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名称]联合新闻网 [新闻日期]20201116
[网址]
https://vip.udn.com/vip/story/121160/5019418
[内文]
男帅女美的空服员,向来是航空公司的门面。华航身为现今国内最老牌航空公司,空姐的
中国风制服,在国内与国际都特色鲜明。每次空服员招考都吸引数千人报名,录取率往往
低到不足2%。然而一如华航由空军分家而出,经历中南半岛的战地包机逐渐茁壮;如今总
数超过3000人的华航空服员,当初也有非常曲折的开始。
※1959年成立时资源少 机长太太成兼差空姐
1959年华航成立时,只有两架PBY水陆两用机,主要承包军方飞往外岛的业务,并没有固
定航线,也没有空服员的编制。最早在飞机上派任空服员,来自于特殊的“拆船包机”:
当年台湾拆船业发达,许多日本旧船开到高雄拆解,华航便利用向空军34(黑蝙蝠)中队
借来的一架C-46运输机,包揽将船员送回日本的业务。台湾飞日本时间不短,总要给客人
提供饮食,机长陈章相的太太,便成了最早的兼差空姐。
1962年12月,华航终于获得第一条定期航线,由台北松山机场飞往花莲。同年,开始招收
空服员。
※第一代空服员 不少人来自空军专机中队
华航第一代空服员并非一次到位,而是逐渐加入,总共有2位男性、12位女性,其中不少
人来自空军专机中队。
1966年,华航又招收9名空服员,2男7女,次年元旦完训上线。这批首度集体受训的空服
员,被称为第二期,先前的人员就成了第一期。
1966年12月,华航开辟第一条国际航线,飞往越南西贡。因应人力需求增加,1967年又招
收了第三批空服员,这次并且是首度公开对外招考。此后的招考,时机往往也都与开辟新
航线相关。
※当年选美热潮+空姐数量少 知名度宛如明星
中国小姐选美,是1960年初期台湾社会的盛事。在当时绝大多数人没搭过飞机,更没有机
会出国的情况下,人数稀少的空中小姐,俨然也是另类的选美。事实上这两个族群关系密
切:华航第一、二期的19位空姐,其中至少5人是进入中国小姐复赛的佳丽。
1963年12月19日,华航为了宣传北花航线,举行一场空中婚礼。担任女傧相的空姐曹开武
,是前一年中国小姐的第二名,当选后由空军转来华航。担任司仪的空姐涂咪咪,也曾参
加1962年的选美,但未得名,1964年卷土重来,获得第四。另一位空姐丁兆帼,则是参加
选美后,加入台视担任主持人,也曾拍过电影,转投华航之后,多次担任广告代言。
由于社会的选美热,加上空姐数量稀少,知名度并不下明星。1963年9月1日,花莲港举行
升格国际港庆典。省主席黄杰在机场遇到基隆港务局长曹开谏,还开玩笑说:“要不要顺
便接你妹妹曹开武?她今天也飞来花莲。”曹开谏连忙苦笑表示,曹开武不是自己的妹妹
。
※片商搭热潮 找华航空姐来拍电影
当时有片商想到,以中国小姐担任主角,必然可以吸引观众走进戏院。既然中姐与空姐都
充满明星光环,片商便找上华航,向公司出借有中姐身分的空姐。华航也觉得这是打知名
度好机会,便同意支援涂咪咪、李中利两名参加过选美的空姐演出。
把空姐与选美联想在一起的,甚至包括当时的华航自身。1964年涂咪咪当选中姐第四名,
华航立刻以她为宣传,并表示欢迎其他选美佳丽加入。当年第二名的陈萍如,两年后真的
进入华航,成为第二期空服员。
※传奇徐煦地勤转空姐 一直飞到60岁创纪录
1967年考入华航第三期的徐煦,大学时期就在华航营业处柜台上班,由于地勤也穿旗袍,
常被外人以为是空姐,于是便报名公司首度公开考试。当时面试就必须穿旗袍参加,她身
上穿的就是公司的地勤制服。终身未嫁的徐煦,一直飞到60岁,创下我国民航史上的纪录
。
不过,那时代绝大多数的空姐,飞行的时间都不长。这是因为1960年代的男女社会地位仍
明显不平等,包括华航在内的各航空公司,都设定“未婚条款”,有些欧美业者甚至规定
空姐32岁就要退役。1971年4月,华航组员在曼谷住宿的饭店发生大火,5位机师与空服身
亡。办理保险理赔时才发现,一位空姐已经结婚,但为了保住工作,并未告诉公司。
未婚条款后来变成禁孕条款,结婚没问题,怀孕就须离职。直到平权观念进一步伸张,
1980年代末期才改为留职停薪。
※1966年空姐月薪 就高达7000元
依据1966年的联合报记载,华航空姐的月薪就达到7000元,远高于一般年轻女性。当时华
航还只飞国内,等到开飞国际线之后,薪资更是水涨船高,再加上难得的出国机会,当然
让人趋之若鹜。不可避免,当年能进入华航的幸运儿,不少是军中高层的子女。1969年考
入华航第八期的倪维霙记得,有一位男同学与大家一起考取受训,最后却因情治单位的安
全调查有问题,无法飞上青天。
倪维霙回忆,国内线的服务项目不多,除了送水、毛巾之外,如北高线等长一点的航班,
才会提供点心餐盒。不过几乎没有收餐盒的问题,因为多数旅客都难得搭飞机,大家都不
舍得吃,带回家去作纪念。也因为多数人没搭过飞机,因此因紧张而晕机的人特别多;还
有人不敢喝水吃点心,以为要另外付钱,还有旅客把一男一女值勤的空服员当成是夫妇。
至于国际线,当年的票价数字,并不低于五十年后的今天,昂贵程度可想而知。也因如此
,负责头等舱的空姐,要特别换上华丽的长旗袍,带上过肘的长手套,欢迎旅客登机。等
到飞机起飞开始服务,才换成“打工”用的一般旗袍。空姐可以到博爱路的绸缎庄,依据
自己的喜好选择长旗袍的式样。
※待遇高却也很辛苦 只有折叠座位可坐
早期空服员待遇有如天价,但当年在飞机上工作,辛苦程度也高于后来。如今的越洋广体
客机上,经常设计有组员的睡舱,或者会在机尾一角隔出专属休息区,半世纪前搭乘波音
707客机飞往美国的空服员,从头到尾都只能坐在折叠座位上。
不过空服员真正坐在椅子上的时间不太多:因为波音707还没有现代客机上的推车,因此
一百多位旅客的餐盘,都必须由厨房一一端到座位上。头等舱则供应正式的西餐,一道菜
吃完才上下一道,所有客人把饭吃完,足足要花两小时。徐煦与倪维霙都形容,“走着走
著就到美国了”。
※当年没飞行时间限制 曾一天12个起降
当年的空服员也没有后来的连续飞行时间限制:倪维霙回忆,曾有国内线一天连飞12个起
降,机舱广播时报错目的地,把旅客吓了一跳。国际线也未必轻松:当年海外侨界如果有
庆典,政府往往就直接“动用”华航担任亲善大使,空姐们到了目的地,还要盛装出席晚
会,表演歌舞慰劳侨胞。如此一来惠而不费,省掉邀请艺人的酬劳与机票开销,还不需申
办出入境签证的麻烦。
随着交通与旅游产业愈来愈蓬勃,出国对多数国人已经不再遥不可及。空服员虽然还是许
多社会新鲜人的首选工作,但薪水也从每个月就等于上班族大半年以上,降低到“只有”
两倍左右。比起五十年前在众人眼中宛如摘星,过著与一般人不可同日而语的生活,终究
还是从天际回到凡间。
笃信基督教的徐煦,表示幸运能有一份生活无虞的工作,去过地球上很多国家,但也体会
过同事骤然离去的无常。因此她从华航退休之后,持续在各医院、邮局、区公所担任志工
,回忆起卅多年的飞行生涯,她的结论是“平安就是福”。
[心得]
空军专机中队的女性空服员,早年是文职的聘雇人员,著名例子如金友庄。直到民国80年
左右,因为国军大量招收女性士官,才改由军职担任。
后来华航的空服员每次招募的人数更多,就不可能一起同时受训,而分成20~30人为一班,
因此每一届招收,就会出现许多“班”(比较正式名称应该是“批”?)对于师大附中或
复旦中学的校友来说,这种“班号制”应该格外亲切。
另外如果查1960年代旧新闻,会发现航空公司把空姐当成广告卖点,比现在更明显100倍,
当年华航只有十几个空服员,却也和越南航空(规模也不会比较大)合作,宣传交换空服
员的噱头。早期全球航空界还流行举办空姐选美,这些事情现在大概都会被抨击是严重物
化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