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 关于性别的期待

楼主: haines (haines)   2015-04-22 14:21:55
性别的社会意义大过于生理意义,
而这样的社会意义常常变成一种价值评断的直觉。
换句话说,对于某一性别的价值评断,常常是没来由的刻板印象。
以上是我分享这篇文章的主要想法。
再者,一个宝宝的出生,在道德价值上的珍贵,
便是在于他的未来无人能知。
我们可以去算命,我们可以努力的栽培,
但是,没有人能因此断定他的未来就是如何。
因此,
我们要如何用性别来评价这个才刚到世界上的宝宝是好或是不好呢?
我的小孩凭什么只因为性别,就要被别人论断甚至是贬抑呢?
而这样的评价,最主要的来源,对我来说,就是社会实践上的性别建构。
这个当然是女性主义的老生常谈与经典语录。
要说得白话一点,其实也不难,
各位只要有在浏览妈宝版、婚姻版、结婚版、家庭版。
当中各种婆媳文、男女家事分配文、收入分配文、婚礼筹备、
各种传统节日文,甚至是财产分配文。
大多数都是以性别的社会期待来做为争执的起点。
婚姻难道就是女生要嫁进别人家,
有女儿的爸妈难道就要在大喜之日悲苦的接受孩子的拜别吗?
以上的争论,各位应该都很了解。
歌颂一个传统女性的伟大与牺牲,并不代表我们就应该不断复制,
使得这种压制的社会结构不断延续。
当一个女性听到你的婆婆,告诉你我以前就是这样苦过来的时候,
在你的脑中浮现的声音是什么?
所以我绝对不要跟妳一样。我才不要在让之后的女生一样辛苦。
回到宝宝出生来说
期待宝宝的性别,或是说一男一女才是[好]。
有时候投射的便是我们社会建构上的性别想像。
女儿就是贴心、文静、可以让妈妈玩打扮游戏,陪妈妈逛街,
儿子就是勇敢、好动、可以跟爸爸玩棒球,陪爸爸打运动。
接着的养育过程,就像是自我应许般地将这些投射一一达成,
然后说,果然男女就是这样
可是,真的是如此吗?
这样的期待与价值投射是从何而来,
科学吗?习俗吗?伦理吗?
其实从社会科学的角度,这些都是社会实践的结果,
那么社会实践就是必然与正确的吗?
别忘了,男生裸露上身,以前也是犯法的,即便是在英美国家,
更别提女生的投票权等等。
我想说的是,我们不能将社会实践所造成的结构视为是必然,
男女的社会意涵,是不断的与社会的经济、政治等因素在彼此作用。
这是社会人类学中基本的abc。
各种性别意涵的投射,
女孩爱打扮,男孩爱运动,
在你我身边有多少的反例,
从科学的角度来说,难道你要说这些反例都只是常态中的变态。
此外,难道勇敢、体贴、负责、细心等等
这些诸多价值不应该适用在每一个人的身上吗?
这个社会对女性的权益的确是不公平,
否则就不需要有消除对女性一切歧视的宣言
很多父母担心的其实是女性在这个社会中,
所受到诸多看得到与看不到的暴力形式。
而这个社会与媒体谴责的除了加害者之外,
对于女性受害者的意淫更是赤裸得可怕。
尊重,是认识差异的起点。
你我的不同,男女的不同,
不应来自于刻板印象与社会结构的复制,
无论性别,无论阶级,无论职业
你我都是自由的个体,
你我都是社会中的一员,
我尊重你,是因为你的自由与我的自由息息相关,
我尊重你,是因为你的自我实现让社会整体更多采多姿。
这些价值是在男女之上,甚至是无涉男女。
所以,男生跟女生,都不应该被生在不公平的框架之中,
男生为什么不能哭呢?
为什么骂人没担当,都要说像个男子汉?
你还在用娘砲这类的词语骂人吗?
当你在说,男女一样好的时候,
或许可以再进一步地问问自己,
在你心底,男生跟女生,有什么不一样。
之前看到一对父母,
第一胎是女儿,嘴里就喊著女性至上,男女不应该有差别
等第二胎确定是男生之后,
就开始说,真好,有人可以陪爸爸丢球。
自动的归队说明,他们从来都没有走出性别的框架。
这对爸妈,每天还是在骂人娘泡
要让一个小女孩,获得公平的对待,在台湾很难,
因为,我们还需要有更多的努力,去爬梳这些评断性别的框架与道德直觉,
到底从何而来,是什么样的原因所造成,
而这是否合理?为什么玩具店的分类不能混合?
如果这是不合理的,就请不要再复制这种性别观点。
我问自己的是,
为什么性别,在多数(有些)怀孕父母的心中会如此纠结,
你为什么在意性别?
以上是我的一些想法,不一定正确,甚至有误,
但很好奇各位父母,如何看待新生儿的性别这件事?
你是否认为某些行为或特质,天生就是属于男生或是女生,为什么呢?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