红包给孙子)
现在不论有没有上课都给2500 自费花钱去考保母照的还被-500......wtf
私托/保母:无直接的财务变动
以市场面来说
前一篇讲过托育需求和现况分析
这边在讲一下现况重点
公(3):私(含保母)(7)
托育需求>市场供给
私托/保母价高 品质高低落差大
政府在托育服务的实质落实是有求于私托/保母的
政府:
目前立场:
由于公托供给远低于市场需求
而主要筛选家长的制度是由"抽签"这种完全运气的规则
使家长产生财务付出的不平衡 而对政府施压
所以想借由补助来补足其他家长的支出缺口
未来希望:
对于私托/保母透过参与准公托政策并辅导该单位未来能转型成公托 所以才叫"准"公托
对于家长希望借由财务的补助让家长对市场产生主导作用
家长:
目前立场:
托育需求大 公私托价格落差大 心态不平衡
未来希望:
托育服务品质提升 物美价廉 选择多 素质平均稳定
私托/保母:
目前立场:
出来做的时候完全没拿政府的补助 并在立案时须合法还有定期访视管理
大部分的保母还得牺牲原生家庭的生活空间 使居住环境与工作绑定
政府有求于业者完善托育环境 补助却是给家长
让家长给予业者压力 可能产生对立关系
未来希望:
开放市场 家长不应该因补助与否成为选择时的主要条件
政府直接给予业者补助和辅导环境改善整体托育品质
总归一下目前三方角力的状况和因果关系
(1)一部分的家长由于抽不到公托产生不平衡(压力根源)=>施压政府
(2)政府本身公托产能不足=>希望私托/保母一起加入来平衡市场
(其实这个环节就产生根本的矛盾了公托是福利机构 私托是营利机构 保母也是要有饭吃)
(3)私托/保母不愿意(凭什么要牺牲我的付出帮政府做面子)=>反弹给政府
(4)政府藉"补助"介入市场 并希望这个政策能间接改变市场=>家长出现价差的选择
(5)家长希望业者能加入政策并让他领到补助=>业者如果愿意则就能转(2)
但我前面也说有根本上的矛盾 所以目前业者都不愿意加入
会演变成目前这样根本的原因就是 (1)抽不到公托
如果公托比例能往上提升则政府的话语权就越大
但因为现在政府因"其他"原因 想快速的改变现况
所以才会出现这种自相矛盾的政策
而可悲的是 目前讨论了那么多利益得失 供需平衡
却鲜少听到真正站在"婴幼儿"的立场思考
也就是所谓的"托育品质"
台面上只听的到三方在讲谁没做事谁赚太多
却没听到如何确实的改善托育品质
政府当然也希望透过参与准公共化的单位来一起提升托育品质
但这也是有根本上的矛盾
就我去参观过的案例来说 业者(不论是私托/保母)都推往极端的话可以分两种
A
这一种是真的爱小孩关心小孩的 真心想做这行并能赚到钱
他本身就比谁都在乎托育服务品质和环境管控
这种根本不需要政府去管理 评鉴也都轻松达高标
(但这种生存的很辛苦 为了品质师生比得控制 为了环境清洁成本得拉高)
B
这一种主要是想营利想赚钱的 只是刚好看上这个行业
这一种可能当保母时就拼命超收 最后被检举到没办法只能成立机构
结果当然是继续超收 但此时它罚钱已经不怕了 带的人多 又不一定罚的到
或是各种巧立名目的跟家长收取多余的费用
(这种即便是台北市我还是有看过 那更不用说外县市和没立案的...)
那一推行准公共化 哪种业者会较愿意加入? 答案是B 为什么?
因为B的实际竞争力是弱的 而他可以透过这个补助落差让家长选B的意愿提高
而A因为本身竞争力强 还是有家长愿意付这个$ 但当收支出现红字的时候 就不得不加入
那家长会说两者都加入很好阿 我当然选A 反正都有补助可以领
但A的立场会怎想?做好做烂结果都跟B一样 师生比相同 单位空间人数比相同
那实际的软硬件层面我花再多努力也只是跟B赚的一样多
最后A会黯然退去 而B很有可能还在超收 继续提供低品质低服务的托育环境
当一个政策想要齐头平等时的直接后遗症 就是所谓劣币逐良币
*而且以目前政府的基层人力 是根本不足去真正的去改变B的环境(技术面就不多谈)
最后希望家长在选择托婴机构/保母时
不要单以有没有补助当选择条件
总结一下
就我的观点来看
政府因为自己的产能不够要给人民交待
结果想请民间业者帮忙 又低不下头 才会想出此策略
此政策除了造成托育人员与家长的对立
几乎对托育产能的增加跟品质的提升基本毫无助益
一个产业要能做大做好是要让产业能进入正循环
而不是政府不自量力的想要"管控/介入"这个市场
作者: ritachang708 (Rita)   2018-08-01 22:26:00
其实还是大环境的问题 幼教&托育机构老师其实薪资真的不高 但双北行情如何我不清楚(也许比其他县市稍高?但在各行各业里应该还是算低)只是真心觉得他们值得至少28k以上的薪水...
作者: duoduo554553 (阳光空气微风水)   2018-08-01 22:46:00
幼稚园老师真辛苦QQ
作者: shanshan1113 (阿ㄓㄓ)   2018-08-01 23:01:00
朋友在托婴中心薪水26k(台中
作者: ritachang708 (Rita)   2018-08-01 23:06:00
真的觉得是台湾老板通病...能给低薪谁要给高薪(摊手)说穿了大概就是28k导致加入意愿不高...但我真的觉得有些地方的托婴中心便宜到不可思议的地步 所以对他们来说签约势必提高成本 我自己的托婴师生比是1:5 注册费+月费平均2万 收满为40位学生(所以是8位老师) 当然还有一位主任+煮饭阿姨 但我觉得28k对于2万月费来说应该还好吧…另外我的托婴中心在新北 有签订公共托育合作联盟合约 业者是否有从地方政府获得什么补助我是不清楚 但如果有获得补助 那么28k薪水应该就更不是问题吧...当然我这是新北的例子其他地方如果托育费用没收到那么高 (其实也没很高...就是新北正常价)签约意愿大概就真的不高了L大 托婴中心师生比是1:5没错喔我有看到另一篇sky大的补充了 来去找找有没有托婴业者的新合约能看 因为1:4这个目前是没听到消息 今天第一次听说不过我也跟我的托婴中心表明 会找私托一定是有其需求(例如时间) 如果这政策真的无法让彼此双赢 不签其实我没关系...(那时候详细合约内容都还没出现就是)sky大的部分是否有法律条文能佐证呢?因为我单从政府的这个网页上是看不出来要调整托育比的(可能就是托婴业者与政府的合约才有办法看到?)https://goo.gl/MupY6W可是天花板价格不是看各区的年度家庭可支配所得的15%吗?(那个名词有够长实在有点难记)如果原本13000除非原来就补助超过3000 不然调成16000补助6000 家长支出其实是相同的 保母的收入多获得3000(先不考虑特殊时间或延托等状况)当然如果本身价值超过政府规定金额的保母一样可以不签(不过说实话同一区保母除非时间或有其他型态特殊 不然价差应该不至于太大?)不过跟政府签约时有规定2年内不得任意调整价格(应该是2年?) 家长与保母的合约通常为一年一约就是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