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创] 还看今朝(十一)棠棣之华,鄂不韡韡

楼主: stardust1224 (咪咪喵喵咪)   2021-03-25 23:36:54
(CP:成祖X建安帝、于侍郎X景王、皇上X景王、大汗X皇上、高皇帝X皇太子、皇上X于侍
郎)
(十一)棠棣之华,鄂不韡韡
  常弘也不是没有上过战场的人。
  他还不满十五的时候,就已经随着爷爷常棣高举造反大旗了;正因为他看过大场面,
知晓额森是个强敌,此生若未曾与他打过照面,只怕像他这样的人儿,几百年来、全天下
也难再得见了,便说道:“朕不去会一会额森的话,就是缩头乌龟,对不起皇爷爷。”
  犹记当年,金銮殿中,常棣举著一把剑,一步步踏上玉阶,最终站在龙座前,用剑尖
指著建安帝.常允的脖子。
  “大哥,若你打一开始,便想如此折杀小王;那么你当初登基的时候,便该杀了小王
,也不至于弄成今日这般田地,逼小王非得拿剑指着你!”
  常允虽一生未曾习武,面对常棣的威逼,却未曾退缩,不但将脖子伸得更前,令常棣
随时都可以抹了他的脖子,还正气凛然地说道:“‘棠棣之华,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
如兄弟。’弟弟,你这可是对不起先皇给你起的名字啊!”
  尽管常弘目睹了逼宫的全程,最终,建安帝.朱允究竟去了哪里,他却依然不知。
  有人说,常棣故意在众人眼前杀死了替身,好安排亲哥哥逃走──常允很可能逃离中
原,去别的地方作了王。此事究竟是真是假,无人能证实。
  常弘只听说爷爷与这位建安帝,其实曾经非常交好,至少在原本的太子,高皇帝的长
子.常明暴卒前,确是如此。
  常明一生都随高皇帝戎马征战、平定天下,自是高皇帝心中最为属意的接位人选。
  偏偏造化弄人,就在大昼朝终于安定典制、开始与民休息时,常明从前在沙场上积劳
过甚,大病一场,变得连牀榻都不能下,终日卧病。
  高皇帝不忍爱子日渐消瘦、药石无医,便开始烧香拜佛、钞经诵咒、每日在佛前跪拜
磕头、延请千名僧人进宫祈福,即使做得再多──这位高皇帝一生中最疼爱的儿子,终究
是薨了。
  为此,高皇帝下令将这千名僧人活埋,为常明陪葬,只因僧人们都是骗子;还下诏毁
去国中所有佛寺,只因佛祖不发慈悲心、怜悯心,竟不听他这名天子的请求。
  原皇太子薨逝后,朝臣顿时分作两派,分别拥护常允与常棣。
  两拨人马都在押宝,看高皇帝究竟属意谁能登上太子之位?
  究竟是过目不忘,才高八斗、精通政事,由高皇帝细心教养的常允呢?抑或是劳苦功
高、与常明一同立下无数汗马功劳的常棣?
  正因着京中同时有两位皇子,使得朝臣们的心都飘浮不定,甚至开始不拿高皇帝放在
眼里,高皇帝这才决定将常棣分发到边疆作蕃王。
  常允闻诏后,自告奋勇,说道自己愿意离京,换得常棣镇守在京中作太子。他伏在高
皇帝的阶下说道:“父皇,请听皇儿斗胆进言,棠儿才是我大昼的将来哪!”棠儿是常棣
的小名,无上皇登基后,便再也不允许任何人用这名字来称呼他。
  高皇帝却以一句“你就是个文人,跟人去边疆作什么王爷?你小弟有你没有的本领,
可是你也有你小弟没有的本领!”霸道地堵了建安帝的嘴。
  因此,常棣离了京,本来作个蕃王,倒也安生;偏偏朝廷里头,出了个晁错第二,开
始奉不知哪里出来的“高皇帝遗命”,兴许是他自己编排出的《治安策.卷二》,派御史
们四处搜刮皇亲国戚们的罪证,以此为要辖,大肆地收缴王爷们的国土、财产、军队。
  建安帝虽知将分封国收归为郡县,不失为对策;却也不舍常棣与他长年以来的兄弟之
情,便摇摆不定,抓不准主意。
  这么一削,便削到了常棣的头上,不让常棣活了,才会发生后来的那些事儿──常棣
以“清君侧、除奸臣”为旗号,率八路军马杀进玉京,大破宫中五门,将建安帝的亲信们
一概斩首,迳入金銮殿中,步上天子的台阶,持剑对着当朝天子逼宫。
  忆起自己不只是常棣一支的血脉,还曾亲自跟着他一起拆迁、造反过,常弘颇有自信
地说道:“额森造反确实厉害,朕却不一定输他;说干就干,朕现在要出征!快准备好朕
的甲冑,呈上来!朕要往灞上点兵去了。”
  于和廷与景王常钰素来交好,两人交接了眼神,圣上的弟弟.常钰立刻抓住皇上的手
臂,说道:“陛下,不可呀!”
  见王爷已出面,于和廷便向皇上低头行礼道:“启禀圣上,兄弟同心,匡扶社稷,此
乃天之伦常;征战为武人之事,岂可劳动陛下您御驾亲征?黄公公如此提议,用心为何,
微臣不敢斗胆揣测,只万望陛下此事务必三思!”
  常弘闻言,眉头微蹙,答道:“于侍郎,你之意思,岂不是在指桑骂槐地数落无上皇
了?”
  于和廷立刻噗通一声跪下:“恕微臣说话愚笨,微臣绝无此想!”
  常钰见于和廷跪了,也跟着一齐跪下,抓着皇上的蟒带,说道:“皇兄,容臣弟斗胆
进言,于侍郎说的话虽不中听,还是有几分道理的。忍字毕竟是心头一把刀啊!还请陛下
顾虑天下苍生,保重千金之躯,暂且忍让一时。”
  常弘只把小弟自地上扶了起来,弯腰替他拍去膝上沾染的灰埃,便继续说道:“是可
忍,孰不可忍?你要朕当那东瀛忍者吗?朕偏不!朕就要凭著这股胆气,去杀了额森小儿
!”
  “朕保重龙体,是为了天下苍生;朕亲上沙场,为民除害,亦是为了天下苍生!朕要
亲自用烙热的铁棍,自那额森的底下戳进去,把他串成沙威玛,再把博罗削成薄片,配了
熟面吃下肚,让这群畜生死得更难看!”
  语毕,又将于和廷自地上扶了起来,摸摸他头上的乌纱帽,说道:“自古天才之人,
总有些不完满之处;于侍郎可是文举榜眼、武举状元,我朝数一数二、文武双全的良臣,
就是高皇帝时,都未曾出过像你这样的将相之才!不过是嘴拙了些,人又快言快语,朕既
知晓你的本性,又怎会拿这一点来怪罪你呢?”
  于和廷听完,只以为常弘当真不怪罪,便还礼道:“多谢皇上体恤,微臣感激涕零,
粉身难报。”
  皇上心想:“这常钰小弟,该不是真与于和谦搭上了?可是钰弟向来在朕的掌心里,
安份得很;就他这禀性,亦成不了气候。与其花多余的心思,去猜想这两人能在京中捣鼓
出什么风雨来,还不如快去快回,朕先发兵往天顺堡,收拾了额森再说。”
  于是常弘震声,口谕道:“朕在此亲自下诏,这道旨意,务必让内阁大学士拟为诏书
,颁布于天下──朕宣布,景王常钰,与兵部侍郎于和廷,共同镇守玉京监国;朕与黄震
,率良将十万,发兵镇守天顺,不让贼寇进犯我玉京半分!”
  常钰不及阻止,顿时颓了肩膀,嘴里打颤,不断低声喃喃道:“皇兄……皇兄……你
别走……别把臣弟一个人扔在这里……臣弟害怕啊……臣弟镇不住这些个如狼似虎的大臣
们……也防不了来袭的鞑子们……没了皇兄、臣弟当如何是好呢……”
  于和廷见此态势,怕是已不能挽回了,又素知常钰不是个拿得定主意的主儿。
  为了给他打一剂强心针,便捏著常钰的手腕,悄悄往常钰耳边说道:“微臣虽恨无法
亲上战场,报效我大昼朝;然这段期间,陛下既钦点王爷您监国,便是看重王爷的才干,
知道监国一事除了王爷以外,无人能胜任。”
  常钰闻言,顿显喜色,回握住于和廷的手,问道:“于侍郎,你说的话可当真?皇兄
原是这么赏识本王的么?”
  于和廷镇重地点了头,说道:“陛下虽信任您、重用您;只怕朝中百官,却不一定个
个服您。”
  “皇上离开玉座的这段期间,微臣将尽毕生之力辅佐王爷,力除王爷周遭一切隐患,
还请王爷不必过于担忧,尽管施展才干便是。皇上在外力除贼寇、王爷您在内镇守国都,
二人共护我大昼命脉,这不也是兄弟同心么?”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