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天气又炎热又闷湿,听说周末气温还要飙升到 38 度!
很多家长看到孩子在户外很有活力的跑跳,
应该很欣慰但同时也很担心,孩子会不会中暑?
孩子怎么样是中暑了呢?是中暑的话要怎么办?
最重要的是,有哪些方法可以预防中暑呢?
今天Medpartner团队的医师,就要好好向各位家长说明,
让家长知道要怎么处理以及预防孩子中暑!
还有什么问题也欢迎推文提问,我们会整理回答大家的!
网页图文好读版:https://goo.gl/eDhqgS
正文:
中暑或热衰竭都是地处于热带与亚热带交界的台湾,
在炎炎夏季中常会发生的热伤害。
什么是热伤害呢?
其实热伤害是指身体在酷热的环境下无法有效维持正常体温,进而产生不适的症状。
每当夏天来临之际,
电视机或报章媒体时不时会报导气温突破历史新高,
或是有人因热衰竭或中暑而被送入医院治疗的新闻。
若不及时处理中暑或热衰竭,身体持续的高温会导致器官衰竭甚至有危及生命的风险。
就以中暑来说,严重的状况下死亡率可达 63% 之高。 [4]
近年来,全球的中暑案例有逐渐上升的趋势,
10 年间累积的中暑案例已超过 5 万起 [8] 。
将近 7 成的年轻族群因运动竞赛或体能训练时产生中暑症状 [8] ,
而超过 70 岁的年长者也是中暑的危险族群之一。
可见得中暑防治不管在哪个年龄层都需要学习的知识。
不过在台湾,很多人常把热衰竭及中暑混为一谈。
很多人自己来急诊室说自己已中暑了,但通常是热衰竭导致的不适。
如果你真的发生中暑,大概也没办法自己走进急症室就医了。
所以这次 Medpartner 团队医师透过这篇文章,
让各位读者分辨中暑或热衰竭有什么症状?
如何帮中暑或热衰竭患者做降温处理?以及在生活中要怎么预防。
事不宜迟,我们开始上课吧!
《中暑或热衰竭是怎么发生的?如何初步处理?》
在说明中暑或热衰竭怎么发生之前,
我们得先了解一下身体是如何调节体温的。
身体可借由代谢及周围环境所产生的热能来提高体内温度,
一旦脑部感应到体温太高时,会透过自主神经发出调节讯号,
扩张血管、加快血流并增加汗腺的分泌。
多余的热能主要会在皮肤表面或呼吸道中,以蒸发的形式来散热,
这一系列调节过程可以让身体维持在摄氏 37 度上下。
除了蒸发的形式外,人体也可以透过空气流动所产生的对流(如电风扇)、
红外线辐射(待在阴凉处)或冰凉物质的传导(如冰敷)来散热。
那在什么情况下我们身体会比较容易感觉到热呢?
一般在气象新闻所报导的环境气温不一定完全等于我们人体所感知的温度,
因此我们会以体感温度而非实际温度,
来初步评估人体对周遭环境所感觉到的温度。
体感温度会因气温、湿度及风速的不同而有所差别。
除了高温环境容易提升体感温度之外,
大于 75% 的湿度则会导致身体难以透过蒸发来散热。 [3]
相较其他大陆型气候,台湾岛屿型气候的夏天会比较闷热潮湿,
如果平常没有防暑意识的话,会增加患上中暑或热衰竭的风险。
体感温度若高于摄氏 33 度时 [2] ,
是需要防暑降温,以避免身体产生各种热伤害的症状。
https://imgur.com/IKRb95e.jpg
热伤害是人体无法调节体温来散热,而产生各种病症的统称。
最常见的热伤害疾病就是中暑及热衰竭。
从名字看起来,虽然像是两种不同的疾病,
但热衰竭如果处理不当,往往会恶化并进展到最严重的中暑。
换句话说,热衰竭可某种程度上视为中暑前兆。
所以我们会介绍中暑及热衰竭会出现什么症状?
中暑和热衰竭之间有什么差别?
面对中暑或热衰竭时,要如何降温处理?
〈中暑及热衰竭有什么症状?〉
热衰竭是因为剧烈的运动及酷热环境流失过多的水份及电解质,
无法维持心脏正常机能,导致心血管系统衰竭,可大致被视为中暑前兆。
中心体温(经肛门所测出的温度)会微幅提高但不会超过摄氏 40 度。
除了体温上升,热衰竭还会出现以下症状:
‧头晕、头痛
‧无力虚弱
‧大量出汗、皮肤溼冷
‧脸色苍白
‧心跳加速、姿势性低血压
‧恶心呕吐
‧肌肉抽筋
当热衰竭症状持续恶化,人体已经几乎无法调控体温时,
就可能出现热衰竭以外的中暑症状。
热衰竭的时候,体温虽然上升但不会到完全失控超过摄氏 40 度,
人虽然会感到不舒服,但也还能流汗,
大脑还没受到伤害因此意识不受到影响。
然而中暑与热衰竭的最不同之处,
在于中暑会让体温调节失控及中枢神经系统受到影响。
因此相较于热衰竭,中暑有另外 3 个最为严重的症状:
‧中心体温超过摄氏 40 度
‧有中枢神经异常的症状
(如意识混乱、意识不清、情绪不稳、说话不清不楚等症状)
‧皮肤因无法出汗而呈现干燥
请注意,如果发现上述的三种状况,
不要迟疑,赶快边降温边送医,不然就很危险了。
中暑可依据病发原因,来区分为传统型中暑及运动型中暑。
针对这两种中暑类型,我们分别说明如下:
‧传统型中暑:身患心血管、神经或身心相关慢性疾病的年长者(年龄大于 70 岁),
该体温调节的能力比一般人来得差,容易有传统型中暑的风险。
此外,长期服用抗胆碱药物可能会抑制排汗、
降血压药物如抗交感神经药物也可能会影响心血管系统对体温的调节,
娱乐性药物如安非他命容易让身体产热,
这些药物可能会影响人体散热的效能。
‧运动型中暑: 7 成运动型中暑患者是在运动已超过身体所能负荷的状态下发生中暑,
这类患者多数为年轻且身体机能健全的族群。
运动型中暑是怎么致病的呢?
持续剧烈运动下的肌肉会不断收缩产热,加上高温高湿度的环境,
大大提高体内温度。
https://imgur.com/OHT9v3e.jpg
看到这,你应该了解到,一旦有人发生热伤害,
旁人首先要快速分辨这是热衰竭还是中暑,
也就是量测体温有没有超过 40 度,并观察精神以及意识状态有没有改变。
如果暂时只是热衰竭,可以先尝试降温,
之后观察是否发生体温持续升高,或意识状态变化等中枢神经问题,
如果持续恶化,就要送医。
如果一看就是体温过高、意识出现变化的中暑情形,
那就不用迟疑了,赶快边降温、边送医。
〈中暑或热衰竭要如何降温处理?〉
出现上述热衰竭或中暑症状,建议在送医治疗前,
尽可能在 30 分钟内(当然越快越好)先为患者降温。[6]
这么做不仅能减缓身体的侵害,也能增加患者获救的机会,
所以初步的处理是非常必要的。
有关中暑及热衰竭的降温处理 8 步骤,我们整理如下:
1.将患者移至阴凉处,揭开多余的衣物
2.如果没有出现恶心呕吐或意识不清的症状,
患者可以喝浓度在 0.1-0.2% 的食盐水或运动饮料来补充水份及电解质
3.让患者保持躺平的姿势,抬起患者双脚高于头部的位置,有利于下肢血液回流。
4.持续往患者身上洒水降温
5.准备多条毛巾泡在装有冰块或冷水的桶子
6.将冰冷的毛巾敷在患者的颈部、双侧腋下及鼠蹊部,洒水动作不可中断
7.每 3 分钟更换一次毛巾
8.10 到 15 分钟之后结束降温的处理
https://imgur.com/y4r2aB6.jpg
看到这里,想必你已对中暑及热衰竭有一定的认知,
相信之后你就能够分辨中暑及热衰竭的不同,并立即实施降温处理。
虽然中暑是容易致命的急症,但若能做好“边降温、边送医”的紧记措施,
可以将中暑的危险程度降到最低。
下一段内容,我们要介绍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预防中暑及热衰竭?
《中暑及热衰竭要如何预防?》
炎炎夏天,不只要懂得防晒,还要留意身体是否有过热,或难以散热的问题。
对于常在户外运动的朋友,除了保持体内水份及电解质的充足,
适当的休息及降温能避免体温过热。
我们可以借由下列预防措施,确保身体能有效散热,
远离中暑及热衰竭的来袭:
1.做好防晒措施:过度受到太阳的曝晒容易影响身体的散热,
所以透过防晒衣物、太阳眼镜及防晒乳的挑选,做好防晒措施。
更详尽的防晒知识可以参考该系列文章:防晒全攻略。
https://www.medpartner.club/tag/sun-protection/
2.补充足够的水份:不管活动程度为何,都应该随时补充水份,
不用等到觉得口渴的时候才喝水,养成一天喝至少 2000 cc 的开水。
开始运动前就要补充水分,运动后也别忘记。
常在户外工作或运动者,
建议每小时喝 2 到 4 杯的水(一杯为 240 cc )。
此外,避免用含酒精或高糖份饮料来补充,以免身体流失更多的水份。
3.选择较不热的时段运动:可以选择清晨或傍晚的时段出外运动,
减少受到太阳的曝晒。
另外,要适时中断运动的进行,可于阴凉处稍作休息,
避免长时间在户外的剧烈运动使得中暑机会大增。
4.挑选宽松轻量的穿着:厚重衣物会影响身体散热的效果,
故可挑选宽松、轻便的衣物来穿。
5.携带冰袋或冰毛巾:如果需要长时间待在酷热的环境中,
将冰袋或冰毛巾装入保冷袋,使用时可敷在颈部及腋下降温。
6.避免待在空调不佳的车子里:如果车中没有开启空调,
封闭的车子里因空气流动有限而让里头的温度不断上升。
7.检查服用的药物是否容易中暑:
上述提到的抗交感神经药物及抗胆碱药物可能会影响体温调节,
长期服用这些药物者可以向医师咨询有关中暑方面的问题。
https://imgur.com/SnfEEsH.jpg
看完这篇文章,我们希望大家都要记住以下几件事情:
1.台湾气候高温潮湿,是容易发生热伤害的地方
2.热伤害可分成热衰竭跟热中暑,两者有程度上的不同。
在台湾人,很多人会把热衰竭和中暑混为一谈。
很多人来急诊说自己是中暑,通常都是热衰竭。
如果你是真的中暑,大概没办法自己走进急诊。
因此要学会分辨热衰竭跟中暑。
3.热衰竭的时候,体温虽然上升,人也很不舒服,
但体温没有完全失控,也还能流汗、意识状态还是清楚的
4.热中暑时,体温恒定的机制已经失控,体温会超过 40 度,
甚至可能无法排汗,大脑也受到热伤害影响,
导致中枢神经的异常,出现意识状态的变化。
5.热衰竭时,可以一边降温,一边观察变化。
如果无法顺利降温或缓解症状,或进一步出现热中暑的症状,就要送医。
6.热中暑真的发生时,就要立刻边降温边送医,不然可能会死人的。
7.别忘了上面提到的中暑的预防方式,预防胜于治疗!
此外,在炎热的夏天里,别忘了做好防晒、补充足够水份等预防措施。
好好记住这篇文章的重点,有一天说不定会救了自己或者身边的亲友一命呢!
Reference
1.Mayo clinic: heat stroke
2.Mayo clinic: heat exhaustion
3.Uptodate: Exertional heat illness in adolescents and adults: Epidemiology,
thermoregulation, risk factors, and diagnosis
4.Uptodate: Severe nonexertional hyperthermia (classic heat stroke) in adults
5.Uptodate: Guidelines for cold water immersion treatment of exertional heat
illness
6.Uptodate: Exertional heat illness in adolescents and adults: Management and
prevention
7.Uptodate: Patient education: Heat stroke (The Basics)
8.Riana R.PryorMS et al.
Exertional Heat Stroke: Strategies for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From the
Sports Field to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Clinical Pediatric Emergency Medicine Volume 14, Issue 4, December 2013.
https://doi.org/10.1016/j.cpem.2013.10.005
9.卫生福利部国民健康署:预防热伤害卫教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