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King's Cross Theatre: In The Heights

楼主: Atica (吉米布兰卡)   2016-12-16 23:12:00
Blog版本:
http://jimmyblanca.blogspot.tw/2016/12/kings-cross-theatre-in-heights.html
时间:2016.11.13 18:00PM
名称:In the heights
地点:King's Cross Theatre, London
建议看Blog版搭配影像~
由于《Lazarus》和《In The Heights》同在 King's Cross Theatre 演出,11/12晚上看
《Lazarus》前就已经先行询问是否有当日券 (网站上没有写)。可爱的票亭小姐说,有喔
,当日券是用15镑买25镑的票!喔耶~ 这场演出我看得非常开心,回家时笑容满面,还顺
道去拍了装模作样的九又四分之三月台哈利波特照。
应该可称得上是2016百老汇关键字的 Lin-Manuel Miranda,凭借著《Hamilton》一剧,
以秋风扫落叶之姿,拿遍各大奖项,并将于2017年前进伦敦西区 (我好期待 King George
组曲,踩在英国的土地上,唱着傲娇的跟美国分手的歌曲,恶趣味十足阿~)。虽然短时间
还看不到10美元纸钞上的人物故事,总得要把握机会看同样拿了不少奖的旧作《In The
Heights》。
《In The Heights》在2008年的东尼奖拿了最佳音乐剧 (Best Musical)、最佳作词曲
(Best Score)、最佳编舞 (Best Choreography) 等奖项,也是从这部作品开始,
Lin-Manuel Miranda 试图把嘻哈与饶舌放进音乐剧里头。第一首歌曲〈In The Heights
〉便展现企图,由主角 Usnavi 边唱边跳边rap的介绍人物与背景。《高地人生》是《In
The Heights》常见的中文剧名,但这只是字面直译,并没有翻出真正的涵义:Heights
是繁华都会区 Downtown 的对比。故事里的人物是来自多明尼加的移民,经济上较为困顿
,也多居住在同一区域好互相照应,《In The Heights》说的就是这群移民的故事。
音乐非常的活泼,大量的嘻哈、骚莎与灵魂乐,以及英文西文交错的语韵感,充满浓厚的
拉丁风味;视觉上也目不暇给,鲜艳亮丽的服装色彩,漂亮饱满的舞者肢体,还有好看到
不行的舞蹈编排 (啊嘶~~~),哎呀,只能乖乖坐着看《In The Heights》真是种折磨,好
想跟着一起扭啊跳的!
伦敦版本的舞台是双面台,观众坐在长方形的两个长边,短边则是小镇里头的店家,包含
Usnavi 的杂货店、Nina 家里的租车行、Daniela 的美容院等。宣传影片里的黑帽人是
饰演 Usnavi 的 Sam Mackay,似乎是从伦敦首演就一路到现在的演员,我看的 Usnavi
也是他,其他角色倒是有不少已经换过一轮了。虽然我没有其他版的 Usnavi 可比较,但
Sam Mackay 的版本很得我爱,完全表现出这角色纯然的善良与真心,不管是对没有血缘
的 Abuela Claudia (Abuela是西文的奶奶的意思),还是遇到暗恋的美甲师 Vanessa 就
会当机的可爱 (特别是 Usnavi 听到 Vanessa 要跟他约会的呆脸,超经典啊~),Sam
Mackay 非常尽责地推动着情节进行,让观众跟着他一起担心又开心城镇的未来。
《Hamilton》里,我最喜欢的歌曲是上半场结束前的〈Yorktown〉,《In The Heights》
也不例外,大伙儿在狂欢的〈The Club〉与〈Black Out〉是我的最爱。舞者倾巢而出,
还有一堆剧情发生,包含 Nina 与 Benny 的激烈争吵而后又激吻 (喔呵呵);阿呆
Usnavi 一直约不到心目中的女神,只能看着 Vanessa 像花蝴蝶一样在舞池闪耀;当然
最重要的,是带起下半场发展的停电事件,以及累积到这时间点的:We're Powerless。
不只是真的没电,而是众人对于亲情、爱情和未来的无力感。大家长 Abuela Claudia 在
此时交代 Usnavi 要好好守护家园 (歌词:Usnavi, please promise me. You'll guard
this with your life),并给了好大一袋因为乐透赢来的钱,串起了之后的 Light up
the sky 与因为钱而带来的希望。
演出中有个画面让我印象深刻:〈Black Out〉的后半段有好几次歌词唱到"Look at the
fireworks",强烈的鼓声喇叭声与人声,加上跟着旋律在舞台上朝着四周旋转打亮的灯光
,我看到了角色徬徨的脸庞,还有原本隐身在黑暗中的观众的脸庞,顿时间群体的连结感
与羁绊加深了。我不只是坐在观众席的一个人,而是跟着这群人同样住在Washington
Heights,思考着种种人生好难的问题啊!(我发誓,我绝对不是因为看了文章中最下面的
影片才写到群体连结感,而是写了之后才发现影片的 XD)
看完《In The Heights》后,最大的后遗症就是会一直 repeat 原声带,然后情不自禁的
跟着音乐扭啊扭,中毒中很深。
Lin-Manuel Miranda 今年9月到 King's Cross Theatre 看了这档制作,虽然我觉得他应
该是来做《Hamilton》场勘的,哈哈!原来这家伙19岁就在写这出音乐剧,真是哎呀我的
妈!他还称赞了 Sam Mackay 的 Usnavi 很优秀唷唷唷~
作者: deathass265 (沛沛)   2016-12-17 02:29:00
年中看了这出,观众大概只有50人,蛮可惜的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