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有看到烧友分享CM audio ultimate系列线材,
这边也分享一下心得,
ultimate系列的线材,我觉得就是在饱满与拉大两端延伸的前提下,
让中低频有很丰富的水分与色彩表现,
建议按照电源线、讯号线,之后才喇叭线的顺序更换
也就是就算预算达标,还是先上电源线或讯号线,最后才是喇叭线
因为疫情的关系,这个系列的线材从疫情前最后一次广州音响展展出喇叭线开始,
到现在大概也三四年了,电源线还是我数位流排插总线与转盘线
讯号线则持续在客厅系统使用中
不过这次要分享的心得,是把ultimate从旗舰挤到次旗舰的新系列:Conductor 指挥家
会拖到现在才发,是因为我农历年后就拿到喇叭线跟电源线,而讯号线最近才拿到
觉得一次把一个系列写完,比较不会像之前说要写什么,结果都没写~XD
当我把后级上的ultimate电源线跟喇叭线换成conductor的时候,
初步的感想是,整体印象变得更加鲜艳而不失饱满,转折更加清楚而富有情感
特别是高低音的纹理,在量感不减的情况下,更加清晰,
所以高音可以有缭绕而有更好的音场,低音则更清楚的感受逐步衰减到虚弱而不可感
这样的特色,在这次把前后级之间的讯号线也换成conductor的时候,
也获得方向一致的改善,也让我提起动力来整理心得~XD
整体来说,如果ultimate是让声音的情感表现得更饱满而全面
那conductor则是在保有情感的前提下,让表现情感的技巧与细节更加清楚可闻
以乐器来举例,电钢琴跟钢琴、鼓声跟电子鼓越来越容易听出差别
当然,那些什么控制力啦、场面可以铺的更大而不会乱...在ultimate就已经很好了
conductor当然也只会更好,这些要保留给大家自己去比较了
话说回来,我后来才发现,我从来没有特别写到低音的体感部分
我自己是很习惯聆听音乐时,会感觉到低音使身体震动,
(有时候则是让椅子震动,身体跟着动...这应该是共振?物理都忘得差不多了~XD)
低音的表现要好,一直都是很困难的
震动没处理好、线材没挑好、电源不够力或不干净,低音马上淤积给你听
反过来说,如果好好处理各种基础环节,低音也会慢慢有改善
如果低音是淤积的状况,感觉频段越往下,就被遮盖而不清楚,进而不耐听,
处理的过程,感觉很像水面逐步下降,低频的纹理也随之越来越不被遮盖
然后红利就是体感越来越强,越容易被某个频段以下,如鼓声、大提琴的拨弦震动到身体
以上算是补充一下贫瘠的心得啦,希望能有抛砖引玉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