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2019会计师两年下车心得

楼主: a2311a (haohao)   2019-10-26 23:16:50
一、背景
台北大学会计系毕业,目前刚进四大事务所不久。第一年通过国文、中会、成管、审计、
税法、高会,第二年通过三法。
附上成绩单如下
https://i.imgur.com/9B7OuII.jpg
二、前言
当初决定考试的时候就订下了两年内通过的目标,会科当然被排到第一年的名单内,再加
上大四上了系上开的税务会计,所以决定再加考税法。因为自己是个没办法看函授的人,
所以就决定去上北一的面授,除了比较容易专心之外,也可以当面问老师们问题,是我比
较习惯的上课模式。
因为当初个人的安排,九月才开始上始准备考试,其实后来觉得这个时间挺不错的,不会
太早结束导致忘光,也不会太晚结束复习不完。但真正开始唸到有感觉是大概隔年的四月
左右,才真的完全定下心找到适合自己的读书方式。
三、准备方法
因为第一年报考的科目比较多,所以也没希望冲到很高分,比起一直K某一科让脑袋麻木
,平日会安排两科假日安排三到四科的进度,进度是以周为单位去计划,让自己有一些缓
冲的时间,不会有当天没到进度就会影响到隔天的压力。上课完一定会在两三天内复习(
很重要),课本后面的习题几乎都会写完。大概在六月的时候开始走自己的第一遍总复习
,整理出自己的笔记加上重写一次讲义里面的申论,第二次总复习以现有的考题为主,一
边刷模考题一边更新自己的讲义,然后在八月开始每天刷考古题,维持手感。
中会 (测:44/申:32/合:76)
在学校上中会时都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实在没什么机会搞懂前后的因果关系,但很感谢林
正老师真的把大家当初学者在教,因为有不少单元早忘光,能够在准备考试时,还能从基
本功开始仔细地讲解,对于之后写题目有很大的帮助,很棒的是能在下课时去问老师问题
,建议如果真的有当下听不懂的隔壁也不会的真的要马上问,不然之后碰到还是会卡住。
在最后三个月我把所有讲义的申论题都做了一遍,虽然很花时间,但这么做真的能确切地
确认自己观念是真的懂了,而不是只懂了某一题,搭配上老师发的复习讲义和考卷作笔记
,最后两个多礼拜每天写一到两回考古题,除了练手感也大概了解近几年的出题方向。
另外也要推林诠老师的中会,真的是把我的所得税救回来,讲解清楚也很好理解,听着听
著就解开了卡住的脑袋。
高会(测:38/申:23/合:61)
因为学校刚好也是大四才上高会,准备起来相对比较不紧张一点,只是原本以为会这么美
好,到了七月的时候又忘了前面…所以真的不能懈怠下来。还好林诠老师的大表只要会了
就很容易上手,面对很多复杂的问题,大表在手难不倒我XD透过表格把很多复杂的题目叙
述规格化再放进表格,这样下来整个大观念都是建立在大表上,只需要留意各个条件放进
表格的方式,相对来说是比较好整理及运用在考试上。
成管(测:47/申:42/合:89)
从来没想过成管可以是这个分数,因为在学时成管完全被我放掉了,当初就是抱着重新来
一次的心态去上林诠老师的课,一开始有点负担,因为老师挑得题目都不太简单,有时候
老师会分享一些实务上遇到的成管问题,听着挺有趣,也更帮助了解讲义文字的部分。最
后几个月有把讲义整理成自己的笔记,透过自己的语言去汇整帮助我更了解各单元的观念
跟互相之间的关系,因为成管除了计算观念也占了很大的比重,然后就是猛刷题目,尤其
是选择题,投资报筹率很高。如果有机会也可以坐到前面的位子,因为不定时的问问题真
的让人一直很专心。
国文(测:28/申:34/合:62)
国文基本上就是吃老本,大概考前几天看了两三年的考古题就上场了,但没想到选择还是
可以拿到一定的分数,所以可以相信,过了那么久以前学过的东西还是不会背弃你的。作
文的话因为平常有在记录自己的影评或音乐评论,所以就是以这些文笔为基础去写的。
审计(测:46/申:29/合:75)
在学校学审计学完还是不知道在干麻,但上过喆文老师的课后大改观,顺着审计的顺序带
着你慢慢了解,搭配上老师文字加上图表的笔记,更容易理解讲义的内容。很推荐自己再
做一版审计笔记,因为当在整理资料的时候才会发现很多课文看过去不会发现的细节,再
加上审计有很多相似的内容,自己念过一遍之后才会知道哪里容易搞混,另外很推老师出
的申论题整理,不会让你盲目地全背公报,而是找出出题机率高的来背(虽然也是不少)当
初我是用录音的方式在通勤的时候一边听一边看公报背,连排队时都在听。
税法(测:44/申:32/合:76)
我在大学也把税法放生了,但还好大四有修了税务会计,算是有一些概念。但张季老师的
笔记真的很强,好看又整齐,不管是申报的顺序、时间、限制都能用适合的表格呈现,在
计算的方面,老师会用直式的方式告诉你加减项,这样之后复习也不怕看不懂。另外要推
老师整理的总复习讲义,我把原本讲义的重点内容重新整理在那本总复习讲义,再搭配上
讲义后面大量的题目,基本上不会有什么问题。
三法(测:42/申:25/合:67)
因为今年只准备这一科,所以把徐玮超老师和张季老师的课都上过了一遍,各有各的好,
如果能都上过一遍当然是最好。徐玮超老师的观念很厉害,因为没有课本没有目录,所以
都是跟着他的笔记走,他的笔记已经融合过其他相关法条的内容,第一次听可能会觉得有
点跳,但老师在讲解申论的时候就会觉得很受用,因为其实有些问题会同时牵涉到不同的
法条。张季老师的上课方式是以讲义为主,在讲解法条的时候会特别注意文字上的细节,
对于选择题很有帮助。至于法条和条号的部分建议能还是要背(但太早背还是会忘记)不然
申论题会没什么内容。
四、结语
其实当初对于要不要考试犹豫了很久,刚好也想要在大四的生活找个重心,所以还是走上
考试这条路,中途真的N度想要放弃,找不到自己念书的理由,找不到坚持下去的原因,
再加上学校大四的高会,被压得有点喘不过气来,所以跑去大玩了三天回来后告诉自己已
经玩过了,就没理由再羡慕别人在我看书时在玩乐,还写了张明信片给自己,提醒自己当
初的想法不能后悔了哈哈,之后在中会课本上看了某位前辈的心得分享,瞬间豁然开朗,
那位前辈真的准备得非常认真,相比之下我所遇到的真的不算什么,结论,找个非常认真
辛苦的范例,对比下去,会发现一切都不算什么,就有力量走下去了。
感谢北一的老师们和资源。
很感谢我的家人,还有一直以来的战友们,这段时间没有你们我一定没办法撑下去,谢谢
有你们一起讨论问题、谢谢有你们一起抱怨有多辛苦、谢谢有你们一起走在这条路上。
最后想附上一段我很喜欢的韩剧台词:
给现在生活在这个瞬间的各位
饱含我的真心
愿你们奋勇向前
反正今生我们都是
第一次
真心祝大家能够早日下车!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