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魔袋獾”演化出逆天基因 带来癌症治疗新希望
2019-03-31 15:16
〔编译陈成良/综合报导〕1990年代后期,澳洲塔斯马尼亚岛上的袋獾开始遭一种名为“
恶魔面部肿瘤病”(DFTD ) 的神命疾病感染,这种传染性癌症使罹病袋獾脸上生出肿瘤
,影响其捕猎和进食,最终会因饥饿死亡。估计95%袋獾受感染,数量遽减9成,原本预计
不到20年内就会灭绝。可喜的是,在遭受无情疾病的折磨20多年后,许多袋獾已经自体进
化出特定的基因组来抵抗这种“脸部癌症”,也燃起了治疗人类癌症的希望。
袋獾体型跟小型犬差不多,是现存最大的食肉有袋动物,肌肉发达,咬合力强,昼伏夜出
,以食腐为主,獾脾气暴躁,叫声尤其响亮刺耳,被当地人叫做“塔斯马尼亚恶魔”(
Tasmanian devi),也以此名著称于世。 个性凶猛的袋獾透过互咬脸部,来散播这种在
脸上形成肿瘤的变种癌症,2014年科学家还发现袋獾第二种可传染的脸部癌症DFT2,进一
步将此物种推向濒绝境。
不过,据《英国广播公司》3月30日报导,一支自澳洲、美国及法国的科学家组成的国际
研究团队发现,幸存的袋獾体内免疫系统出现变化,能够抵抗这种致命恶疾的侵袭,甚至
已经适应与之同存。让科学家讶异的是,物种出现演化改变通常要几百万年,而袋獾在自
然选择(英natural selection,传统上也译为天择)下,在4~6代的短短20几年间,就快
速演化出了对面部肿瘤病的抵抗力。
研究人员发现,现存1.5万只至1.8万的袋獾,其中15%都带有能对抗面部肿瘤病的变异基
因,灭绝的机率已大大降低。
科学家研究了多个不同地理位置的袋獾在罹患DFTD前后的基因信息,他们在样本中发现,
有两个基因组区域在得病前后表现出不同。在这两个区域所包含的7个基因中,已知5个与
人类的癌症和免疫功能相关。研究领导者安德鲁(Andrew Stofer)说:“这项成果可能
对其他动物抗癌,甚至是人类抗癌的历史上,具有重大的指示。”
另外,澳洲科学家还发现,袋獾的乳汁里所含的肽,可以杀死例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命
的细菌,或是真菌的感染源。在人类对抗细菌的战争中,“恶魔”的乳可能成为一项有力
的武器。袋獾或许不是恶魔,还可能是上帝派来的天使。
https://news.ltn.com.tw/news/world/breakingnews/2744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