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闲聊] 唉!我还是打了她

楼主: sevenqueen (冬眠眠)   2016-11-17 00:03:05
对于“适度”打孩子是可被接受的概念
我总是有些疑惑
孩子是“是非价值”仍未成熟的人
但他仍是个人
如果同意人之间的互动应是动口不动手
为何成人面对小孩
又会有“适度的打”是合理的?
难道面对价值观不合的人
我们也会用“打”来“磨合”吗?
会这样想,是因为过去参加一些课程
曾有个前辈老师的几个提问很有意思
打/揍,能带给孩子什么样“正面”影响?
对孩子而言,什么又是打/揍?
如果不打/揍,
难道就绝对无法达成你期望的目的吗?
※ 引述《eightcat (知足)》之铭言:
: 各位家长好!我的文笔比较差
: 为了描述完整的情况 以下文长 谢谢拨空过目
: 我的大宝女生目前4y4m 他非常爱弟弟现在1岁半
: 明年要上幼稚园 目前由到府保母跟我一起照顾
: 虽然没有上幼稚园 但是每天都会有活动
: 除了上才艺课 还会去学校 公园 图书馆
: 保母会陪阅读画画 也会教导纠正不对的行为
: 算起来他是一个可沟通不会耍赖有主见的孩子
: 基本上我跟老公都是尽量不打小孩的
: 我们选择好好沟通讨论 如果孩子正在发脾气
: 就冷处理 打孩子的频率大概一个月不到一次
其实板友都不是你们的家人
只能靠片断揣测
不过,这边我觉得可以再想一想……
如果孩子发脾气,你们的方式是
冷处理
这个冷,是冷静?还是冷漠?
: 或好几个月才有一次 并且都不是失去理智乱打
: 是拿爱的小手打他的屁股
: 其实我觉得这样子的教导方式有效果
: 小孩子不太有脱序的行为
: 而且现在4岁多了 根本几乎不太需要打他
: 用讲得顶多用骂的就能够制止当下需要制止的事情
: 不过讲到情绪控管这部分 我真的觉得很困扰
: 我理解小孩子有情绪 他们也需要抒发
: 可是到底如何让他们良好的宣泄呢?
其实
要学龄前的孩子能够控管情绪得宜
有可能
他本身就是非常稳定气质的孩子

他了解情绪并知道正确的宣泄方式
前者是可遇不可求
而且极大可能是在稳定平静的家庭氛围下成长的孩子
也就是
家庭中几乎不会出现有要胁性的激烈行为
换句话说 几乎不打不骂(父母间亦然)
后者的态度是非常成熟的
要能这么成熟,必定经过重重练习
但想想
孩子两岁萌芽自我意识后,
要能理解外在的身体构造、世间万物
还要能敏锐察觉内在的精神、情绪、思虑
这究竟需要花费几年的时间呢?
如果没有一位已体验过的老师诱导带领,
他又如何凭借自己的所知和能力,
挖掘出自己的内在感官?
面对情绪,就像解开数学题
和孩子谈情形控管前,
必须先理解何谓情绪
“知道自己怎么了”
才能“知道为什么这样”
也才可以“知道自己能怎么办”
: 现在才是本文的开始
: 今天我跟保母带大宝二宝去诊所看感冒
: 我先看 然后换大宝 他很配合地看完了之后
: 他要在诊间陪着我带着弟弟看医生
: 其实本来一直都在谢诊所看感冒
: 可是今天的下午没有谢医生
: 所以我们就选择了旁边的另一家诊所
: 如果是在谢诊所看的话
: 大宝看完保母就会带到2楼玩摇摇车
: 所以我女儿从来没有看过他弟被医生吸鼻涕的样子
: 但在家里我们帮弟弟吸鼻涕我女儿还会来安慰弟弟
: 也有可能这个医生或者诊所对我女儿比较陌生
: 所以大宝看完保母带她出诊间的时候
: 他坚持留下来陪他弟弟
: 当医生帮弟弟听呼吸我女儿就已经显得非常的焦躁然后阿弟我硬抱住吸鼻涕的当下我女

: 开始崩溃
: 他人站在旁边大哭嘶吼
: 整个人像是无能为力改变现况的尖叫崩溃著
你能观察到孩子的焦躁,很好呢
然后,
孩子也的确用本能的方式表达出焦躁了
: 吸完鼻涕之后 我回头看着他
: 他又嘶吼了好几声表示愤怒
: 然后我们一起到诊所外头 我女儿当时的情绪已经有比较冷静了但是还是有点激动的要

: 抱她安抚她
: 我抓住他的双手严肃的甚至是严厉的看着他
: 告诉他 不管你如何不高兴都可以尖叫嘶吼
: 实际上他真的不太尖叫
: 平常的闹闹脾气情况也不严重 只要他闹脾气
: 我就会拿巧虎里面的小狮子爱生气的故事提醒他
我很喜欢与敬重一位 李坤珊老师
一次讲座中
她强调一个概念
我们所谓的负面情绪,也是我们的一部分
所以我们是应该要面对它,
而不是阻止它、消灭它。
我不知道小狮子爱生气的故事是什么
我也看过坊间很多讲生气的故事
良莠不齐,有时看了莫名的胆颤心惊。
在和不同孩子的许多互动中,
我突然明白为何胆颤心惊
孩子从故事里面理解,
原来大家都跟自己一样会生气,
生气是正常的,不是生病了,
只是可以找出其他方法,
比一直生气更好、更令自己舒服的状态。
不少家长却希望孩子直接看结局:
不要生气。
可是家长自己是不是也常生气呢?
: 但是她当下还在爆哭 坚持要我抱抱
: 所有诊所外的民众都在看
: 我一时也不知道怎么处理
: 就打电话给我老公问 他这样的情况应该怎么做才好我老公表示这样子的脱轨行为不能

: 为常态
ok,我觉得以下展开的内容
你们几乎采用了大人观点诠释与解决
忘了孩子的角度
因此你们困惑、不安、手足无措。
譬如
焦躁 =不安大叫爆哭 =“脱轨”?
可以再想一想……
: 因为上个月也有一次他生气就崩溃咆哮
: 所以老公请我把她带到旁边扁他一顿
如果你生气大哭
你老公,会揍你吗?
: 也因为我自己开店就在诊所旁边
: 所以我就把他带进店里楼梯间
: 拿一叠报纸卷起来打了他几下屁股
: 打之前告诉他为什么被打 他完后也马上就冷静下来
因为你不要她崩溃咆哮
不过,在她选择崩溃咆哮之前
一定是因为没有其他方法了
(就她所知、所记得)
才会直接选择原始的崩溃咆哮
有意思是
或许她的崩溃咆哮,
是经由观察学习而得的呢?
: 很委屈地告诉我 他非常舍不得弟弟这样
: 他觉得医生很粗鲁 他想抱着弟弟但他知道不行
: 所以他只能在原地大哭生气
: 我请他回诊所跟医生护士道歉他也同意并且做到
你要她为释放自己的焦躁而向众人道歉
所以当你难过哭泣时,
你认为自己必须向看见眼泪的路人道歉?
如果你要她道歉是因为关乎人际礼节
(因为你觉得我用扰乱秩序是误解
所以改用一个词)
那么应该是先将情绪问题处理好
再来谈这一块。
但我相信事发当下整个过程很短暂很混乱
而其实你女儿的逻辑并不足以理解这一层层关系
她只会简化成
“我不该焦躁,我要为焦躁道歉”
“我不能咆哮痛哭,我要道歉”
情绪呢?
下次出现时又会化身成什么样的原始爆发?
如果我们未能了解、进而驯服,
就会一直是野兽模样,伺机而动。
坦白说,
如果你能细细思量衡量她目前脑袋能理解的内容
我想你一定会很心疼
我们社会有太多不懂得抒发情绪的大人
透过伤害自己或他人来获得短暂痛快
而这都是因为我们没来得及看清楚情绪的样貌前,我们马上被迫压抑掉最需要被照顾的自
己。
: 这件事情当下就此落幕了
: 我想要请问各位家长 我女儿以前很少发生
: 但是这半年来因为生气就吼叫崩溃大哭共有三次
: 而这次我有打他 之前两次我都不看他不理他
: 等他吼完叫完情绪冷静 再好好跟他说
: 说他刚刚生气的样子好吓人
: 我都不敢靠近他也不敢跟他说话
你打人时
是否也带着些许焦躁和愤怒?
: 引导他如果生气的时候
: 用嘴巴告诉我们他在生气什么
如果一个人碎唸我很生气,我很不爽
就可以抒发吗?
如果你脾气上来,口气还是能温和有礼吗?
情绪、情绪,
要在情绪当下马上能理智冷静说出为什么有情绪的产生
光是我自己假想自己
都好难、好难……
: 因为他用吼叫的我们都听不懂
: 可是如果前两次的引导沟通有效
这也很有意思
过去到现在,我也是不停思索
如果这样的引导沟通无效
我们是不是应该要找另外一种方式尝试?
面对复杂的谜题
如果只试一两种方法解不开
我们是要承认自己的无知?
还是要宣称这是不成立的谜题?
我们只是没有找到对孩子最有效的方式
而教养这条路难走、漫长
正是因为我们必须不断摸索、寻找
所以往往不是大人的“引导沟通无效”
而是大人采用了“无效的引导沟通”。
: 今天他就不会在诊所生气咆哮 情绪失控 行为脱序
情绪失控?行为脱序?
: 我时候有问我的保姆 如果换作他 他也会打下去
针对理解“孩子”这个大问题
你寻求了一个大人的想法解决
而不是找另一个孩子的心灵来参酌
: 请问我如何教导我的小孩适当的抒发愤怒
: 我了解每个人都有情绪脾气
: 但实在不希望他在生气的时候这样脱序
: 请问该怎么教?
你再三强调脱序
好奇的是
如何定义脱序?
什么样叫不脱序?
这个“序”是谁决定的呢?
为何她必须遵从?
然而,最简单的想
她的人生如果有八十年
而现在不到五岁
假使现在她已经可以轻易融入大人建构起的秩序系统
未来她还需要另外学习什么吗?
一切都是练习与不断练习
练习,是为了成为“美好的人”
美好应是由内在灿烂至外在
我们不会希望孩子只是外表举止光鲜亮丽、内向却污浊混乱不堪
我孩子年纪与你相仿
我不打孩子
是因为我从来没有办法好好的回答
“打”这个动作到底给孩子本身有什么样的正向帮助与影响
打,多数是方便我们的管理和约束
但未来若有一天,
孩子选择用打来管理约束别人
我会非常惭愧与心痛
所以在打之前,还是先想一想吧
面对情绪,自我掌控固然重要
彻底了解情绪的发生与本质,
更是艰难而不可缺失的起步。
急着找出一劳永逸的解决方式前
我们必须有更多容错的空间陪孩子一次次练习
这才是“陪她长大”的实践啊
以上仅是个人想法参考,也非绝对。
最后,
希望用力爱彼此的你们
都能在每一个时刻拥有快乐和自在的相处。
#也一并推荐我蛮佩服的老师作者们
供育儿路上有需要的家长
网络上有不少文章
亦有相关著作:
李坤珊,许皓宜、周育如、大树老师
作者: vivianlittle (vivian lin)   2016-11-17 10:57:00
不打不成器 但要适可而止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