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原PO的状况,让我想起1年多前我太太的类似遭遇。以下分享我们从过程中得到的经
验,我们并非医疗专业人士,每个人身体状况不同,因此仅能作为参考,强烈建议还是以
医生的说法为主。
1.巧囊的发现与追踪
我太太在生产后一年,34岁时在公司健检中发现有巧囊,于是在台北固定超音波追踪了一
年。当时医生觉得如果巧囊变化不大,就不用开刀。但每次追踪时巧囊都长大约1公分,
这让我们觉得不太对劲。后来巧囊长到8-9公分,原医生还是说观察即可。这时我们赶紧
去找另外两家医院,两家医生都建议开刀,并认为可以用腹腔镜手术。
2.初次手术与意外发现
我们选定一家医院进行腹腔镜手术,伤口很小,住院三天后就可以出院上班。手术报告显
示巧囊约11公分,一周后回诊看报告。回诊时医生说详细报告还没出来,要我们下周再来
。这让我们开始紧张。下一次回诊时,医生告知切片中发现癌细胞,是borderline,建议
我们尽快再做一次腹腔镜手术,将病兆同侧的卵巢切除。因为当时我们非常慌乱,也没心
思问borderline的意思,就匆忙预约了两周后的手术。
3.寻求第二意见与发现问题
在这两周内,我立即找了另外两家医院,带着前一次的手术报告去咨询。两家医生都建议
,如果发现有癌细胞,应该用传统剖腹手术,而不是腹腔镜,因为需要用肉眼和双手检查
是否有扩散。如果不打算再生育,最好做完整的减积手术。其中一家医生还让我们回去问
第一家医院,11公分的巧囊是如何取出的?这时我们才了解到,腹腔镜的伤口约2公分,
但巧囊很大,可能需要在体内打碎再吸出。如果有癌细胞,这样的操作会不会导致扩散?
这让我开始不敢跟太太说我担心的问题,只希望她专注于眼前的治疗。
4.术前选择与术后结果
我们选择了其中一家医院,以传统方式开刀,进行了完整的减积手术,手术前医生安排了
CT、肠胃镜、X光等检查。除了生育器官,还移除了网膜和盲肠。后来的报告显示,切除
的器官和腹腔冲洗的液体中都没有发现癌细胞,算是不幸中的大幸。医生说boderline对
于化疗药效果反应不佳,且因巧囊和病理切片报告也不是这家医院处理,所以医生推测应
该属于初期,因此没有化疗,只有定期回诊追踪。
5.反思
过程中我们问医生,为何前两家医院都认为是巧囊,后来却发现有癌细胞。医生解释,一
般用超音波检查,如果外观无明显变化或特征,很难确定内部的真实状况,或是期数还很
前面,也很难通过血液检查癌指数来确认。因此在巧囊阶段的手术方式,是不是会影响后
续的处理,我到现在还是不敢再去回想。即使到现在,我仍非常懊悔自己没有医学背景的
朋友可以询问,如果一开始知道巧囊有这样的风险,选择不同的巧囊手术方式是否会有不
同的结果。
最后还是那句老话,世上没有后悔药,面对癌症,早发现早治疗,找寻信任的医生比找名
医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