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 父亲育婴与儿童发展

楼主: toshi (......)   2016-06-30 22:26:55
  自从出版了新书之后,很多人都很想知道父亲育婴到底有什么好处?这个问
题确实很好,值得我们静下心来好好讨论。如果母亲育婴的效果比父亲好,那确
实不需要父亲出面。但真实的情况是如何?有无相关研究关注这个议题?
  努力耙梳了一阵子,发现经济合作暨发展组织(OECD)在2013年曾经针对此
一议题,整合出一篇后设研究报告。此篇报告整理出两大部分,第一部份是说明
父亲育婴的现况,第二部份是整合澳洲、丹麦、英国、美国等四个国家的长期研
究,说明父亲请了育婴假后到底有何实质好处。
  
父亲育婴的现况
  第一部份先来看看父亲育婴的现况。北欧国家育婴亲善政策已经推行四十年
了,多数父亲把育婴(或请育婴假)视为理所当然的分内工作,男女平等的概念
也较多数国家先进。其余国家在育婴政策上仍发展较慢,也导致大部分的国家中,
男人若真的想要育婴的话,不只先天不良,后天也失调。晚近部分国家为了扭转
这样的劣势,针对男人育婴,设计了很多独有的育婴假制度,如某一部份的育婴
假只有父亲才能请,不能将这样的假期移转给母亲。甚至还给予请育婴假的父亲
奖励,如果请满一定的周数,就可以额外再获得多余的育婴假。多数是多给假期,
而非金钱,如意大利是父亲只要请满三个月育婴假,就可额外再获得一个月育婴
假。
  OECD统计了1998-2010年这段期间,18个会员国里,父亲与母亲分别花了
多少时间在小孩的基础照顾上。平均而言,父亲每天花在小孩身上是42分钟,
但母亲是100分钟(注一)。不看还好,一看还真是惨不忍睹。不管哪一个国家,
父亲投入的时间都很短,母亲所花的时间都是父亲两到三倍的时间。一旦成为母
亲,花在小孩身上的时间肯定比父亲长。这既是我们刻板印象,也是科学调查后
的结论。
  虽说如此,但与1965年这一个世代的父亲比较,2000年这一个世代平均而
言陪小孩的时间已经大幅增加2.5倍(每周从2.6小时变成6.5小时)。最好的
国家分别是澳洲、奥地利、加拿大、美国,平均每天都超过一个小时;敬陪末座
的国家分别是比利时、爱沙尼亚、法国、日本、南非,平均每天都低于30分钟
(图一)。
  在工时部分,父亲并不会因为小孩出生而使工时变短(甚至还些微增加),
但母亲就会因为小孩出生而工时骤减,甚至变成没有工作或只兼差做部分工时的。
看到这个图表(图二)是很令人惊吓的,所有参与调查的国家,不管小孩几岁男
人的受雇率都是八成以上(多数为九成)。但母亲就不是这样了,连那些我们心
目中的先进国家,如德国、法国、英国,在小孩三岁以前,都只有大约六成的受
雇率。
  在小孩的照顾层面上,母亲做得比较多的是个人生活索事照料,如穿衣服、
喂食、换尿布、医疗照护、看顾安全等等,父亲做得较多的是教育性与休闲活动,
如念故事书、陪玩、协助家庭作业等等。
  
针对四个国家长期研究后的结果
  第二部分的后设研究非常复杂。因为每一个国家都是独立执行,而且考量的
基准点不太一样,所以蒐集回来的资料有时无法刚好配合在一起。像英国就忘了
蒐集父亲请育婴假长短的资料。虽说如此,在这样资料之下,还是可以得到某些
有趣的结论,告诉我们到底男人请育婴假到底有何好处。
  先来看结果,从这样跨国性的整合性研究,归结出请育婴假的父亲,会比较
愿意投入孩童照顾活动(注二),对于孩子未来的认知及行为也会有正面的影响。
这个后设研究找到一些证据,父亲的投入与孩童的发展呈现正相关,甚至在未来,
其某些认知测验分数表现也较为良好。但也有一些证据显示,父亲的投入与孩童
的行为问题相关较弱。整体而言,父亲投入孩童照顾活动,其结果仍具有意义。
  若更进一步了解这个研究,会发现一个令人心动的结果,就是父亲只要请育
婴假两个星期以上,这些效果就会出现,他们在未来就会比较愿意从事小孩的各
种照顾活动。这项结果对很多母亲应该是天降福音,只要想办法让父亲请假两个
星期(或更多),未来的各种家务责任就会减轻很多。如果是双薪家庭,就有可
能均分所有家务及照顾责任。这才是长久之计。
  另外,需要再特别说明的是关于儿童认知测验的分数。我知道这个部分很多
家长都非常关心,最好父亲请育婴假的效益越大越好。但结果不是这么美好,每
一个国家的结果不太一样:最强的相关结果只出现在英国,也就是说高投入的父
亲,其小孩未来表现较好。在美国反而是中等投入的父亲,与小孩的测验结果相
关高。在澳洲,父亲投入的程度在四个测验中,只有一个相关程度较高。在丹麦,
则未有明显的正相关出现。但在检视如此的结果时须特别小心,因为百分之九十
以上的丹麦父亲,在孩子出生之后,都会请育婴假至少两周。但美国父亲只有大
约三分之一的父亲会休两个星期的假(美国未有法定的育婴假,所以这样的假期
只能算个人年休)。另一个必须考虑的问题是,丹麦这个国家认为小孩十一岁以
前不应该进行任何认知测验。所以这个部分大家比较的基准其实是不一致的,澳
洲、英国、美国所提供的认知测验分数,其施测的时间点是小孩两岁到六岁之间。
但是在这段时间中,丹麦无法提供任何资料。他们只能一直追踪这一群人小孩,
等到十一年后,才能进行各项认知测验(也就是说丹麦只能提供小孩十一岁时的
结果)。这个部分确实在资料解释上会有所困难与误差。
  最后,这个整合性研究也提到很多父亲育婴的好处,并无法在研究中呈现出
来,像是家庭关系的改变、对小孩未来态度的影响等。父亲的大量投入,显然对
于家庭关系可以带来正向的影响,母亲会变得愉快很多。母亲愉快了,父亲也会
快乐,良好的家庭气氛也有助于儿童的发展。儿童在性别平等的家庭中成长,未
来自己可能重复原生家庭的工作分配,父亲的态度与角色可能在未来会产生多种
改变,而非服膺于传统框架。
  因此,父亲参与育儿,确实有种种好处,不只可减低性别刻板印象,也可促
进儿童发展与福利。若回过头来考虑如何执行,个人认为当前最重要的一件事,
就是要想尽办法拉长照顾小孩的时间,至少要拉到70分钟以上,夫妻才有可能
平衡。若以自身状况为例,我们是尽可能的让家事都由机器取代,节省下来的时
间,就可花在照顾小孩身上。夫妻双方最好可以交替进行这两大类活动,因为大
家都有在做,就可以知道每一个活动的困难度。我个人是尽量维持每一种活动都
有能力参与,尽量维持文武全才,不管是洗澡、穿衣服、换尿布,或是讲故事、
玩游戏、讨论事情,都可以胜任愉快。
注一:这些受访的国家包含奥地利、澳洲、美国、加拿大、瑞典、丹麦、挪威、
英国、芬兰、意大利、西班牙、波兰、德国、斯洛文尼亚、比利时、爱沙尼亚、
法国、日本。台湾不是OECD会员国,所以不在调查之中。
注二:小孩的照顾可粗略分为生活琐事处理及社交或教育活动。生活琐事处理包
含日常生活的照顾,如协助喂食、换尿布或协助上厕所、协助上床睡觉、协助洗
澡、协助穿衣、协助整理一天所需、当小孩自己在玩时,协助看顾安全、协助小
孩刷牙等等。社交或教育活动主要包含唸书给小孩听、与小孩讨论每天在校发生
的事、与小孩玩、与小孩共进晚餐等等。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