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讨论] CD跟串流的听感比较

楼主: unknown (ya)   2022-01-21 18:13:03
股市大跌, 趁这机会聊天转移心情好了...
以下是我玩到现在穷极无聊的一些音响心得, 希望能跟前辈后进们闲聊.
因为个人风格, 所以心路历程跟废话很多, 请见谅.
-
音响真的很难.
困难到我们往往见山不是山,玩到半途觉得见山是山
但才以为见山是山了, 谁知道转个头, 见山又不是山了.
这一路上有些烧友腿酸了,选择下山.
有的烧友还在攀爬的路上
有的烧友爬著爬著, 就离大家而去了 (怀念Dopin大)
有的烧友从僻壤小径找到了山中的世外桃源, 最后山长什么样子也不重要了
有的烧友把山洞经营的有声有色, 甚至呼朋引伴盖起山寨当山大王了.
当然也有一开始就没认清楚山是什么, 把土丘当成山, 然后自称山大王的.
以上这些谁比较厉害吗? 其实到最后就跟听感一样
人终究会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听感, 然后赋予它意义.
至于要不要用个人的意义去纠正或否定他人, 也只是个人的选择而已.
为什么说音响真的很难呢?
第一,
它是一个太过年轻就走向衰老的产业.
近代音响产业的发展不过是这几十年的事情, 百年前留声机时代我们就先不讨论.
因为音响并非生活必需品, 所以产业规模始终不大
产业规模不大, 吸引到的研究人才就少, 产业进步的速度也相对较慢
音响又生不逢时,
遇到全球生活方式改变, 现代人因为生活空间日益狭窄, 娱乐媒体又轻便化,
接触到传统音响的机会、对于音响的需求也就更少了
音响也不像手表、艺术品、名酒、名车、奢华服饰一样
具有简单且方便的交流、炫耀功能.
车子可以开出门、手表衣服可以穿身上、酒可以交流摆谱、艺术品可以炒作
音响呢? 平时没事不会让人到家里, 总不能把后级背身上出去散步吧?
想当然尔, 投入产业者少、使用者少, 导致产业成长进步速度奇慢无比
交流圈也是, 很多讨论与问题其实五年十年十五年前就在板上研究过一轮了
但因为完整的系统性资料不多, 这十几年来的玩法器材观念也不断修正调整
又不是每个老烧友都会把最新的见解跟人分享讨论(我自己也是, 到后来实在懒了)
许多新进的不同产业背景的烧友, 因为有着对自身专业领域的自信
所以用其产业的专业来分析音响圈的对与错.
但因为语言的表述有其极限, 大家擅长的表述状况又不同,
又因为每个人体验过的声音、机器、线材都不相同,
每个人家中环境也不一样, 且音响近年愈加昂贵, 能经历到的东西又更少了
导致大部分时候其实都在鸡同鸭讲,
台式教父孙东宝牛排在讨论教父牛排, 五味酱在讨论松露酱, 三得利角瓶在讨论响三十年
并非何者谁优谁劣, 毕竟取向本来就不同,
只是都体验过,到最后终于心中下定论的人
实在少之又少.
更遑论体验过后能不能有定论呢? 那就进入第二点了
第二点,
音响有多难?
数位技术芯片的演进、类比端被动元件的选择、
机器内线材的使用与调整、家中供电与接地的处理、
家中聆听环境的调整、器材震动的处理
还有各家品牌的搭配
更别说音乐录音、拨放软件的差别
每一个环节的难度之高, 单一博士跟教授、玩家都未必有自信非常通透了
更遑论每一项参数全部加起来排列组合, 到底要怎么通晓这些知识?
甚至在网络上隔空抓药判断对方的系统或是器材哪个地方有问题?
就算是大学教授声学博士, 或是音响厂商、DIY贩售者、资深玩家
究竟是真有实力笃定某个原则一定对, 他人是错误
还是只是困于自己的社会地位与颜面, 或是销售需求等原因
才能轻轻松松毫无压力的指称他人是错误呢?
有深入玩音响的烧友应该都有感触, 问题常常发生在我们没想到的环节
很多时候经验分享也只能尽可能的把部分参数确定,
建议对方在自己能掌控的参数内调整, 最后找到当时最适合的聆听状况.
更别说音响难就难在有时早上晚上声音不一样
初一初五声音不一样
换线第一天跟一个月后声音也不一样
Windows一更新声音也不一样
跟女友分手时心情差声音也不一样
连资深玩家都要一段时间慢慢调整、聆听, 对比不同时期的状态
甚至自我聆听方式的调整、见解的进化、有没有去过现场音乐会与演唱会
才能一步步离调出平衡的声音越来越近
甚至更常出现的状况是:
终于调平衡了! 但手痒一升级, 一切又要重新来了...
体验过的器材、线材、聆听的经验、交流的心得
以至于数位技术、或是芯片技术等研究
都只是在帮助我们强化对于声音的理解与调整时的掌握度
用单一原因(如数位技术就是OOXX啦) 或是单一身分、经验、
来过度否定多项目的讨论, 我觉得对解答问题或是交流经验的帮助非常有限
往往到最后只是变成周经月经年经式的战文
然后让愿意讨论的人变得越来越少而已
所以什么时候能有笃定的定论呢? 我目前觉得只有两种状态.
一种是天赋异禀又财富满盈又兴致勃勃所以对音响已经全部通晓了
一种就是其相反, 就如股板有些乡民在嘲笑李佛摩霍索罗斯或巴菲特等人投资不行一样.
至于有些人会举在近年QE后因为市场资金泛滥, 音响圈也极端M型化以后
出现的一些什么金奥丁线、千万级线材, 那种实际提升已经跟价格落差太远的东西
或是一些真的唬烂太过头明摆着在骗钱的东西
来证明其能明辨好坏的慧眼或是其专业
甚至进一步佐证他们的东西才是天地良心
我觉得这就像看到李佛摩最后破产自杀, 进而而连他前半生的巨大成功也一并嘲笑
或是看到几个电视上的谐星级分析师如透抽长之类,就说分析师都是北七一样
撇开有些出于行销目的或是同行相忌这么做的,
我们也许可以尊重且体谅其经营上的辛苦
但这种判别方式对于自身玩音响这件事, 我觉得帮助实在不太正面.
第三点, 其实是第二点的延伸, 来聊聊一些小的技术与经验问题.
这十几年来有在板上交流的烧友应该不少有类似的经验
当年还在念书或是刚出社会,手头很紧绷, 也还没开始玩二声道
大多是从铁三角、SR60、SR80、HD650一路慢慢玩
起初只是手机、电脑、iPod, 好一点的还有当年的Kenwood或是SONY旗舰座机
当时的变因很少, 机器也没什么地方好换线材, 耳机直接插机器, 就是声音的全部了
所以当时的讨论都是在各家的声音特色, 适合的音乐属性等.
后来随着市场上的新东西越来越多了,
或者说那些东西一直都有,
只是我们的手头也逐渐宽裕到可以把一体机换成DAC加耳扩,
更别说后来的小器材调整, 再慢慢玩到高阶耳机或是转战二声道
在这个过程当中除了玩家的等级一直在提升,
相关的商业模式或是产品也在提升.
比如说早期玩耳机时, 应该难以想像现在玩耳机
竟然连线材在导体搭配、披覆、绞绕甚至接头上
都有这么多可以提升的地方.
我记得早期的接头, 不管是耳机6.3 3.5 还是机器的RCA等
大多只有磷青铜 黄铜之类的选项
当年的ATL也只不过是用ETP红铜就可以卖好几倍于人的价格
谁知道后来连OCC等级的接头都出现且价格合宜呢?
当时笑说:线材只是用来导电、接头只是用来导电, 厂商出那些东西只是骗钱
的烧友们, 如今又怎么想呢?
以上这些我想表达的是:
不管是器材、线材、甚至是软件,
其实一直都在缓步进步(当然也有些厂商在走回头路...)
许多东西对于声音的究竟有没有影响、有没有正面影响
都是在过程中才慢慢被发现
而且就算有正面影响, 当时的市场接受度、价格, 足不足以让这个东西普及
普及后有没有出现问题等
都充满著大量变因, 用新否定旧, 或是用部分变因否定整体,
或是用单一领域的技术来否定声音会带来的变化时
常常会让讨论变得停滞不前或是充满无谓的冲突
尤其是每个变因往往需要在细节上仔细讨论才能聚焦,
加上我们又不是每个变因都能充分掌握, 以至于常常双方或多方讲了半天,
也没讨论出个什么结果
甚至常常出现一堆泛泛之论或是拿张飞打岳飞
原本好好的分享与讨论变成吵架跟嘲笑嘴砲
实在是件很可惜的事情
有些老烧友也是因为这样, 逐渐懒得讨论, 不想讨论了
都已经走到桃花源了, 还要跟在登山口买零食吵吵闹闹的登山客分享什么呢?
所以说音响实在是件困难的事情
甚至以上这些问题,
单纯用机器量测能完全解答吗?
我觉得也许总有一天可以吧, 但现在依然有许多侷限.
而耳听为凭呢? 一群人盲测, 或是烧友聚在一起ABT会不会更接近真实呢?
我觉得不能说没有帮助, 但其实也相当困难.
首先,
盲侧用的器材、盲测地点的电源、空间处理, 还有整体的搭配,都有足够的水准吗?
比如说, 用原先就不够敏感或是搭配不当的器材, 或是调性本身就不合的器材
来测某段线材的效果, 往往会得到:
"有改变啦! 但不大."
"我分不出是改变还是改善."
"好像变难听了"
然后这些结论就会被当成这对线材的定论
最后佐以统计学或是科学的证明:
"科学上证明这东西无用, 因为线材只是拿来导电的, 用小黑线跟红白线就好了"
"统计上也是这样证明, 烧友们都聚在一起测试过了"
但这真的正确吗?
如果是细节呈现力本来就不高的系统, 能呈现多少变化呢?
如果原本声音就不平衡了, 东西上去会变更平衡还是把缺点放大呢?
像是原本就偏薄偏亮的系统, 再上镀银线或纯银线, 会更好听还是难听呢?
更别说除了器材外, 听的人对于音响与音乐的理解到哪里了呢?
我们都不免经历过只追求硕大的中频或是超撩人的高频或是吓人的低频的阶段
也曾对大量的细节、直白无味 "感觉很中性很还原" 的东西着迷
能经历过这些, 逐渐的知道与思考:
因为声学反射, 每个音乐厅与演唱会的不同位置, 声音也都不同
甚至录音与后制的方式变化, 也让声音不同
更别说完全的还原现场未必好听, 过度的美化虽然讨喜, 但听久了也失去乐趣
了解这些并细细思考后,一步步让器材与搭配走到心目中的平衡
所谓的平衡不是什么都一样或是索然无味,
或是量测出来的线都是平整完美的,
而是对照自己当前的喜好与可掌握的资源,
搭配出一套"符合自己喜好, 也知道哪里不足, 不过当前很足够了" 的系统
你要喜欢听交响乐的烧友硬去搭一套油歌系统
或是去嫌弃油歌烧友的系统怎么男声不够沧桑?
不是彼此折磨吗?
Sonus Faber好还是B&W好? 或是要JBL?
还是Wilson Audio比较好?
还是一定要上到Kharma才是好?
Misson、Wharfedale的喇叭或是老35A便宜就不好听吗?
这些哪有一定的?
空间的合适度考虑了吗? 其他器材的预算足够吗?
会不会买了Kharma喇叭最后只能用Cambridge综合扩大机推?
不是Cambridge的扩大机不行, 而是这样的搭配有点可惜.
当然, 逐渐到位也是个玩法, 开心就好.
东扯西扯讲了一堆, 该结尾了
回到最初板友的问题:
"CD好听还是串流好听?"
其实齁
自己家里慢慢用心调整的话, 都不会太难听啦...
别人家的串流就算比你家的CD好听
你会每天在他家听吗?
但是多去别人家还有音响店听,也常常去音乐会或是演唱会听
我觉得对玩音响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XD
※ 引述《icekiba (冰ㄐㄅ神超译泥马皮卡)》之铭言:
: 原文怒吃
: 这讨论串‘原本’宗旨是在于讨论
: ‘听感’差异
: 后面有点歪楼了
: 我希望下面的讨论可以跟听感有关
: 谢谢
: 然后就是本篇文章自己的心得就是
: 大部分的人(没有统计过)包含我
: 说黑胶 CD转盘 还有 HDD(传统硬盘
: 的声音比较温润或是有类比味
: 这些东西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
: 会旋转或者是因为会震动
: 所以才有那种声音
: 当然一样没有科学根据
: 当成‘唬烂’的就好
: 题外话就是
: 也是有那种没有类比味的
: 黑胶系统跟CD转盘系统
: 跟
: 也是有类比味的电脑、数位转盘、串流机
作者: hito21 (come3哈密瓜)   2022-01-21 18:16:00
微微的颤动感~ 是很舒服的~ 我相信~ 但要影响音讯 我怀疑~反证法也证过了~ 科学上是没问题的~ 剩下舒服快乐就好~
作者: icekiba (冷风寒)   2022-01-21 18:23:00
你是不是欧印元宇宙虽然很不想讲这句:音响很简单,懂平衡与摆位就破关…这样大概会被一堆人干瞧吧…叹
作者: Reshiram ((′・ω・`))   2022-01-21 18:59:00
没听但我上网查了一堆资料o'_'o
作者: icekiba (冷风寒)   2022-01-21 18:59:00
这是很好的回问方式XD
作者: ddik32 (睡觉睡到饱)   2022-01-21 19:04:00
以前都会说"听了才知道",听一次可能还不够,还要听个好几次才敢说大概知道。现在已经变成"看了就知道",看过了就不
作者: icekiba (冷风寒)   2022-01-21 19:06:00
听一次就够了就跟我讲的一样 懂平衡跟摆位就破关了 所以一次就够了
作者: ddik32 (睡觉睡到饱)   2022-01-21 19:07:00
用去听就知道了。该庆幸人类又开始进化了吗
作者: icekiba (冷风寒)   2022-01-21 19:07:00
看了就知道我后面也是用看的就知道摆位...疴...
作者: mark80219 (Mark)   2022-01-21 19:28:00
推 我觉得音响最难的是经验累积大多需要靠$$去堆叠...
作者: evadodoya (口责口责)   2022-01-21 20:00:00
交朋友就对了 其他不重要
作者: icekiba (冷风寒)   2022-01-21 20:12:00
去家访吃水果喝饮料就好
作者: alpac (艾尔帕)   2022-01-21 20:15:00
价格合宜的OCC接头是?
作者: Roa (Roa)   2022-01-21 20:32:00
https://youtu.be/LhZLiynR0wI 今天看到,血流成河!!
作者: GLUESTICK (口红胶)   2022-01-21 20:45:00
我知道Amazon Basic喇叭之类的无脑买下去就对了大企业挑出来的东西不会是雷包
作者: edcnjerry (Jerry~H.S.~)   2022-01-21 21:07:00
@Roa 真的是血流成河
作者: revolc01 (revolc01)   2022-01-21 21:47:00
那怎么大家对sony那个SA-Z1不太买单?
作者: fankylaw0968 (哆啦西瓜)   2022-01-21 21:49:00
我满有兴趣ㄉ 但一直没去听 不过我最不能接受的是他的外型...
作者: bt092001 (一条鱼)   2022-01-21 22:06:00
纯好奇,上面那篇影片,楼主为何不信学术专家反而觉得市井商人是对的?而且别说头偏移几度,你知道光量产的那些扩大机,制程偏移你真的听得出来吗?同样的产品光电子讯号还有直流就有可能+20%~-20%偏移,这种情况每一台都能听出来吗?
作者: comipa (綾崎若菜家御用)   2022-01-21 22:29:00
SA-Z1我试听过,真的很难用.稍微角度歪一点整个声音就变..
作者: djboy (雞尾酒)   2022-01-21 22:36:00
量子正红啊 https://reurl.cc/AKONMjhttps://www.zhihu.com/people/dai-yu-xiao-72 鬼斧的履历他上一份工作是 Audio Precision & GRAS
作者: nicejeffery (想放松心情~)   2022-01-21 22:48:00
真的有人玩音响然后说线材没差的?我只是买条siltech入门厂线270p接上讯源下巴就差点掉下了
作者: bt092001 (一条鱼)   2022-01-21 22:50:00
专家的定义吗,应该至少受过该专业领域所要有的学科知识训练,并且有该领域解决问题甚至研发之能力,甚至投稿期刊受其他学术专家检视,这应该就是跟商人最大的不同
作者: fankylaw0968 (哆啦西瓜)   2022-01-21 22:52:00
XDDD 好 我觉得你说得对
作者: revolc01 (revolc01)   2022-01-21 22:53:00
靠流量赚钱的人讲的话, 能信几分呢~
作者: djboy (雞尾酒)   2022-01-21 23:04:00
现在音响设备设计生产都靠他卖的仪器,他的话能信几分呢?
作者: fankylaw0968 (哆啦西瓜)   2022-01-21 23:06:00
我觉得超过100分
作者: yamatai (回避性人格障碍症)   2022-01-21 23:22:00
事实上不同的小黑线声音真的不一样包覆层硬度不同,填充物不同,导体纯度不同,粗细不同所以在我看来专家嘲讽的是他自己的无知
作者: bkzell (生为飞翔)   2022-01-21 23:34:00
最后就是回到盲测,听得出来就买,哪次不买
作者: chiyoda (博爱的千代田提督)   2022-01-21 23:39:00
有的人只信听感,科学和听感冲突时,直接排斥科学
作者: broskwlin (kkww)   2022-01-21 23:43:00
喇叭耳机发出来的声音终究是要自己用来听的 前面再如何钻研计较(听数据排分) 你终究还是用听的啊
作者: chiyoda (博爱的千代田提督)   2022-01-22 00:10:00
只靠"听"的人对科学一知半解的人很多,其实科学都解释过了
作者: icekiba (冷风寒)   2022-01-22 01:04:00
科学怎么样很重要吗 我们是消费者 为毛一定要懂那些奇怪耶 我就不懂车怎么制造怎么设计的 还不是能开车
作者: LIONDOGs (LIONDOG)   2022-01-22 01:12:00
科学论点后来被推翻的情况也不少见,很多量测不出来的东西也许是现在的技术还没到那边
作者: bt092001 (一条鱼)   2022-01-22 01:16:00
所以I大这里的盲点就是当你对于你使用的东西技术力东西懂得越多时候,就是更容易判断出是否合理啊,就越不容易被厂商业务洗啊今天开车一样道理啊,业务一样跟你宣这悬吊多棒多好,你自己试过了也觉得可,但是技术背景玩家的就不吃业务那套直接针对去确认采用的技术或是架构就能判别出性能啊
作者: icekiba (冷风寒)   2022-01-22 01:22:00
我干嘛在乎悬吊多好 他不会开到一半熄火就好...我讲白话,我就是不在乎那些 很难理解吗? 我就无知我就文组 我就烂.jpg
作者: Reshiram ((′・ω・`))   2022-01-22 01:29:00
以前常问的,好听的关键指标是什么,现在有解了吗
作者: icekiba (冷风寒)   2022-01-22 01:29:00
好吃的关键是什么 酱汁吗
作者: bt092001 (一条鱼)   2022-01-22 01:36:00
那就是你的消费模式我无法评论,至少我这边生活圈知道朋友那些玩车玩电视时候会在乎技术规格。to R大那我想知道甲跟乙觉得好听的关键指标是否一样?
作者: icekiba (冷风寒)   2022-01-22 01:37:00
我玩音响只在乎好不好听 谢谢指教喔
作者: Reshiram ((′・ω・`))   2022-01-22 01:38:00
所以要我去看一堆不一定有用的测试参数去买东西 ok那 电视每个人喜欢的色调又一样了?
作者: icekiba (冷风寒)   2022-01-22 01:41:00
R大你不懂他在讲什么 他就是在讲“玩那些东西就是要去研究规格”UCCU
作者: revolc01 (revolc01)   2022-01-22 01:43:00
规格再漂亮 还是凹不过客户的一句话
作者: icekiba (冷风寒)   2022-01-22 01:43:00
每个东西都要研究规格是不是 吃牛排以前问产地是否? 料理方式??? 用的厨具制造商???WTH 哪来那么多好奇宝宝
作者: bt092001 (一条鱼)   2022-01-22 01:46:00
所以是你买这个产品目标的关键指标啊,你要色准就会去选高色准的产品,要高帧数就会选高帧数产品啊。要对比就选oled ,音响同理啊,当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时候就是选择你要的关键指标啊
作者: Reshiram ((′・ω・`))   2022-01-22 01:48:00
所以又回到 我觉得好听 我觉得好看吗...
作者: icekiba (冷风寒)   2022-01-22 01:49:00
哈哈哈哈 UCCUR大 你根本无法理解他
作者: bt092001 (一条鱼)   2022-01-22 01:51:00
不是。而是假如说今天这个产品有四个技术指标。但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时候技术力只能达到两种时候。是不是端看你的应用哪种指标是你必要的。
作者: icekiba (冷风寒)   2022-01-22 01:54:00
R同学对于电视只在乎好看 你很难理解吗?
作者: bt092001 (一条鱼)   2022-01-22 02:08:00
所以只能说我们消费模式不同,我就是属于打破砂锅研究下去的类型,确认哪种技术指标适合我的应用,如果刚好是小弟熟悉领域就会更刁,从家具家电装潢我真的无一不是这样研究后才下手
作者: icekiba (冷风寒)   2022-01-22 02:09:00
只能这样
作者: friedpig (烤焦棉花糖)   2022-01-22 02:26:00
多了解就是能够做一定程度筛选阿 永远都要凭直接感觉要有很多时间慢慢去试耶...尽量科学化数据化就是尽量让宝贵的时间用在刀口上阿 不然排列组合那么多 要全部都试过是真的不容易
作者: icekiba (冷风寒)   2022-01-22 02:31:00
那我可以讲 那些名牌喇叭 有一半以上测量数据都很差 可以不用去听了??? 不用听的选喇叭是否???另一半测量数据好的喇叭 就我所知 都超过1百万 ???? 我预算不够怎么办这时候 又开始折衷 选可以接受的???? 那一开始的提案????
作者: friedpig (烤焦棉花糖)   2022-01-22 02:34:00
神奇的二分法 他只是辅助选择的工具 怎么变成唯一解了那妳时间有限的时候又要听哪些喇叭? 没全部听过要不要不要买了? 要是没听到得更好怎么办?
作者: icekiba (冷风寒)   2022-01-22 02:35:00
原来是辅助工具阿 抱歉误会了XD
作者: friedpig (烤焦棉花糖)   2022-01-22 02:35:00
从百元喇叭到高级喇叭到底有多少 百元数据烂就烂? 听过?
作者: icekiba (冷风寒)   2022-01-22 02:36:00
我讲过类似的 从听过的喇叭中选一个不会后悔的我没有讲百元的喇叭数据烂...请问您从哪里推出这个结论的??
作者: friedpig (烤焦棉花糖)   2022-01-22 02:38:00
没阿 我就好奇都不数据化或科学化 到底要从什么标准开始听
作者: icekiba (冷风寒)   2022-01-22 02:38:00
我用听的 您觉得不妥 那我不强迫您喔从音响店访问开始^ ^
作者: friedpig (烤焦棉花糖)   2022-01-22 02:42:00
音响店推荐给你的也是他自己的数据跟经验总结的东西
作者: icekiba (冷风寒)   2022-01-22 02:43:00
您可以要求试听指定牌子与型号喔 音响店老板很好的
作者: friedpig (烤焦棉花糖)   2022-01-22 02:44:00
尽可能多了解就只是减少走弯路的可能而已 现在东西百百种 多一种工具能加减筛选就加减用 不是大家都这么有时间
作者: Reshiram ((′・ω・`))   2022-01-22 02:58:00
我同意频率响应,电压摆幅,灵敏度这些很明显的影响。可是举例那个小数点比我存款还多个零的失真,我不懂跟听感的关系,那这需要纳入选购依据吗工具要拿正确的啊,难道要拿温度计去量积雪深度吗
作者: friedpig (烤焦棉花糖)   2022-01-22 03:14:00
每个人对工具认知不同搂 毕竟这领域真的了解太少还很多"玄学" 到底是不是拿温度计去量积雪也没那么明确
作者: icekiba (冷风寒)   2022-01-22 07:46:00
所以可以跟我讲那个频段凹陷还是突出的时侯听起来比较甜吗抱歉 量不到
作者: borisaladin (趴趴~)   2022-01-22 08:26:00
大推F大这篇 14年烧友看文字叙述心有戚戚焉
作者: icekiba (冷风寒)   2022-01-22 14:46:00
越过山丘要买Ruby mountain
作者: chiyoda (博爱的千代田提督)   2022-01-22 19:08:00
音响难但没想像中难,看你有没有心去学习并接受新观念
作者: icekiba (冷风寒)   2022-01-22 19:15:00
已经讲过搂 音响很简单 懂平衡跟摆位就破关喔
作者: Reshiram ((′・ω・`))   2022-01-22 19:23:00
用看的什么都简单呢
作者: filet (无力中)   2022-01-25 05:46:00
要科学不就盲测,偏偏用耳朵收货的人又过不了更别说人的耳朵还会退化的,你确定你年轻听的声音是你老人听的声音?
作者: a951l753vin (qmo.shuo4)   2022-01-26 03:40:00
过不了什么 讲话好好讲啊...人耳会退化我知道 所以你想表达什么?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