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 为什么艺术片更应该看大银幕?

楼主: filmwalker (外面的世界)   2015-08-31 19:53:53
http://punchline.asia/archives/12171 By Philip
近年来,台湾戏院的大银幕经典重映活动可说方兴未艾。除了先前包含费里尼、维斯康提
、安东尼奥尼与李安等名导的重点作品放映外,传影互动曾于去年底/今年初办了日本巨
匠小津安二郎与黑泽明的系统性回顾,甫结束的金马奇幻影展更特别推出“大银幕,首发
!”单元,试图为过去无缘大银幕的优秀电影如《野兽冒险乐园》、《人类之子》等寻找
新一批观众。本月十五日,前景娱乐于首轮戏院重新上映库斯杜力卡荣获坎城金棕榈奖的
传奇神作《地下社会》,毫无疑问又是另一部必须朝圣的梦幻经典。
但当文艺好青年(或中年,端看你是以什么心态进电影院的)为了能一沾大师风采无比兴
奋,同时烦恼电影连发大伤荷包时,其实对绝大多数的观众来说,什么都没有改变:进电
影院就是为了放松,花了钱就是要值回票价,所以要不就是让人眼花撩乱的特效奇观,要
不就是火花四射的动作爆破,要不就是可歌可泣的男欢女爱,要不就是男女明星的翩翩风
采。至于那些节奏缓慢的、陌生面孔的、题材严肃的,预算困窘的,可怜被贴上“艺术片
”标签的,哪天在MOD转到(或大家心知肚明的,下载种子搜寻得到),有空有心情再说
吧。
只是,类似想法无论对电影本身,或对你(妳)本身都是不公平的。
的确,比起诸如《变形金刚》的爆破奇观或《玩命关头》的飞车追逐,这些小品或“艺术
片”的优点相对难以轻易察觉,但正因为这样,这些电影更需要大银幕所提供的清晰画面
、环绕音响以及两个小时不被打扰的时光,让它背后深藏含蓄的美得以绽放,观众方能体
会演员精湛演技下所流露的丰沛情绪,导演精心设计的超现实画面,甚至某个深埋于画面
右后方,电脑喇叭难以辨识但在戏院里无所遁形的细微声音。
还记得今年金马奇幻影展看了贾克大地的不朽经典《游戏时间》,里头一段笑点来自餐厅
门房抓着破碎玻璃门的手把,维持在半空中的高度,试图在电影中的酒客与电影外的观众
眼里,佯装玻璃门还存在。每次这扇“隐形门”的概念一登场,电影随即在音量上做出细
微变化,搭配各种手把的位置与用途调整,一步步把电影的笑点提到充满哲思又好笑到歇
斯底里的程度。如果单纯在家里用电视观看,《游戏时间》依旧会是一部精彩至极的作品
,但正是大银幕才能突显原先拍摄使用七十厘米胶卷的视觉震撼,以及藏在空间和声音细
节中,种种将电影拉抬到另一个层次的支微末节。
然,很多人会认为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够高档的家庭剧院绝对可以做到上述的水准,
同时不用在外头赶着买票进场,看起电影轻松自在好不快活。但事实是,就算硬件设备比
起某些二十人座的电影院小厅亦不逊色,很多人却忽略了电影来源所扮演的重要性。多数
时候,就算家里的电视有HD高画质甚至4K分辨率,喇叭是杜比环绕音效,里头还有台蓝光
播放器,我们看的影片依旧来源自分辨率低劣的DVD、从分辨率低劣片源转成的分辨率低
劣蓝光、可笑的youtube或讯源可疑的线上播放档案。
即使好不容易解决了影像的问题,还有发音与字幕问题紧随其后,如在台湾永远找不到原
汁原味的粤语发音陈果或杜琪峯,而国内某间公司号称专门发行高价艺术电影供人收藏,
里头的中文翻译却是牛头不对马嘴的google翻译水平,看类似这样的拷贝根本是拿石头砸
自己的脑。不可否认,随着随选即播与串流平台的进步,许多新推出的作品可以在线上看
到更高品质的版本,未来许多电影也会以串流平台为主要战场(如Netflix近期宣布买下
《无间警探》导演凯瑞福永话题新作《Beast of No Nation》的发行权),但这毕竟仍是
少数案例,电影在拍摄时仍是以电影院的规格做为出发,无论声音或音效皆为家用版本难
以企及。不说别的,光是年初刚结束的黑泽明影展,除非行有余力口袋够深英文流利还刚
好有台全区放映机,扣除美国标准收藏(Criterion Collection)的发行,你上次看到够
好的《生之欲》拷贝是什么时候?黑泽明精妙的构图以及黑白光影的质地又岂是那飘着雪
的“三片一百”可以感受?
其实选择在家看电影而跳过大银幕,另一个根本问题还是专注力。在戏院看电影或许旁边
有人聊天有人滑手机有人吃盐酥鸡(笔者今年有在影展现场,遇到观众开场十五分钟把
iPad拿出来举高亮度调到最大看漫画……),但相对的在家你不免在无聊时想玩手机,想
上厕所,想在朋友来电时按暂停闲聊一番,看了开头觉得无聊切掉不看。对于那些剧情或
氛围相对次要的作品,这种抓重点提纲挈领式做法可能影响不大,但对叙事复杂、步调缓
慢、内容艰涩甚至一时之间难以捉摸的作品,能够在两小时内心无旁骛的欣赏却是至关重
要。
或许是运气好,但笔者看过的蔡明亮电影七成以上皆是在大银幕,完美的环境逼自己必须
全神贯注在眼前的影像,也因此更容易陶醉在蔡导独特的世界中,跟着电影调整自己呼吸
节奏。如果不能让自己波长与电影一致,《爱情万岁》的哭戏不会那么椎心刺骨,《脸》
的一层又一层黑胶带势必少了点安定感,《郊游》的凝视也不会那么震撼人心。或许类似
境界在家里静下心观赏亦可达到,但必须说,在这个过动也过多诱惑的时代,我们还是需
要给自己好好享受一部电影的时光,专心体验大银幕上的光影视界。
很多时候,没有大银幕看(或大银幕总是姗姗来迟)绝对不是观众的错,就像许多优秀作
品在台湾总是直接打入DVD冷宫,连惊鸿一瞥的机会都没有。但当你在电影院实际看见《
人类之子》制作所创造出的不可思议末世感,感受两军交战时耳边轰隆作响的音效震撼,
被那段已是影史经典的一镜到底战争调度催眠得目瞪口呆,你绝对会庆幸自己还有这样一
次看见电影最美最真实面貌的机会。
很多人会觉得“反正大场面的片子有上大银幕就好”,但正是这样的想法,让片商选择放
弃那些同样可以震撼人心,却只因为没有来个慢动作爆破枪战,所以被视为“在家看DVD
就好”的作品。进电影院看电影──特别是所谓的“艺术片”──既是帮助你爱上一部你
原先不知道自己命中注定的电影,也催生著更多未知的电影与观影可能。别忘了,年初在
台湾广受好评、票房告捷的《鸟人》与《进击的鼓手》,可都属于没有明星、没有特效、
没有动作,影展告捷“艺术片”类型。这两部片如果不在电影院看,怎么还会有感动无数
人的力道呢?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