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宝宝] 训练睡过夜?(回应百岁部分与建议)

楼主: seacl (反正就是这样)   2015-08-13 09:33:02
有些疑问,或许我的经验想法帮的上忙,大家讨论一下,没有要战喔!
引述《anny325 (歌声精灵)》之铭言:
: 去年生产完后,分别看了几本百岁和亲密的书,最后选择偏亲密的教养方式。
: 主要原因是亲密的书籍文章多半能够引用科学实证结果,而百岁的说法总是举某某人的

: 百岁最主要的CIO法又有不少论文证实对脑部发育不利,我是个相信科学的人,所以不
选?
^^^^^^^^^^^^^^^^^^^^^^^^^^^^^^^^^^^^^^^^^^^
这点我当初百岁时有想过,但习惯浅眠的宝宝,睡的很差也很少,睡眠不足对大脑发展也
不好,我的宝宝非常爱玩,哄抱摇很难有效,所以如果同样是伤脑,我选一个研究证实没
那么确定的。
有个版友很爱私信CIO有多伤小宝宝的脑,但他的部落格有在宣传摇摇床。
: 但事实上台湾真的百岁方法深入人心,随便google一下就一堆教导训练作息的文章,
: 所以我一点都不觉得亲密是主流?
^^^^^^^^^^^^^^^^^^^^^^^^^^^
亲密是主流吧!我身旁的朋友只有我用百岁 ><
: 对于原po的几点说法,我分别有些疑问,非战,纯学术讨论。
: 若有更新的相关研究也很愿闻其详。
: ※ 引述《mavisQ (cheshire cat)》之铭言:
: : 我想了一个晚上,思考到底要不要回应"百岁"的部分,
: : 因为目前亲密派是主流。
: : 但我回应的目的不是想跟亲密派妈妈辩论谁对谁错,
: : 或是哪种方式好,
: : 但我想针对一直以来我在版上看到的误解做基本回应。
: : 如果对百岁有兴趣的妈妈,
: : 也希望你们可以参考一下。
: : 首先我要先强调,
: : 要实行百岁的妈妈一定要看过下列的书并且看懂。
: : 不是"放给她哭"就叫做百岁派。
: : 台湾的百岁派是先从奂均"百岁医生教我的育儿方法"开始,
: : 但其实这本内容只能算是guideline,
: : 光看完这本去实行其实有困难度。
: : 建议搭配书籍有:
: : 1. 喂,请问百岁医师在吗
: : 2. 这样做宝宝超好带
: : 3. 管他百岁千岁 带好孩子才是万岁
: : 4. 从零岁开始
: : 5. Dr. Denmark said it
: : 6. Everychild should have a chance.
: : (原文书台湾买不到,我个人觉得前面中文书就差不多了)
: : 另外超级婴儿通这本虽然对于训练自行入睡的方不同,
: : 但逻辑是相通的。
: : 我无法在一篇文章内完整解释百岁的所有误解,
: : 只能够就过去我在妈宝版以及原文推文下的问题回应。
: : (凭印象回应)
: : 1. 规律作息 自行入睡 教养一致
: : 这三句算是百岁的主要重点。
: : 但很多妈妈只focus在"自行入睡",
: : 就是大家所谓的cry it out。
: : 但是自行入睡的前提必须搭配规律作息进行。
: : 书上是建议四小时一循环,
: : 每次循环吃玩睡。
: : 不过请注意,随着宝宝年纪会有所调整。
: : 例如新生儿基本上喝完奶就差不多累了,
: : 拍个隔就差不多要睡。
: : 对于新生儿来说清醒就是一种活动。
: : 所以应该说是吃-清醒-睡,比较不会造成误解。
: : 新生儿通常清醒时间只能一小时(包含喝奶),然后睡三小时。
: : 这点黄𪻐宁医师也建议过,新生儿每段小睡不要超过三小时,
: : 否则容易影响夜晚长睡。
: 印象中黄医师的说法是,胎儿在肚子里是没有日夜之分的,出生后才开始经历白天晚上

: 所以一开始的作息会很乱,最好借由日照等的引导让他慢慢知道白天黑夜,进而调整作

: 这点其实是生物本能,就算不刻意训练,他也会自动调整到变成晚上长睡眠。
^^^^^^^^^^^^^^^^^^
是生物本能没错,但靠宝宝自己调适,要花很久的时间,在那之前,爸爸妈妈在无后援又
需要工作的状况下,可能先阵亡了。
: : 2. 规律作息是否一定要四小时一循环?
: : 不一定。因为大家都知道,对新生儿来说,
: : 要撑到四小时喝一次奶有难度。
: : 可以一开始三小时,然后渐渐拉长。
: : 理论上来说,宝宝有吃饱的前提下,
: : 三四个小时应该没问题。
: 同样的,新生儿的胃很小,喝奶的力气很小,随着渐渐长大,胃变大力气变大,自然会

: 但几乎每个小儿科医师都强调奶量是起伏的、少量多餐,
: 可是百岁为了调整作息,一直强调定时定量。
: 但想想即使到了成人,每餐的量和间格都不会固定了,
: 而且如同前述,既然餐与餐时间自然会拉长,为什么要刻意训练呢?
婴儿会有大小餐,我都是喂到他不想喝了,要定时没定量。
吃饱对新生儿很重要,没有妈妈会舍得饿自己的小孩的
: : 3. 宝宝好像不到四小时就饿了 我是不是要撑到四小时才能喂?
: : 绝对没有这回事啊啊啊~~~~不要再相信拔狮子鬃毛的传说了!
: : 大家都知道新生儿在哭夭的时候是很大声的,
: : 宝宝真的饿了就赶快喂吧。
: : 如果距离上次吃奶时间还很近,你就要想想:
: : 是不是母奶量不够宝宝喝?
: : 宝宝是真的饿了还是有其他需求?
: : 一般新手妈妈根本搞不懂小孩为何哭,
: : 哭了就喂奶。
: : 但说不订宝宝有其他需求。
: : (例如:觉得热/冷,身体不舒服,大便等等)
: : 宝宝一开始喝母奶吸力不是很好,
: : 加上一开始妈妈可能奶量不足,
: : 不到四小时就饿是常有的事。
: : 宝宝不是机器人,不是你设定何时吃就何时吃,
: : 但宝宝渐渐吸力变好,妈妈供奶也充足的情况下,
: : 四小时是可行的。
: 基本上同意,但新生儿不会说话,除了冷热尿布湿这种很明确的事情之外,你很难完全

: 有一种需求叫讨安抚,他并不饿不热不冷没有不舒服,他就是需要透过吸吮乳房可以得

: 但在百岁的书上却似乎认为这种需求不叫需求?这是令我很不解的一点。
我的宝宝在讨安抚方面,是没上限的,能讨安抚睡觉,有谁不喜欢呢?但我后来觉得想要
跟需要是两码子事,该睡觉的时候,就该睡觉,如果安抚会让宝宝睡得很好,我会做,偏
偏我的宝宝安抚没上限,睡不到一小时就醒来讨抱,我想让他知道该睡觉就要睡觉,要玩
要抱,等玩的时间再做。
: : 4. 为什么不能让宝宝想吃就吃想睡就睡?
: : 可以的。没问题!
: : 但前提是,妈妈们确实知道宝宝当下的需求吗?
: : 如同我前面说的,新手妈妈常常搞不清楚宝宝为何哭,
: : 搞到最后每一两个小时都在塞奶......
: : 宝宝真的每次都是肚子饿吗?
: 同上,对新手妈妈来说,在排除尿布和冷热不舒服因素外,塞奶是个简单的方式,
: 无论是宝宝饿了或是讨安抚都可轻易解决,更是追奶的好方法。
: 这种方式就像如果你打喷嚏流鼻水,你如果一定要问医师到底是感冒还是过敏,医师会

: 而且不需要判断,因为无论是感冒或过敏,医师都一样是开抗组织胺给你。
: : 5. 自行入睡是不是要让他哭
: : 我想这是最受大家攻击的一点,但以百岁的作法,
: : 是这样没错。
: : 相信大家都有经验,明明宝宝很累了阿,为何还不睡?
: : 不管是哄睡,奶睡,哭,摇篮等等,
: : 都是帮助宝宝入睡的方法,
: : 因为一开始无法自行入睡。
: : 但在此我要强调的是,
: : 自行入睡不是丢到床上就任凭他哭两三个小时。
: : 百岁以外的相关书籍也都提到,
: : 婴儿睡觉前哭20分钟是合理的范围。
: : 所以如果你的宝宝上床后确认一切没问题,
: : 但却哭超过20分,你就要看看是什么问题了。
: : 另外,为何百岁认为宝宝睡觉时不要一哭就抱,
: : 还有个原因是"深浅眠转换"。
: : (新生儿约30分钟一次循环)
: : 妈妈们应该有经验,宝宝有时睡到一半会哭一下,
: : 尤其入睡后的半小时,或一小时很容易有这问题。
: : 很多妈妈就会立刻紧张抱起。
: : 其实是新生儿深浅眠转换还无法衔接,
: : 如果你等一下观察一下,
: : 宝宝就继续睡了。
: : 但如果你打断他,他的深浅眠转换会一直衔接不上。
: : 这也是为何听到很多宝宝都很大了还两个小时夜奶一次....
: : 他真的不是肚子饿啊~~~
: 这里就是我最不解的一点,看到很多百岁支持者强调百岁不是CIO,
: 但实际上百岁在确认完所有那些前提(尿布、冷热、安全性)之后,就是CIO了啊!
: 而CIO已经经过许多研究实证对脑部有害了不是吗?
: 这里提到百岁认为哭20分钟是合理的范围,这个20分钟又是怎么来的呢?有科学研究ref
er
: : 6.  什么时候可以让他哭
: : 其实在百岁的想法里,除了睡觉时间外,
: : 并不会特别说你何时不能抱宝宝,
: : 其他时间你可以无限抱宝宝。
: : 这跟某些大人想法认为"不要一直抱宝宝,不然会养成习惯"
: : 是完全不同的。
: : 你可以抱,但要看时机。
: : 例如宝宝不想做汽车座椅大哭,你会抱吗?
: : 宝宝吃饭不想坐餐椅,撒娇讨抱,你会抱着他吃吗?
: : 如果以上两个状况你的答案是不会,
: : 睡觉时不抱抱也是相同逻辑。
: 基本上同意。
: 汽车座椅部分因为有安全性issue,没办法商量。
: 不过餐椅这部分,我倒觉得不需要这么硬,如同一直抱宝宝并不会抱习惯一样,
: 宝宝不会因为一两次不做餐椅,从此之后就不做餐椅,父母需要的是花多一点时间安抚

: 但不需要让宝宝在餐椅上哭得死去活来却死不妥协,
: 黄𪻐宁医师也不止一次提到,重要的是不要让孩子对吃饭这件事有反感。
: : 7. 为什么一定要自行入睡 不能哄睡/奶睡/抱睡?
: : 可以的,没问题!
: : 但问题在于,你可以做到宝宝几岁?
: : 哄睡你可以哄多久哄到几岁?
: : 看过很多妈妈一开始哄睡觉得很OK,
: : 但随着宝宝年纪体重增加,哄睡越来越吃力,
: : 就突然要叫宝宝自行入睡。
: : 这当然是不可能的阿!
: : 但如果你有把握你可以一直哄睡到他某一天终于学会自行入睡,
: : 我觉得这也是甜蜜的负担,没有不可。
: 换个角度想,宝宝会需要被哄到几岁?
: 从来没有任何证据证明被哄睡的人无法学会自行入睡或影响发展,但却有不少研究证明

: 既然如此,如果人的发展方向本来就是会学会自行入睡,
: 那刻意经过行为训练冒着可能导致伤害的风险提早达到自行入睡有什么意
: : 8. 教养一致问题
: : 第7点就是所谓的教养一致。
: : 如果你认为哄睡很好,那你就一直哄睡,
: : 宝宝迟早慢慢会学会自行入睡(应该没有人上国中还要哄吧XD)
: : 但问题就是在于很多爸妈中间会受不了。
: : 百岁一开始需要忍受宝宝哭声,没错,
: : 但是宝宝学会自行入睡后,
: : 每次小睡长睡,
: : 做完睡前仪式,宝宝自己就滚滚睡了。
: : 就算偶尔哀一下也是几分钟。
: : 我的宝宝是满月开始百,
: : 五周大就连续睡八小时。
: : 约八周大连续睡十小时,
: : 每天准时9点上床7点起床。
: : (当然中间遇到生病长牙受惊等等作息会乱掉,但很快就调回来)
: 同意教养一致很重要。
: 但还是强调,行为控制本来就有学理上的作用,你如果坚持某种行为训练,大部分都可

: 军队的训练就是这样,但我们要的真的是这种效果吗?
婴儿这种生物如果能用行为训练就能控制,那真的就太简单了!即便是已经百岁成功的宝
宝,还是会跟你抗议他觉得活动时间太短,他很兴奋他不想睡,他觉得食物泥很难吃。
规律作息只是让他知道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尤其刚来到这个世界上的宝宝完全没有概念
。我儿玩起来完全没分寸,醒个六七小时不是问题,如果没有规律作息,照他的意思来,
睡眠肯定不足,会很欢。
: 亲密育儿的英文是Attachment Parenting,其实翻译成依附式育儿更贴切,
: 基本上强调的是有同理心的回应宝宝的需求,尊重生命本来的样子和步伐,
: 而不是刻意提前将他塑造成我们要的样子,
百岁真的没有要宝宝塑造成想要的样子,如果是这样,我真想要塑造成一个百万富翁(误
)。就好像刚入住的室友,生活习惯要磨合,作息磨合家里才有办法运作下去。
: 刚到这个世界上的宝宝会不习惯会害怕、作息跟成人不一样。
: 父母的课题就是接受他还不成熟,给他时间学习引导等待,
: 在他害怕时给他心理支持、在他还不会自行入睡时帮忙他入睡
: 当脑部够成熟时,人本来就可以自行入睡,浅眠时醒来也能够睡回去、个性也会趋于稳

: 所以我们为什么需要刻意用人为训练的方式让这些本来就自然会学会的事情揠苗助长呢
?
如果可以自然成熟当然是最好,但也是有后来习惯浅眠讨安抚的宝宝例子吧?
这真的要看宝宝的气质,有些宝宝(如我儿),你没有设下界线,他就是会得寸进尺,但
我也遇过朋友的宝宝非常玻璃心。
最近我的宝宝开始会做恶梦,大哭醒来,我也是抱着他唱歌,等他情绪过去,才让他自己
睡,也没有说不管他啊!我想妈妈当久了,会多少知道自己孩子的状况跟个性。
: 尤其当已经有各类研究证实这些训练方式可能对脑部造成伤害了。
: 我特别不喜欢睡眠训练支持者常说的"今天你不让宝宝哭,宝宝以后让你哭",
: 这种充满威胁性的言语让人反感,我很想说,我不让宝宝哭,但宝宝以后也没让我哭啊
!
: 在这里补充一下,科学研究会利用各种统计方法验证,
: 基本上在统计上证实相关,通常不会是100%每一个人都一定会怎么样,
: 所以常常看到百岁成功的妈妈说自己的小孩各方面都很好没有什么伤害啊!
: 首先,这类的伤害不见得是表面上看得出来,可能是潜意识的影响,
: 其二,毕竟教养牵涉太多因素,某些人没有后遗症不代表其他人也不会有啊!(这是最令

: 不知是不是就因为这样,百岁的书籍常常前面有个免责申明?
教养真的牵涉太多因素,后遗症也不见得是同一个原因,同一个原因也不一定会造就同一
种后遗症,全部牵拖在百岁上,也是有失偏颇。有百岁妈妈一百成功就偷懒不理小孩平常
的心理需求,也有百岁妈妈平常很认真陪玩,注意小孩的需要。
说真的,实验变因那么多,研究结果就真的是可以运用吗?
: 另外,百岁推行的趴睡也有非常大的争议,因为近来已经有太多的研究证实趴睡跟猝死

: 而猝死原因并非窒息,所以也跟百岁强调的铺床法无关,不知目前百岁派对于睡姿的提

我的宝宝是仰睡,我个人也很担心婴儿猝死,我想睡姿跟百岁不冲突
: 最后推荐大家黄𪻐宁医师最近的一篇文章:
: 黄𪻐宁:怎么让宝宝好好睡觉?
: http://goo.gl/5WsRyw
: 其实育儿不见得要壁垒分明的说自己是什么派别,但我完全支持育儿观念一定要与时俱

: 板上大家最常挞伐的就是婆婆或长辈用一些过去已经过时的观念来要求我们育儿,
: 那自认年轻的我们,有真的实事求是去同理宝宝、去了解新的育儿研究结果吗?
: (以下述删)
以上是我个人浅见,怎么做真的还是要看宝宝跟妈妈的个性。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