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志版
http://candyarticle.blogspot.tw/2017/07/blog-post_17.html
通常决定要出国唸书,
第一件事情就是决定国家,第二件事情就是决定领域跟学校。
前者可能的考量是未来的发展性、所学的专业以及经济因素,
后者则是取决于排名、授课方向等等。
在决定国家上,
一开始我就因为经济与时间的关系,而选择了具有教学型一年制硕士学制的英国,
并且也是文化领域发展非常蓬勃的国家,
另外我也不考虑就业的问题(英国就业的话文化领域比较不易,而且我也不是很强),
所以就是没多大悬念的就定下来了。
在决定领域跟学校上,
因为我自己是文史哲背景,想转行到文化领域,
外加人很随和(随便),其实领域并不是很确定,
所以花了很多时间,搜集了整个文化领域的资料。
接下来我就按部就班列出我在选择了最后的学校之前,
大概经过了哪些过程。
【一】了解英国学制
英国的硕士跟我们不太一样,修业年限跟论文的要求也不太一样,
大概上列几个比较常见的:
教学型硕士:
MA(Master of Arts)、MLitt(Master of Letters)、Msc (Master of Science)
两者都是文科硕士,后者是理科硕士,
文化领域的话以第一类最常见,但也有看过Msc的(比如需要化学背景的文物修护硕士)
大部分是一年制的。
研究型硕士:
MRes (Master of Research)
有点像博士先修班,以后要念博士用的,大约念两年,是研究型硕士(Research degree)
研究生修业课程:
PgDip(Postgraduate Diploma, PgDip):研究生修业文凭课程(不写论文)。
PgCert (Postgraduate Certificate):研究生修业证书课程
以上这两个上网看资料,好像台湾目前没有承认的样子,台湾只承认到degree。
(如果印象有误再请更正)
综合以上,因为我是要找硕士学位、并且尽量一年完成的,
所以大部分都是一年制的教学型硕士(Taught degree)就是我的首选了。
参考资料:
UCL学位说明网站
UKEAS英国学位介绍
【二】列出文化领域的教学型硕士+代办初谈
在确定类型之后,就要开始找文化领域的硕士了。
我是使用hotcourses来搜寻课程,可以选择各种国家、各种领域,
也可以按照学校排名来排列学校。
因为我还不确定我要什么,只能确定是所以选择了Creative arts、Humanities
以及Social Studies and Media几个领域下去看学校,
就大概知道有哪些是这个领域的名校。
再点进这些名校的每一个科系,找出自己可能有兴趣的科系。
并且将这些科系的资讯分类如下:
学校、系所、学位(MA、Msc等等)、学校排名(Times)、修业年限、
费用(镑)、雅思要求、入学需求(高GPA、工作经验、相关学位等等等)。
这样之后就一目了然自己大概有哪些学校可以选了。
我自己是大部分都选百大内的,所以百大外的比较不考虑。
筛选出的领域大致有:文化政策、文化创意产业、文化资产、文化遗产保存、
博物馆学、考古学、人类学、艺术史、策展等等。
找到大概可以去的学校之后,接下来就是找代办了。
我在一天之内面谈了五家代办,才决定了我最后的代办。
面谈的方式是直接拿我找出来的学校清单过去,询问未来的发展、学校风评等等。
有些代办会推荐你一些他自己有听过的学校,但可能落点就比较后面,
或是可能跟你所学的根本不一样(我还遇过代办跟我说,考古就是拿刷子刷骨头,
觉得崩溃)。
虽然说排名只是个迷思,但还是会希望代办可以好好讨论自己的人生吧。
总之在这样的面谈之下,你很快就可以找到适合你自己的、愿意给你诚恳建议的代办。
所以去找代办之前,建议一定要先自己做好功课,
毕竟这是你的人生、你的领域、你的兴趣,没有人可以比你更了解了。
【三】决定确定领域、列出学校清单、点进学校网站
总之在经过代办谈过以及一些资料搜集之后,
就大概可以有初步的领域了,考量到自己的兴趣、专长以及未来的发展性,
我选择了以下几所学校跟领域:
UCL:
Museum Studies
Museum And Gallery Practice
Management Archaeological Sites
Cultural Heritage Studies
Edinburgh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Art (History, Curating, Criticism) Msc
Cultural Studies Msc (Research)
Durham:
Museum And Artefact Studies
International Cultural Heritage Management
In The Conservation Of Archaeological And Museum Object
Manchester
Art Gallery And Museum Studies
Arts Management, Policy, and Practice
Archaeology
Goldsmith
Arts Administration & Cultural Policy
Curating (MFA)
Leicester
Museum Studies
Sussex
Art History And Museum Curating With Photography
Art History And Museum Curating
Glasgow
Museum Studies (Msc)
York
Cultural Heritage Management
Kingston
Curating contemporary design
Cardiff
Care Of Collection
到此初步学校清单就完成了,接下来就是从每一个学校的网站,点进每一个校系,
确认他的毕业条件、必修、选修科目、实习天数等等等。
也从每一个学校的网站领域下去做地毯式的搜寻,避免之前的清单漏掉。
这个动作还蛮重要的,因为你要了解自己要念的是什么,每个学校的校风跟特色是什么。
【四】选出六所心目中的学校+游留学展确认落点
总之在经过了地毯式的搜寻以及了解学校课程之后,
我删掉了政策层面中的文化政策领域、也因为不喜欢商管课程而删掉文化创意,
另外为了配合自己的专长,而删掉了虽有兴趣但无背景的考古学与人类学,
保留了博物馆、策展等领域,也出现一些初期没有出现的新学校。
因为很挑食,选择反而很快,
所以最后以下六间就是我最后决定要送的学校:
UCL-MA Museum studies
Manchester-MA Art Gallery And Museum Studies MA
Durham-MA Museum And Artefact Studies
Birmingham-MA Art History and Curating
Goldsmith-MA Arts Administration & Cultural Policy
Leicester-MA Museum studies
原则上这些排名就是保底、实力相当、前段班各1/3,分布平均。
另外goldsmith完全就是因为想有个在伦大的机会而选的,其实比较不是我想要的领域。
在决定了学校之后,接下来就是疯狂的去留学展了。
我大概去了三次留学展,并且面谈到了我名单上的所有学校代表(所有喔!)。
就是排了无数的队无数的人挤人,
大概可以询问校风如何、特色如何,另外也有带申请的文件给他们稍微看一下。
不过大部分的游留学展是不会直接发offer的,但有些代表人很好会帮忙看一下,
有些是没办法帮忙看,就游留学展的主要目的还是在于了解学校。
确认自己要申请的学校还有什么特色、更了解一下未来的学校。
除非是那种一开始就讲明会发offer的留学展,那种通常都需要预约,
并且要准备好完整的申请文件。
另外在某个期间有些代办也会安排学校代表一对一面谈,
我有预约过一次,就是给学校代表看我的资料,询问我这样是否符合资格。
那次经验就很不错,因为不用像留学展一样人挤人,学校代表也会很认真的看你资料。
所以有相关的机会的话一定要把握。
这样谈完之后,应该就差不多确认落点,就可以开始做最后文件的修改了。
【五】送出申请、准备文件
SOP的部分我自己是初期请代办帮忙给模板,中期找朋友看,后期找Fiona帮忙修改。
CV的部分是参考一位很强的同学的履历表下去改,并请他帮忙修整文法跟内容。
这边我真的是大推Finoa,帮我来来回回的改了五六次,也突破了我自己很多的盲点。
也要再次感谢帮我修整的同学,总之就一个强字可以结尾。
最后,我个人的SOP大致上来来回回的修了11次,CV也修了5次,
并且每一间学校SOP都有不同的版本。
其实最多时间都花在删减跟重新组织,以及针对学校打造不同的版本。
重点在于不要太多,并且每一段文字都要有因果关系,也要透露出你对学校的了解。
不是囫囵吞枣的塞一堆东西,而是必须呈现出,
你人生的每一段意义跟你现在要来这边念书有什么关系,未来的期许跟发展是什么。
因此所呈现出的每一片资讯都必须言简意赅,有强烈的连结性与发展性。
【六】获得offer+选校
最后就是送offer啦~我赶在11月中送出offer后(因为不想等圣诞节前后会塞车),
大约在12月中就收到了UCL的来信,说有帮我保留位置,之后则是到1月拿到了正式offer。
其他学校也陆续在12月中的时候就拿到了offer。
其中,Goldsmith还有面试,面试时是打电话不是视讯(害我还白白穿了正式服装),大致上有准备一些问题问你的看法,也会询问你有没有对学校的疑问,面谈完之后4天就拿到offer了。
而拿到reject的曼大则到1、2月才收到消息,Birmingham则是到三月才拿到reject。
(感觉被拒绝会比较晚发,哈哈)
最后选校的结果,就是想在伦敦+博物馆研究了,所以UCL毫无悬念的胜出。
而且UCL的考古也非常强,也是很吸引我的一点。
总之这趟旅程大概这样。
其实我成绩并不是很好(大约78/100),英文也不是非常好(IELTS 6.5)。
一开始我送的时候,并不觉得我会拿到UCL,
留学展时学校代表的态度也不甚乐观,就是送个梦想这样。
拿到的时候整个人都跳起来,觉得整个世界的一切都可以成真了。
后来学校的来信里面说到,他们今年有超过130位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
而他们最后只取了35个,成员来自世界各地,
包括Argentine, Australia, Canada, Chile, Greece, Hong Kong,
Indonesia, Italy, Poland, Singapore, Taiwan and the USA, as well as the UK。
我自己觉得我能够拿到的原因,是因为申请文件够完整,
并且我本身有相关的工作经验(英国跟我这个科系很看重),
以及在申请时有附上雅思成绩(通常大部分学生在送的时候,都还没办法有成绩)。
所以怎么表现自己、怎么表达出你对这个领域的热情以及以往的努力,
我觉得是非常重要的。
不要妄自菲薄而限缩了自己,尽力去做,不要留下遗憾,然后坦然接受结果。
【七】结论
最后做个大总结,我觉得从选择领域、选择学校、写文件到选择offer,
都是一场不亚于考雅思的漫长战争。
你必须一再询问自己,知道自己适合什么、知道自己需要什么,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毕竟都花了大把银子去唸书了,当然要找一个最适合你的去唸书。
最后是可以听取人言,不要尽信人言。
你可以尽量疯狂饥渴的收集资讯,但是最后一切的决定,还是要由你自己来下。
虽然这篇文章打起来很冷静,但是那是因为我是在出国前夕开始书写这一篇。
当时的欣喜若狂早已淡去,而是平静接受的检视了自己这一路走来的努力。
看似轻描淡写、严肃八股,但却是我自己大起大落之下,而得到的结论。
我自己不是非常厉害的强者,不过还是希望这样的心情,
可以为后续有志于文化领域的强者们,提供一些方向,
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