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SoundID Reference 校正心得终篇 感想

楼主: azusa5526 (icewine)   2023-06-03 23:06:23
各位大烧老烧好,这是校正心得的终篇,如果有兴趣,推荐各位看官可以看过首篇与次篇
后再回来。
上回提到,千辛万苦的量测了 37 个点后,我们将量测结果导入SoundID Reference 本体
,得到了这个量测结果。
https://i.imgur.com/fzmvWpI.jpg
从这张量测结果,我们可以明显地观察到,在 40Hz 附近部分,有个 +6 ~ 8dB 的隆起,
以及 160Hz、240Hz有着 -5 ~ 7dB 的凹陷。
接着选择我们想要的补偿目标的模式,这里我先选择 Flat mode,它会尝试将频率响应补
偿到SoundID Reference定义的平整曲线,我们可以在图表加入绿色的 After 的曲线,看
到软件做出了哪些补偿。这里可以看到,它针对刚才提到的突起及凹陷部分做出了相反的
补偿。最后,可以在图表打开粉色曲线,看到软件模拟最后补偿结果的。
https://i.imgur.com/RuoPH1F.jpg
https://i.imgur.com/jGxkLJ7.jpg
初听感:
先打个预防针,小弟不是声学专家,也不是特质系金耳朵,以下描述都是我的主观感受。
Mittsies – Vitality
https://youtu.be/EnDXGQmCz3U?t=41
在首篇提到的 HellTaker 主题曲,套用校正前的连续低频轰头且连成一块,在套用Flat
mode 后,低频不再轰头沾连,被低频盖住的主要节奏变得比较正常,次低频的声音也显
露了出来。
Guitar, Loneliness and Blue Planet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Dk1RA4g8CA
一样是在首篇提到的孤独摇滚第一首乐团曲,原本的贝斯声非常不明显,套用Flat mode
后,能比较清楚定位到贝斯的声音,但气力仍似乎略显不足。
连结到测量频谱上,我笼统的推断,原本环境下 40Hz 附近的声量突起,对应到
Vitality 连续低音导致回声难以散去,软件减少了这个频段的声量,减缓这个问题,而
150 ~ 160Hz 量过少,可能对应到乐团贝斯部分消失的问题。
补偿相位:
在补偿的时候,SoundID Reference 针对补偿相位有三个档位的调整,根据官方的介绍,
线性相位有着比较准确的补偿,我后面也都使用这个模式聆听。
https://i.imgur.com/uExYptX.jpg
自订补偿模式:
我们一开始使用的是 SoundID Reference 定义的 Flat mode 进行补偿,但必须老实说,
这个模式下的低频量感有的时候并不是非常满意,这里可以在补偿模式清单里面,改选择
到 Custom target mode,依照 Flat mode 补偿后的结果,再近一步做额外的频段声量增
减,并将自订的补偿模式储存。
我这里做了一个自订的补偿,将 150Hz 以下的低频 +2dB、但拉低 40Hz 附近的低频
-2dB,以及对高频做了点更改。
https://i.imgur.com/lk1xr3M.jpg
补偿介入程度:
在软件的频谱图与补偿模式中间,有一个 Dry / Wet 的旋钮,默认是 100%,也就是将绿
色的补偿曲线完整套用,如果我们想做出补偿,但不希望太过失去这对喇叭在目前空间的
特性,或者做出微调,我们可以降低补偿介入百分比,在粉色的最终模拟曲线就能看介入
百分比高低的变化。
效果究竟如何:
说实在,初听感的形容,大家看我无几的文采可能没办法体会。因此,这里提供一小段
Kizuna AI The Last Live 的空气录音,希望破烂的手机录音有办法给各位看官一点参考

这两个样本,其中一个是未校正,另一个是套用了 Flat mode 校正后,各位能就我系统
的改变,猜得出来哪一个是校正过后的么? 各位看官可以在下面留言猜猜看,分享一下看
法。
Sample_A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qjcZKC3cUmaD1D7eRT6i7M1Al4kUCUYL/view?usp=sharing
Sample_B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qkfomf0iqFCfBIbHrQQVuE5CBf7MYQTO/view?usp=sharing
结语:
我与借我声学麦克风的友人聊到 SoundID Reference 的部分,对方认为这个量测的方法
与他们 PA 喇叭量测的手法有差异,会需要 ADC 双输出与更精确的相位控制等操作 (抱
歉我实在听不懂…)。
我认为,比起专业的 DRC ,SoundID Reference 将所有参数与常识,封成一个黑盒子,
摸不到,也不需要摸那些繁琐的部分,只需要像头懒猪一样,一个口令一个动作量测就完
事了,好处是节省时间,不需要了解更多声学知识;但坏处是,它没有办法让你 Fine
tuning,只能照着它给你的东西去套用,最多就是让你客制一下频谱曲线而已。
至于我觉得值不值得购买呢? 我认为是值得的,量测 Mic 与三组装置的软件授权,大约
一万新台票,值得这样的效果,只不过手头有点紧,看友人有没有要来当分母,救救小房
间的德川相思。
很抱歉,最近因为身体状况比较不好,所以终篇拖了一段时间才写完,还好没有给它断头
烂尾了,这里感谢看到这里的看官们,感写你们的支持。
楼主: azusa5526 (icewine)   2023-06-03 23:12:00
补上 Kizuna AI 原曲 https://www.youtube.com/live/GTa2HxIsBPM?feature=share&t=4284
作者: kevin8973 (sttdlikw__d)   2023-06-03 23:40:00
推推 其实喇叭音场最难调整的是各频率的消逝时间 虽然EQ可以帮忙 但最好还是把房间的音场做好再搭配校正
作者: yys310 (有水当思无水之苦)   2023-06-03 23:46:00
PA的量测方式 是指循环噪音的方式量测吗?
作者: chiyoda (博爱的千代田提督)   2023-06-04 00:21:00
我看了自己SOUNDID授权,好像可以支援3个装置,楼主看一下自己的授权,然后试试第二套系统能不能用同一个授权
作者: Zyar (Zyar)   2023-06-04 00:24:00
其实里面蛮多玩的 曲线可以自订 帐号也能三人合用 价格再亲民些 然后杜比曲线不错 听感不俗
作者: HGK (HGK)   2023-06-04 00:43:00
推DRC
作者: tedliu1024 (泰德大王)   2023-06-04 01:55:00
其实喇叭音场最难调整的是各频率的消逝时间- +1要从吉他+鼓连弹中听到清楚又有力的bass声,考验很多东西
作者: odanaga (PixiyON)   2023-06-04 08:46:00
作者: feoteng2003 (Night for day)   2023-06-04 08:51:00
建议是多设一个只调200hz以下的,不然其实flat mode就是把喇叭变白盆,完全失去原有特性了
作者: xoy (XerXes)   2023-06-04 09:51:00
系列心得推
作者: lee28119 (德莫尼克)   2023-06-04 10:06:00
这套主要价值在喇叭跟耳机能统一 方便很多
作者: yys310 (有水当思无水之苦)   2023-06-04 14:06:00
好奇原po朋友对这种调教手法的效果评价如何 好想知道专业的调整效果
作者: KurtMike   2023-06-04 18:40:00
作者: Oswyn (Oswyn)   2023-06-04 22:56:00
因为低频的相位(共振/room modes)问题都带大延迟加上频率响应的结果是平均值,这通常会盖过相位问题soundID 怎么计算的不清楚,但专业上通常是用脉冲响应校正
作者: penguinfuko (企鹅)   2023-06-08 00:14:00
其实相位不用太关心啦,倒是为啥高频要拉平R如果喇叭还行的话,可以试试只校正 500hz 以下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