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 0~1岁 婴幼儿发展 保母课分享

楼主: andy780212 (andy)   2018-07-12 22:12:20
来谈婴幼儿0y~1y发展
照护是保障养的活 发展则是追求养的好
赖于台湾医疗体系所支撑 照护上几乎都能轻松过关
但对于0y~1y的发展讨论好像还是盖上一些神秘色彩
相较于昨天有点严肃的主题
我们今天就轻松的来谈0y~1y的发展到底怎么回事吧
(今天内容比较多 可以分段假日慢慢看)
如昨天所说婴幼儿这个阶段成长变化极快
全身的感官器官如大脑手脚都得不断学习与建立连结
学者们在这个基础上把发展分成四大类
1.身体上的动作(粗/细动作)
2.脑袋的认知能力
3.语言沟通
4.社会情绪
身体动作和语言沟通由于宝宝健康手册都有详细且完善的内容
爸妈们跟着它后面的家长记录事项就可以很完整记录宝宝的发展了
我们就不赘述太多
*身体动作发展跟脑袋的认知发展也有关系
所以我们在认知里面一并补充
*语言沟通上有两点值得讨论:
Q:家中成员母语不同 宝宝会混淆或听不懂吗?
举个可能出现的例子:
一个台湾老公娶了一个泰国老婆 全家跟公婆(说台语)住
这种时候老师会建议妈妈跟公婆都尽量跟宝宝讲自己熟悉的语言
宝宝是有能力分辩语言上的不同使用的
并不会因此混淆或学不好其中任何一种语言
基本上是鼓励所有照护者不断的对宝宝说自己的母语
Q:该不该送宝宝去双语托婴儿所?
托婴托儿所就曾出现案例小朋友因为上课被老师 No Chinese
就有两个小朋友一直要求去厕所 久久不回
结果发现两个人在厕所用中文大聊特聊
不过如果小朋友回家在家沟通也都是会用到英语 那到没什么问题
简单来说 语言的发展和学习老师给的两个字"浸泡"
让宝宝自然的浸泡于该语言的环境中 这样的学习对他才有效
下面来谈认知发展:
主流学派是皮亚杰(Piaget)
此学者认为儿童(12y以下)发展为 "四阶段"
今天先讲第一阶段0y~2y(感觉动作期)
其余会在下一篇2y~6y一并补充
0y~2y 称为感觉动作(统合)期
什么叫感觉统合?
也就是透过"感官知觉"和"控制身体动作"
来探索这个充满新鲜的世界
这就是我们昨天没讨论到也是发展最重要的核心"玩"
大人看似宝宝在玩游戏 其实是在不断的学习和探索
那玩乐是否该给宝宝压力? 当然不会
未来我们会提及各阶段的发展和学习
都会碰到大人"恨铁不成钢"的心理问题
老师教我们简单的口诀:"试试看 但合理的期待"
让爸妈们透过轻松且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心态陪伴宝宝一起成长
控制身体动作:
像是从简单的踢腿(粗动作)抓握(细动作) 3m~4m
直到可以爬行(粗动作)手拿东西塞嘴(细动作) 8m~9m
到站立行走 拍手等
大脑的神经元不断和肢体交互作用
我们也可以针对不同的阶段陪孩子玩各种用到他手脚或抓握的游戏
*这个阶段手脚并用且得协调的 "爬行" 对大脑帮助最大
反而不该揠苗助长的让小朋友太早站立行走
*有研究讨论过现代的宝宝越来越早就能站立行走
一部分可能是营养充足
但另一部分可能原因是照顾者或爸妈都忙于"直立"(厨房 电脑桌 沙发)的做事
而较少于"平面(地板 床铺 浴缸)"陪伴宝宝坐着或躺着玩耍
*如果你家宝宝真的身强体壮超快站起来也不用推倒
可以设计让他 "钻洞" 的空间 来代替爬行
感官知觉:
除了人基本的五种感官:听觉 嗅觉 味觉 触觉 视觉
还有平衡觉和本体觉的另外两种也在发展
听觉:
在出生前5m就出现的感官
爸妈对肚子里的宝宝说话可以让他更熟悉你的声音
出生后也听到你们的声音时也自然会变安心平静
*白噪音:每个宝宝喜好不同 如有助于平静心情也可提供
(听到同学小孩很爱吹风机 所以他每次要哄睡都要开着吹风机在旁边)
嗅觉:
一出生就有 第一个刺激的通常是妈妈的体味
所以刚出生亲喂的动作对建立母子关系有很大帮助
据说有爸爸会拿常使用的汗衫或毛巾包覆宝宝
这样宝宝会更亲近爸爸(个人持怀疑态度)
味觉:
出生就有 大多喜欢甜味(母奶本身有一点偏甜)
对苦味会有不悦感
通常建议4m~6m后开始给宝宝尝试副食
不过还是要看每个宝宝的发育
判断依据为头立体直 舌头可顺利送食物入喉
副食不建议用冰砖
由于生理是在快速发展
还是用最新鲜的当季食材提供不同的营养和味觉刺激比较好
!之后讨论到1y后的照护我会特别把副食拿出来讨论
触觉:
出生就有 触觉的刺激如安抚拥抱能提供宝宝最佳的安全感
!这点在后面的社会情绪发展会特别讲
视觉:
刚出生就对光有反应
0m~1m 视线约20cm 视野45度 能分辨黑白
1m~3m 能分辨颜色
4m~6m 开始会追视物体
6m 看得出立体构造 会想触碰物体
平衡觉&本体觉:
平衡觉的发展跟上面讲的爬行有直接关联
本体觉则可以透过摇荡来让宝宝感受自己的身体在空间中的变换
最完美的动作如妈妈哺乳的亲喂 一边左右摇晃边哼歌让宝宝注视妈妈
所有感官都会受到温柔的刺激
*感官的游戏上可以安排爬/摇/荡/滚/滑/躜等各种动作的探索
*各项感官万万不可过分刺激
如带宝宝去夜店(真实案例) 隔天作息大乱
如跟宝宝玩抛高游戏 此时的大脑还没很结实 容易造成颈椎和大脑的受损
*8m开始发展出物体恒存
这点很值得说明
8m大之前只要宝宝没感觉到就觉得该物体消失了
那什么叫没感觉到? 简单来说就是没看到没听到没摸到没闻到
反之只要任何一项能让宝宝感觉到照顾者的存在 他就不会处于不安的状态
例如妈妈去个厕所听到宝宝开始哭怎么办? 也许无法马上出现在宝宝身边
但可以先透过声音的传达让宝宝了解妳还在
过8m大之后就慢慢开始认识到物体没有消失
我们也可以透过"找得到"的游戏练习来让宝宝学习
像用小毛巾把自己遮起来一点 又突然出现
通常宝宝这个时候都会玩得很开心
但不能真的玩躲猫猫躲起来喔 这就找不到了 他会以为你真的不见
值得一提的是
皮亚格的认知发展理论是可逆而且可叠加的
也就是说你不会因为小时候没做运动以后就变肢体障碍
但每个阶段都还是有发展的黄金时期
社会情绪:
社会发展:
这点尤其重要 白话一点就是人格养成
主流学派艾瑞克森(Erikson)
此学者把人生分成 "八阶段"
今天先讲0y~1y 其余也会在接下来慢慢提及
0y~1y基本上仰赖能照顾他的人生存
所以在这个阶段宝宝需要 "安全的依附关系"
也就是谁能提供他温宝 他就跟谁亲近
其他非主要照顾者也不用因此心理受伤或吃醋
因为宝宝的求生本能知道自己最信赖谁能让他活下去
!如此阶段无法得到安全且稳定的关系
宝宝未来人格可能产生对人的不安全感
艾瑞克森的社会情绪理论是"不可逆而且封闭的"
也就是小时候受到什么样的对待
长大宝宝的人格特质就会反映出来
除非人生中碰到极大的冲击(也就是我们常讲那个人经过那件事后变了好多)
不然在此理论中人格非常难做改变
即便去做心理治疗效果也相当有限
情绪发展:
我们人一生中情绪是慢慢叠加且"不会消失"的
你今天发展出任何情绪它就会永远一辈子存在心里
只是每个人的气质和养成会造就情绪分配的多寡
在此议题非常推荐一部Pixar的动画片"Inside Out 脑筋急转弯"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MlzCP5u2w8
这部电影轻松且有深度的说明了情绪发展
也让各位能跟家人一起享受个愉快的周末
下周我们来讲婴幼儿的"环境规划"和"怎么挑选好的保母/托婴中心"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