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去挖了一下我老爹的深层记忆,刚好他年轻时有经历过早期林忆莲在录音室录音的时
候,有其中一首也是他去录的,当年据他说法是SSL的控台加上U87去做的,那我好像还在
地上爬
---
从录音的角度一路到后端器材的路线来讨论看看,当年数位类比的战争算是开始打响了,
但是早期技术不成熟的状况,都会有分辨率不够的问题,这是普遍的硬伤,也就很吃录音
师本身的技术底子,毕竟机体的强度取决于驾驶员,新世代的录音环境都走向数位,现在
技术日新月异,分辨率都非常足够了,换言之就是以前硬件器材技术不成熟所导致的缺陷
不见了,才会有老音响迷比较喜欢老一代录音的原因,因为反而变干净就觉得怪怪的了
说到现代,当母带完成后压片成CD,不作任何其他载体处理的话,是最无限接近母带的东
西,这时候有个新玩意儿出现了,线上串流音乐,我想这个平台大战开打也很久了,台湾
很多音乐都是直接扔上去,那受到网站平台解码,网络速度,平台服务器等因素,其实多
少都会变质,所以就很多外国录音室录音师作法,还会再作一个版本给网络串流平台,
举例就是Tidal的Master音质(MQA啥的暂时先不讨论),才会让网络版本和CD无限接近
这就很像是当年载体是黑胶时,由于硬件物理因素会导致4k5k以上掉下去,在录音时的监
听和手法都会特别配合一样,抑或是甚至在作OB卫星转播时,就我老爸多年现场经验,也
是要分两个步骤,一边给现场场控用,再另外一边特别给卫星转播OB用,也是同样因为物
理性质导致要特别处理
其实载体变来变去,处理手法不同,但是目标都一样
---
再说回来硬件和录音问题,这个就我的经验,同样拨放系统我也比较过同一张专辑在各平
台和CD上的差距,CD基本上都不太会出问题,串流平台Spotify和Tidal,目前试下来结果
还是CD>=T>S,那器材的问题就是本身鉴别度的问题,器材本身有时候会把某些特色
放大或缩小,如果是好的方向就很搭,如果是不好的就你懂得下场,这部分真的
也要多去试试看,可以等警戒过去之后到音响店拿同样音乐去比对看看,
这样就可以更快速的了解多种器材的差异和自己想要的方向,
大概是这样,有什么没提到的再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