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我历经2周,终于革命成功,
因此决定以此文来记录一下,也提供给妈咪们参考,
不过每个人情况不太一样,所以希望母奶妈们也是要看看个人情况喔!
如果有观念不正确的地方,也欢迎版友们分享指教。
先说可以获得小小成功的重点
1.另一半和家人的支持,真的很重要!
2.妈妈要相信自己和宝宝!
3.慢慢地拿掉奶瓶就会成功!
〈前言〉
在医院和月中的时候,都分别给医生和卫教师看过宝宝的含乳正确,
但是不知道为什么,亲喂足足喝超过一小时,
宝宝还是很快(约间隔1小时)就讨奶喝,
当时月中的做法追求固定3小时喝一次,
加上宝宝已经出生13天,但是体重增加后又减少了,
因此月中建议我补少量60ml瓶喂(母乳),而宝宝很快速地就喝光了。
原本预计只请产假的我,也不追求全亲喂,
觉得只要宝宝吃饱,亲喂+瓶喂也不错!>>>
*但如果想拼全亲喂的妈妈,建议就不要补瓶喂了!
“亲喂就是无时无刻无限量畅饮”这句绝对是王道啊!
在月中几天后,老公希望我半夜好好休息,不要再到婴儿室推宝宝了,
所以半夜就交给月中瓶喂,一开始真的是新手妈,
也没注意他们用的是哪种奶嘴头,爬文之后就赶紧去买贝亲ss奶嘴头
>>>
*低流速的奶嘴头,才能尽量地避免宝宝乳头混淆
出月中之后,准备着产假结束就要回去上班,
所以几乎每餐都渐渐改为瓶喂,
只有真的忙到不行、没时间挤奶才会把宝宝抓来喝。
但后来临时改变了决定,在产假的倒数一周请了育婴假。
在自己一打一带小孩、还要处理三餐的状况下,根本不可能挤奶喂奶啊!
所以我决定改回全亲喂!(真的曲折到宝宝生气也是合理的啊~)
因此继续了我的母奶行程,
就是每天都在fb“母奶宝宝健康娃”和各个相关文章爬来爬去。
就在几乎每天只有2餐亲喂、其他餐都是瓶喂母奶的时候,
我开启了全亲喂的战斗!
(本文现在才开始...登愣!!!)
注:宝宝1m10d的时候就睡过夜了,
妈妈也戒掉半夜挤奶,所以半夜部分就不加以描述~
第一天(宝宝1m23d)
清晨第一餐是宝宝意识最模糊的时候,
也是妈妈奶最胀的时候,所以亲喂就对了,
接着下午和晚上各安排亲喂一餐。
第三天(1m25d)
早上亲喂了2餐后,怕他没吃饱,第3餐就瓶喂个70ml,
下午妈妈身体累累的,觉得战斗要选在精神最好的时候,
所以只亲喂一餐,到睡前都瓶喂。
第五天(1m27d)
意识到“想要全亲喂就要努力拿掉奶瓶”,
所以开始讨奶就塞奶的抗战,
为什么说是抗战,因为爱吃宝有几餐会抗拒奶头了,
很生气地奋力抵抗大哭,重新塞回去还是一样,但拿出奶瓶就喝了!
妈妈还是努力着,可以塞奶就塞奶,
被抗拒的话先不勉强,因为实在不希望他对奶头留下坏印象。
第六天(1m28d)
塞奶头时宝宝又再度出现抗拒动作,
老公在一边协助帮我抱住宝宝,先用奶瓶给宝宝吸一下后,
立刻又把宝宝放到我的奶头上,
只要到奶头上我就赶紧按几下乳晕“出奶”,
就这样重复了几次。
但是宝宝只要一到奶头上就大哭,
我也受不了的想要放弃,但是老公坚持着,
最后终于成功骗到他了!!!宝宝安份地吸了起来。
(这一招也看过妈妈分享过,忍不住惊叹没在爬文的老公怎么会啊!!!)
第七天(宝宝1m29d)
妈妈累累的时候就不要勉强,刚好又是假日,
早中晚请老公各一餐瓶喂60ml给宝宝吃个小点心,
11点睡前也瓶喂一餐120ml,因为妈妈依然还没有勇气拿掉睡前餐。
第八天(宝宝2m)
本着宝宝要多吸妈妈才有奶的精神,
瓶喂的分量开始减少,下午和晚上都补了各一餐50ml,
10点多睡前决定亲喂试试,宝宝只喝了10分钟就睡着了,也顺利过夜。
第九天(宝宝2m1d)
前一晚睡前餐顺利地亲喂度过,
我决定不管是讨奶也好、讨安抚也好,
宝宝只剩下我和奶嘴了,奶瓶掰掰~
但没料到下午时,大概是妈妈的奶量真的会比较少的时段,
宝宝又出现了乳头混淆,我赶紧拿温奶器上的奶瓶重施故技,
但自己操作会困难一点,就是右手抓着宝宝脖颈,左手拿着奶瓶,
先给他吸一口奶瓶,再赶紧送上奶头,
抗拒了几次之后就成功了,
隔餐再出现抵抗,就再继续拿出奶瓶骗~~~
第十天(2m2d)
就在这一天我终于顺利登基~~成为全亲喂妈妈了,
宝宝没有再出现乳头混淆,讨奶我就给喝,
当然和瓶喂的定时定量不同的是,
会有搞不清楚他喝饱、喝好了没的状况出现,
不过就是喝完一段落(约15-20分钟)就先拍嗝,
休息一下再观察宝宝,是不是想继续喝,相信久了之后一定会更了解宝宝。
十天的时间让我从每天挤奶的妈妈,
变成暂时可以跟挤奶器当普通朋友的妈妈,忍不住觉得很开心!
我相信短期内宝宝不会再混淆了,
但温奶器上我依然会放著备用奶以备不时之需。
分享自己的心路历程,是因为经历过了,
了解为什么妈妈们会有些迷思,
当大家都说宝宝胃没有那么大,所以无法三小时喝一次,
妈妈会说:可是瓶喂就可以啊!
后来才知道,因为那是我们灌给宝宝的啊!!!
最后,希望我的分享有所助益,
不管是喝母奶或配方,每个宝宝都可以健康快乐的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