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宝版上时常有让人受益良多的讨论,可以看到很多不同的想法,
对教养相关思考真的是很有帮助哪。
在这个讨论串中,一个很重要的思考是“安全”与“规范”,
许多父母会担心,若是现在允了孩子,当孩子不在眼前时仍会做出危险的行为,
进而危害到自己跟他人的安全。
我想,在这个地方有一个很重要必须注意到的是自己孩子的个性。
有些孩子确实可能就会乖乖的,但有些孩子并不会因为父母“禁止”就不这么做。
更深远一点的思考,当孩子越来越大,“禁止”的效果会越来越小。
前几天有一篇让我看了眼眶泛泪的报导,在讲述一位女儿因快乐丸而死的单亲妈妈,
后来发现女儿其实有上网搜寻安全使用方法,但却还是因资讯错误而过量。
她很明确的感受到,传统的“向毒品宣战”的方式是没有用的,
全面的禁止反而使这变得像禁果一样,格外吸引某些性格的孩子。
能更减少伤害的方法,还是必须要让孩子们在“不被大人责罚”的状况下,
正确的学习到这些知识。
完整报导连结: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68108
因此,正确而完整的说明,对于生命教育其实是很重要的。
这样的教导,并不会侷限在“溜滑梯”这件事情上面,
而是更全面的对待生活中有些危险但孩子会想做的事情,
不牵爸妈的手走路、闭着眼睛转圈圈、爬上爬下...太多了。
而这样的教育,必须建立在父母对自己孩子性格的了解之上,
才能找到最恰当的方式。
以我的儿子来说,
他是一个有点固执,但如果你真的很耐心很耐心用两岁小孩听得懂的话解释到他听懂,
他通常就会愿意配合的小孩。
所以我自己的作法是一再而反复的向他说明这件事为什么危险,
而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他可以做,什么样的情况下不能做,
让他拥有“想做危险的事情的时候要有大人保护”这样的基本概念。
例如逆爬溜滑梯这件事,当他两岁左右,行动能力可以支持,看过别人这样爬而想爬,
我是这样教他的:
Step 1(告知危险)
“这样子爬有点危险喔,你可能会跌倒撞到或者是被上面的小朋友撞到,
你确定想试试看吗?”
Step 2(肯认情绪并教如何因应危险)
“所以你真的很想爬对不对?那我们要把鞋鞋袜袜脱掉才可以爬,
而且要上面完~全~没有小朋友才可以这样做,不然会撞到喔。
撞到的话你跟别的小朋友都会受伤,会很痛。”
Step 3(区辨“可以vs.不可以这么做”的情境)
“只要有一个小朋友在走楼梯上溜滑梯就不可以继续爬了唷,
而且一定要爸爸妈妈在旁边才可以喔,因为大人可以保护你,
如果只有你自己一个人这样做就很危险很容易受伤唷~”
这些是分开来,在相关情境下一遍遍告诉他的。
用这样的方式,“没人在才可以爬”就不是一种怕犯错被看到的状况,
而是跟“危险后果”直接连结的。
在他生活中其他面向,我也会用这样的方式,
希望让孩子学到有些事是危险的,而爸妈会保护他、教他怎样因应这个危险,
所以想做危险的事的时候反而是要来找大人,我们一起研究怎么做是最好的。
而不是因为怕被骂而躲起来偷偷做,后果更可怕。
我更希望的是,
这样的基本概念能够深植在他心中陪他度过让我现在就开始担忧的青春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